0%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资料整理:杨旸、高良超
时刻系东经120度标准时(北京时间)

  天象包括行星天象(合日、冲日、凌日、大距、行星最接近地球、过远近日点、升降交点、纬度最南最北,以及行星相合、行星合恒星等),月相,月球过远近地点,月掩行星和恒星,变星,日月食,二分二至,彗星,流星雨,月闪等诸多天文事件。

  11月入夜后可见东方天空的双鱼座则像敞开的夹子般,托着上方的秋季四边形(飞马座);东北方是已经升起的英仙座,仙王仙后位于小熊座的右侧;南方则是宝瓶座及南鱼座。其中南鱼座的“北落师门”视星等约为+1.2,是秋季星空里最闪亮的恒星。

太阳系行星动态
太阳:由天秤座运行至天蝎座。
水星:由室女座经天秤座、天蝎座移至蛇夫座,顺行。9日上合,在太阳背后不可见。视星等-1.2→-1.4→-0.6等,视直径4.8”→4.6”→4.9”。
金星:由天秤座经天蝎座移至蛇夫座,顺行,近太阳不易见。视星等-4.0→-3.9等,视直径9.7”→9.9”。
火星:在金牛座逆行,近全夜可见。视星等-1.2→-1.8等,视直径15.0”→17.2”。
木星:在双鱼座逆行,24日留,转为顺行,日没后可见于东南方。视星等-2.8→-2.6等,视直径47.7”→43.7”。
土星:在摩羯座顺行,日没后可见于南方。视星等0.6→0.7等,视直径17.3”→16.4”。
天王星:在白羊座逆行,9日冲,整夜可见。视星等5.6等,视直径3.7”。
海王星:在宝瓶座逆行,日没后可见于东南方。视星等7.8→7.9等,视直径2.3”。

矮行星冥王星、谷神星与较大小行星
冥王星:在人马座顺行,日没后位于西南方。视星等14.4等,视直径0.1”。
谷神星:在狮子座顺行,日出前位于东方。视星等8.8→8.7等,视直径0.4”。
智神星:在大犬座顺行,日出前位于南方。视星等8.4→8.1等,视直径0.4”。
婚神星:在宝瓶座顺行,日没后位于西南方。视星等8.8→9.1等,视直径0.2”。
灶神星:在宝瓶座顺行。日没后位于西南方。视星等7.3→7.7等,视直径0.4”→0.3”。

可能的明亮彗星
C/2022 E3 (ZTF)彗星:在巨蛇座逆行,15日留,之后顺行。上半月日没后位于西偏北方低空,下半月日出前位于东方低空。视星等11.2→9.9等。

2022年可见行星一览表

2022年11月行星视直径对比

2022年11月份行星运动轨迹和月亮位置变化

日月及大行星的位置(2022-11-15)

2022/11/2 土星合月 ★
  11月2日05:08土星合月(视赤经21h26m04s),地心所见土星在月球以北4.19度的地方,合月时两天体都在地平面下而不得见。可于日落后朝南方观看,明亮的盈凸月位于摩羯座,犹如一盏夜灯;右方有一颗亮度0.6等、呈现淡黄色的土星相伴。若利用小型天文望远镜,还能看见美丽的土星环。

2022/11/3 玛卡翁小行星掩星(木星特洛伊群)
  小行星在背景星空中移动时,有时会遮掩远方的恒星,这种现象就是小行星掩星。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日(星期四)凌晨3时17分左右,推定直径约115公里、视星等15.9等木星特洛伊群小行星玛卡翁(3063)Makhaon遮掩御夫座11.6等恒星TYC 2404-00786-1(J2000.0坐标:赤经α05h33m19.548s,赤纬δ+30°53’17.66”),最长见掩时长13.3秒,减光(亮度下降)4.3等,月球在地平线下。须提前熟悉观测目标,在掩星预报中间时刻前5到15分钟开始计时观测。

小行星掩星

2022/11/3 月掩羽林军廿四
  11月3日傍晚18时前后,月掩羽林军廿四(宝瓶座τ2星,4.1等),恒星从月球暗缘掩入。羽林军廿四是颗橙色巨星,距离大约318光年(约97秒差距)。可用小型天文望远镜追踪观测。

现象 北京时间  地理经度  地理纬度
掩始 16:36:57     86.16°    21.03°
掩甚 18:06:21   114.63°    46.44°
掩终 19:35:36  -178.22°    66.97°
掩星时长:73分16秒

2022/11/3 月掩羽林军廿四见掩地区
R3349 = tau Aquarii = 羽林军廿四

2022年11月3日月掩羽林军廿四世界见掩

2022年11月3日月掩羽林军廿四中国见掩

2022/11/5 木星合月 ★★
  11月5日04:24木星合月(视赤经0h00m20s),地心所见木星在月球以北2.39度的地方。可于11月4日晚上观看,木星在盈凸月的左侧,-2.8等发出金色的光。

2022/11/7 立冬 ★
  2022年11月7日18时45分立冬,太阳视黄经225°,太阳视赤纬-16°20′。立冬是冬季第一个节气,也是秋冬分界点。立冬,冬三月之始。《孝经纬》所载云:“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

2022/11/8 下元节赏月全食掩天王星 ★★★★★
  11月8日(下元节)晚天空将上演月全食掩天王星的天文现象,这次月食,在欧洲东北部、亚洲(除西南部)、印度洋东部、大洋洲、太平洋、北美洲、南美洲西部、北大西洋西部、北冰洋、南极洲极小部分可以看到。中国东部可见月食全过程,其他地区可见月出带食。

2022年11月8日月全食可见区域图

2022年11月8日月全食过程图

  2022年11月8日月全食我国各县市见食情况,参见紫金山天文台:http://www.pmo.cas.cn/xwdt2019/kpdt2019/202203/t20220310_6387833.html

  这次月食沙罗编号为136,迄始于公元1680年4月14日,结束于2960年6月1日,在这期间共循环72次,其中:月偏食15次,月全食27次,半影月食30次,可参看以下详情:

136沙罗周期全序列完整月食表.xls

  2022年11月8日月食发生时,还可目睹月掩天王星的天文奇观。天王星视直径3.8角秒,视星等5.6等,可用小型天文望远镜追踪观测。

2022/11/8 月掩天王星
掩星现象 北京时间 地理经度 地理纬度
掩始外切:18:51:32    99.97°   13.59°
掩始内切:18:51:41    99.93°   13.63°
掩  甚:20:39:46  134.76°   58.90°
地方视子:21:10:56  159.15°   70.28°
掩终内切:22:27:22 -105.76°  54.22°
掩终外切:22:27:31 -105.82°  54.19°
时长:68分22秒       掩带宽3470公里

2022年11月8日月掩天王星见掩区域

2022年11月8日月掩天王星世界见掩

2022年11月8日月掩天王星中国见掩

2022年11月8日月掩天王星各地见掩情况

2022年11月8日月掩天王星中国各县市见掩情况.xlsx

2022/11/9 天王星冲日 ★★
  11月9日16时26分天王星冲日(视黄经差180°),视直径3.8角秒,视星等5.6等,在白羊座内,是一年中观察天王星的最佳时机。用大口径高倍率天文望远镜观看,可隐约见其呈青绿色的小盘面。
  天王星是第一颗借助望远镜发现的行星,由英国天文学家William Herschel于1781年发现,在此之前一直被误认是一颗恒星。距离太阳约28亿6704万公里(19.165AU),大约需要84个地球年才能绕太阳一周,本体直径约地球的四倍,在八大行星中体积第三大。天王星大部分质量是由水冰、甲烷和氨等组成的致密流体,覆盖在岩石核心之上,大气层主要由氢分子和氦原子组成,还有少量甲烷。天王星的自转周期约为17个小时,但自转轴倾斜角为97.77度,相较于其他行星,这是最特异之处,也就是说几乎是平躺在公转轨道上自转。也由于倾斜角超过90度,使得天王星跟金星一样,在其地面上观察的太阳是西升东落。

2022/11/11 火星合月 ★★
  11月11日21:46火星合月(视赤经5h36m08s),地心所见火星在月球以南2.47度的地方,合月时可见。在东方天空,可以看到3天前月全食的大月,右下方看到的红色的火星,视星等-1.5等,相当明亮。
  火星将在12月1日与地球最接近,这天的视直径超过了16角秒。小型天文望远镜也是观测的好机会,有望远镜的人请一定要观测火星。

2022/11/1213 金牛座北流星雨极大期(ZHR5)★★★
  金牛座北支流星雨(Northern Taurids,00017 NTA)出现日期一般介在10月20日至12月10日之间,尽管每晚可见的流星数量并不多,但因为偶尔会出现明亮的火流星而广受欢迎。今年极大期预期落在11月13日2时,天顶每时出现率(ZHR)约为5,流星速度慢(每秒29公里),平均亮度中等,约2等左右,流星的颜色多为橙色。观测时,多注意辐射点以东或以西约10度以内的范围,适合固定摄影的方式记录。让我们耐心等待流星的出现。
  金牛座是一个冬季星座,在午夜时分位于南方,所以整夜都可以看到流星,可以延长观测时间。随着日期的变化,辐射点上升到更高的位置,所以在午夜前后条件最好。
  金牛座流星雨的母体是恩克彗星(2P/Encke)。恩克彗星被认为是轨道周期最短的彗星,周期只有3.3年,到现在为止已经回归了很多次了,母彗星散落的尘埃(称为“流星体”)均匀地分散在轨道上。因此,活动期越来越长。预计2022年、2025年和2032年金牛座北支流星雨将出现许多的火流星。尤其是2032年,条件极好。(这并不意味着它爆发了,比起流星的出现,仍需要耐心等待。)

金牛座南支流星雨和金牛座北支流星雨辐射点漂移图,取自IMO

2022/11/17 月掩轩辕十三
  11月17日凌晨再次发生月掩轩辕十三(狮子座η星,3.5等),当天月球的亮面范围为47%。由于掩入时尚未天明,使用小型天文望远镜很容易找到轩辕十三,并持需追踪恒星至复出。轩辕十三是狮子座中的蓝白色超巨星,距离太阳约1270光年(约390秒差距)。自1943年起它的光谱就成为将其他恒星光谱分类时的标准,它的外文名称“Al Jabhah”,意思是“前额”。

2022/11/17 月掩轩辕十三见掩地区
R1484 = eta Leonis = 轩辕十三

2022年11月17日月掩轩辕十三世界见掩

2022年11月17日月掩轩辕十三中国见掩

2022/11/18 狮子座流星雨极大期(ZHR~15)
  狮子座流星雨发生于每年的11月630日之间,国际流星组织预测今年的极大期将发生于北京时间11月18日7时,极大期天顶流星出现率(ZHR)为1015。辐射点在狮子座的头部,于17日深夜约23点多自东北东方升起,5点天亮前在天顶稍偏东侧 。今年月亮在凌晨0时30分前后东升,将直接影响整个18日清晨时段的观测。

2022/11/22 小雪 ★
  2022年11月22日16时20分小雪,太阳视黄经240°,太阳视赤纬-20°09′。《孝经纬》所载云:“(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

2022/11/22 麒麟座α流星雨极大期(ZHR~5)
  麒麟座α流星雨(alpha Monocerotids,00246 AMO)是每年固定发生的流星雨之一,出现日期介在11月15日至25日之间,通常ZHR约为5,但历史上曾发生每小时400颗以上的爆发事件。流星速度快(每秒65公里),平均亮度中等。虽然名称叫麒麟座α流星雨,但其实辐射点位置在小犬座主星南河三以南仅有几度的地方,约在晚间23时左右升起,可一直看到隔日清晨天亮前。由于麒麟座α流星雨发生日期与狮子座流星雨相近,连辐射点位置和流星速度都很接近,因此在观测时,要小心分辨。下一次比较强的麒麟座α流星雨出现时间可能在2043年。

2022/11/23 水星合金星 ★★
  11月23日00时34分水星合金星(视赤经16h25m13s),地心所见水星在金星以南1.35度,此时在地平线以下,可在当天日落后开阔地带观看。

2022/11/25 谷神星掩星(微光,减光微小)
  谷神星是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5日(星期五)凌晨3时54分左右,推定直径952公里、视星等8.8等矮行星谷神星(1)Ceres遮掩狮子座12.2等恒星UCAC4 509-052156(J2000.0坐标:赤经α11h46m14.633s,赤纬δ+11°43’48.32”),最长见掩时长33.5秒,减光(亮度下降)仅0.05等,月球在地平线下。须提前熟悉观测目标,使用指向定位良好的赤道仪,并配合口径20公分以上天文望远镜计时观测,误差勿超过1秒钟。

谷神星掩星

2022/11/25 悌女星掩星
  悌女星是小行星带天体,于1873年2月5日被发现。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5日(星期五)晚上22时07分,推定直径约130公里、视星等12.4等小行星悌女星(129)Antigone遮掩猎户座11.7等恒星TYC 0734-01414-1(J2000.0坐标:赤经α06h10m53.668s,赤纬δ+10°26’41.54”),最长见掩时长10.6秒,减光(亮度下降)1.2等,月球在地平线下。须提前熟悉观测目标,使用指向定位良好的赤道仪,并配合口径至少20公分以上天文望远镜计时观测,误差勿超过1秒钟。

悌女星掩星

2022/11/28 十一月猎户座流星雨极大期(ZHR~3)
  十一月猎户座流星雨(November Orionids,00250 NOO)是经由录影观测而确认的流星雨,出现日期介在11月13日至12月6日之间,今年预测极大期落在11月28日,但ZHR仅为3,而且流星速度中等(每秒41公里),流星平均亮度偏暗(平均亮度低于3~4等),因此肉眼观察并不明显,但是经由录影方式很容易观测到。而且在此季节,猎户座几乎整晚可见,观测条件良好。十一月猎户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在猎户座北端,邻近金牛座北支流星雨(Northern Taurids,NTA)的辐射点位置,所幸十一月猎户座流星雨的流星速度比金牛座北支流星雨的快很多,所以很容易辨别。
  科学性记录者,要仔细分辨并正确填写流星雨代码(流星雨编号和字母缩写)。请参照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流星雨数据中心(IAU Meteor Data Center (MDC))公布的标准名称:https://www.ta3.sk/IAUC22DB/MDC2022/

  • 十一月猎户座流星雨(November Orionids,00250 NOO)不能省略,否则会变成另一个猎户座流星雨(Orionids,00008 ORI);

  • 白昼猎户座ξ流星雨(Daytime xi Orionids,00188 XRI)不能省略,否则会变成另一个猎户座ξ流星雨(xi Orionids,01198 XRO)。

2022/11/29 土星合月 ★★
  11月29日12:40土星合月(视赤经21h30m16s),地心所见土星在月球以北4.17度的地方。傍晚可见土星和月球斜着排列。土星在月球的右上角,像往常一样发出沉稳、淡黄色的光芒。下个月土星更接近太阳,高度会更低,间隔也会更大,条件不好。因此推荐这个月观看。

11月各地见月掩星时间表

2022年11月月掩星

月掩星

详细天象
01日 14时37分 上弦
01日 16时10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2日                   天鸽座T星极大(米拉变星,6.612.7等,周期229日)
02日 05时          矮行星谷神星与狮子座θ星西次相(太微右垣四)最小角距(01°29′)
02日 05时08分 土星合月,土星在月球以北4.19度(瞬时中天经度:-36.63度)
02日 20时28分 金牛座λ星毕宿八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2日 20时52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3日 18时          小行星智神星与大犬座ο2星最小角距(01°16′)
03日 18时          月掩羽林军二十四(宝瓶座τ2星,4.1等),恒星从月球暗缘掩入
04日                   天龙座λ南流星雨极大期(ZHR<2),天龙座λ南流星雨(Southern lambda Draconids,00526 SLD)出现日期介在10月29日至11月8日之间,速度
48.5km/s(中速)
04日                   金牛座χ流星雨极大期(ZHR<2),金牛座χ流星雨(chi Taurids,00388 CTA)出现日期介在10月24日至11月13日之间,速度40.1km/s(中速)
04日 01时33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4日 16时20分 海王星合月,海王星在月球以北3.20度(瞬时中天经度:-174.62度)
05日                   天秤座RU星极大(米拉变星,7.2
14.8等,周期317日)
05日                   鹿豹座X星极大(米拉变星,7.414.2等,周期144日)
05日                   半人马座T星极大(半规则变星,5.6
8.4等,周期181日)
05日                   大熊座κ流星雨极大期(ZHR<2),大熊座κ流星雨(kappa Ursae Majorids,00445 KUM)出现日期介在10月28日至11月17日之间,速度64.7km/s(中速)
05日 04时24分 木星合月,木星在月球以北2.39度(瞬时中天经度:9.96度)
05日 19时59分 月球过天赤道,进入北半球
06日                   仙女座流星雨极大期(ZHR
3),仙女座流星雨(Andromedids,00018 AND)出现日期介在10月24日至12月2日之间,速度18.1km/s(慢速),母天体3D/Biela比拉彗星,在19世纪每年仍可见到,现已变得微弱
06日 02时37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
3.4等,周期2.87日)
06日 19时20分 金牛座λ星毕宿八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7日 05时          矮行星谷神星在狮子座M65、M66、NGC 3628之间通过
07日 18时45分 立冬,太阳视黄经225°,太阳视赤纬-16°20′
08日 18时59分 月全食(半影食始16时00.6分,初亏17时08.9分,食既18时16.3分,食甚18时59.2分,生光19时42.0分,复圆20时49.4分,半影食终21时57.8分,最大食分=1.364)
08日 19时02分 望([美]海狸月),下元节
08日 20时05分 月掩天王星(中国、日本、东西伯利亚可见)(瞬时中天经度:159.14度)
08日 20时17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8日 21时11分 天王星合月,天王星在月球以南0.75度
08日 23时26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3.4等,周期2.87日)
09日                   小犬座S星极大(米拉变星,6.6
13.2等,周期333日)
09日 00时43分 水星上合日,水星在太阳背后,不可见
09日 16时26分 天王星冲日,5.6等,视直径3.8″,是一年中观察天王星的最佳时机
09日 20时          水星过降交点,日心黄纬0度
10日 00时58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0日 18时12分 金牛座λ星毕宿八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0日 19时22分 毕宿五合月,毕宿五在月球以南8.02度
11日 16时04分 土星东方照,日落时位于南方
11日 20时15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3.4等,周期2.87日)
11日 21时46分 火星合月,火星在月球以南2.47度(瞬时中天经度:-173.16度)
12日 22时20分 月球视赤纬最北+27°30.0′
13日                   波江座ο流星雨极大期(ZHR<2),波江座ο流星雨(omicron Eridanids,00338 OER)出现日期介在10月23日至12月2日之间,速度
27.7km/s(慢速)
13日 03时46分 司箫星冲日,8.8等,位于白羊座,是一年中观测小行星司箫星(27 Euterpe)的最好时机
13日 02时          金牛座北流星雨极大期(ZHR5),金牛座北流星雨(Northern Taurids,00017 NTA)出现日期介在10月20日至12月10日之间,亮度指标r=2.3(明亮),速度29km/s(慢速),母天体2P/Encke恩克彗星
14日 08时20分 北河三合月,北河三在月球以北1.74度
14日 14时40分 月球过远地点:404921km,视直径29.5′
14日 17时04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3.4等,周期2.87日)
14日 17时05分 金牛座λ星毕宿八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4日 19时43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5日 03时          小行星智神星与大犬座δ星弧矢一最小角距(01°05′)
16日 00时24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6日 21时19分 天琴座β星渐台二极小(渐台二型食变星原型)
16日 21时27分 下弦
17日 05时          204P/LINEAR-NEAT林尼尔·尼特3号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6.8年,木星族)
17日 05时53分 轩辕十四合月,轩辕十四在月球以南4.95度
17日 15时          244P/Scotti斯科蒂1号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10.8年,木星族)
18日 07时          狮子座流星雨极大期(ZHR
15),狮子座流星雨(Leonids,00013 LEO)出现日期介在11月6日至11月30日之间,亮度指标r=2.5(中等),速度71km/s(快速),母天体55P/Tempel-Tuttle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19日 19时58分 赛娜星冲日,9.7等,位于英仙座,是一年中观测小行星赛娜星(115 Thyra)的最好时机
20日 04时38分 水星过远日点,距离太阳0.467天文单位
20日 08时21分 月球过天赤道,进入南半球
20日 19时09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1日                   天鹅座U星极大(米拉变星,5.9
12.1等,周期463日)
21日 09时          176P/LINEAR林尼尔52号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5.7年,小行星带)
21日 12时11分 角宿一合月,角宿一在月球以南4.23度
21日 12时04分 水星和金星最小角距(01°16′)
21日 20时          火星与金牛座β星五车五最小角距(03°55′)
21日 22时          金星过降交点,日心黄纬0度
21日 23时50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2日 02时15分 木星和海王星最小角距(06°07′)
22日 07时30分 麒麟座α流星雨极大期(ZHR5),麒麟座α流星雨(alpha Monocerotids,00246 AMO)出现日期介在11月15日至11月25日之间,亮度指标r=2.4(明亮),速度65km/s(中速)
22日 16时20分 小雪,太阳视黄经240°,太阳视赤纬-20°09′
22日 19时58分 班贝格星冲日,9.1等,位于英仙座,是一年中观测小行星班贝格星(324 Bamberga)的最好时机
23日 00时23分 月球过降交点
23日 00时34分 水星合金星,水星在金星以南1.35度
23日 04时31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4日                   十一月大熊座σ流星雨极大期(ZHR<2),十一月大熊座σ流星雨(November sigma Ursae Majorids,00488 NSU)出现日期介在11月17日至12月2日之间,速度54.5km/s(中速)
24日 01时39分 金星合心宿二,金星在心宿二以南4.54度
24日 06时57分 朔
24日 16时          118P/Shoemaker-Levy舒梅克·李维4号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6.1年,木星族)
24日 20时18分 心宿二合月,心宿二在月球以南2.26度
24日 20时42分 木星留(视赤经23.97h),转为顺行
24日 22时02分 金星合月,金星在月球以北2.33度(瞬时中天经度:-25.12度)
24日 23时03分 水星合月,水星在月球以北0.93度(南极洲发生白昼月掩水星)(瞬时中天经度:-39.87度)
25日 01时          矮行星谷神星与狮子座β星五帝座一最小角距(02°55′)
26日 04时19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
3.4等,周期2.87日)
26日 09时31分 月球过近地点:362826km,视直径32.9′
26日 16时33分 月球视赤纬最南-27°28.5′
26日 18时34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7日 23时15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7日 23时48分 冥王星合月,冥王星在月球以北2.84度(瞬时中天经度:-67.10度)
28日                   十一月猎户座流星雨极大期(ZHR3),十一月猎户座流星雨(November Orionids,00250 NOO)出现日期介在11月13日至12月6日之间,亮度指标r=3.0(暗淡),速度41km/s(中速)
28日 00时          小行星智神星与大犬座η星弧矢二最小角距(02°08′)
28日 19时          C/2022 P1 (NEOWISE)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79.8年)
29日 01时08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3.4等,周期2.87日)
29日 03时57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9日 09时          P/2007 A2 (Christensen)克里斯坦森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16.0年,木星族)
29日 16时          P/2010 TO20 (LINEAR-Grauer)林尼尔·格劳尔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14.1年)
29日 12时40分 土星合月,土星在月球以北4.17度(瞬时中天经度:-175.42度)
29日 19时57分 天琴座β星渐台二极小(渐台二型食变星原型)
30日 09时          129P/Shoemaker-Levy舒梅克·李维3号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8.9年,恩克型)
30日 17时34分 司天星冲日,9.6等,位于金牛座,是一年中观测小行星司天星(30 Urania)的最好时机
30日 22时37分 上弦

  *注1:凡称行星合月、恒星合月、行星合恒星、行星合行星,皆指地心视赤经相同;惟合日、冲日则用地心视黄经。
  *注2:瞬时中天经度是指行星合月与恒星合月、行星合恒星与行星合行星时,由北极向南极的同一地理经度的人们都能同时看到它们相合时的瞬时中天(纬度不必考虑)。例如2022/11/5/04:24木星合月(视赤经合),地处东经9.96度经线上的人们可以看到它们同时到达中天。中天即是当地的视子午线。
  *注3:部分天象(彗星、流星雨、变星等)由于误差原因,无法(也不可能)精确到分钟(min)。

  天象载太阳、月球和行星的动态以及其他天文现象,包括:
  (1)行星的地心天象(冲日、合日、方照、留、内行星东西大距以及金星最亮、火星最近地球等)和日心天象(过近日点和远日点、纬度最北和最南、过升交点和过降交点等);
  (2)日月食概况;
  (3)朔、望、两弦,月球过近地点和远地点;
  (4)月掩行星或掩四颗亮恒星(毕宿五即金牛座α星、轩辕十四即狮子座α星、角宿一即室女座α星、心宿二即天蝎座α星),行星合月,行星之间以及行星与五颗亮恒星(除上列四颗外,另加北河三即双子座β星)之间相合。

  现把各种天象分别说明如下:

  天顶每时出现率(Zenithal Hourly Rate,简称ZHR),是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统称“天文名词委”)审定发布的天文学专有名词中文译名。假设辐射点位于仰角90度的天顶,在理想情况下,一个肉眼视力能够看到6.5等星的观测者可以看见的流星数量最多的流量值。实际能看见的会低于此一数值。
  ZHR不应该翻译成“每小时天顶流星数”,国际流星组织(IMO)没有“ZHN = Zenith Hourly Number(天顶每小时流星数)”、“ZHF = Zenith Hourly Flow(每小时天顶流量)”这一类的词。维基百科百度百科根据国际流星组织2017年12月21日上架的《2018流星雨日历》中文版开始,将ZHR的中文翻译为“天顶每时出现率”。开源的星空模拟软件Stellarium(虚拟天文馆)亦在最新的1.1版本中更新了zh_CN和zh_HK的翻译。
  流星数(Number),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可见流星数量公式

  其中,N为可见流星数目(颗);Teff为观测时长;K为云量遮盖率(百分比);lm为可见最暗星星的亮度(最佳条件为6.5等,实际需考虑当地光污染因素);hR为流星雨辐射点距地平线的仰角(地平高度);r为亮度指标,r值通常介于2.0(明亮)到3.5(暗淡)之间。

  晨昏蒙影:日出前和日没后由高空大气散射太阳光引起的天空发亮的现象称为晨昏蒙影;在日出前的叫做晨光,在日没后的叫做昏影。太阳中心在地平下6°时称为民用晨光始或民用昏影终,这时光线暗淡,需要人工照明。太阳中心在地平下18°时称为天文晨光始或天文昏影终,这时天空完全黑暗,可以看到目视最暗的星。

  月相是月球环绕地球公转时,地球、月球、太阳之相对位置的变化,地球上的观测者从不同角度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造成月相盈亏圆缺之变化。月相盈亏周期平均是29.530588日,历法中之朔望月源于此。

  朔、蛾眉月、上弦、盈凸月、望、亏凸月、下弦,残月分别是月球视黄经超过太阳视黄经0、45、90、135、180、225、270、315度的时刻。

  阴历是按月球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它的一年有12个朔望月,约354或355日。主要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时间为一个月,称为朔望月,大约29.530588日,大月有30日、小月有29日。

  月龄是指从新月为起始,在一个朔望月周期内,出现各种月相所经历的天数。月龄的数值通常用带一位小数的数字表示,比如月龄7.4是上弦月,月龄14.8是满月,月龄22.2是下弦月。因此月龄和阴历是有关连的,只不过阴历只显示朔望月每日的整数,而月龄是计算月相所经历的天数,为求更加准确,很多时会显示至小数后一个位(甚至几个位)。如果知道确实的月龄,便能推算出当时月球大致的形状、出没时刻及所在方位。

  合月、月掩星、行星间和行星与恒星相合****:行星或恒星合月以及行星之间、行星与恒星相合都是指视赤经相合而言。行星在天球上运行的路线以及四颗亮恒星(毕宿五、轩辕十四、角宿一和心宿二)都很接近黄道,因而月球18.6年交点运动周期内有机会掩蔽它们。

《中国天文年历》

  月掩星:月球在天空中每月移动一周,每小时约东移半度多,相当于月球的视角直径。月球移动时常将恒星和行星掩蔽起来,这种现象称为月掩星。观测月掩星可以测定观测者的地理坐标、研究双星、测定太阳视差及月球位置等,是业余天文学家感兴趣的观测项目之一。专业天文学家亦需要仰赖月掩射电源来求出射电源的准确位置。

  合日和冲日:外行星或小行星视黄经与太阳视黄经相同的时候称为合日,相差180度的时候叫做冲日。内行星(水星和金星)的合日有上合和下合之分,上合是行星在太阳之后,即太阳在内行星与地球之间,下合是行星在太阳之前,即行星在太阳与地球之间,上合的时候,行星是顺行,即行星由西向东移动,下合时是逆行,即行星由东向西移动。行星相邻两次合日(或冲日)的平均间隔称为会和周期,根据行星的平均运动得出行星的会和周期如下:

水星 115.88日 土 星 378.09日
金星 583.92日 天王星 369.66日
火星 779.94日 海王星 367.48日
木星 398.88日 冥王星 366.72日

  由于轨道偏心率和摄动的影响,实际间隔与会和周期有一定的差异。

  金星最亮:从地球看金星,也像月球一样有盈亏晦明现象。金星约在下合日前后36天,或东大距之后西大距之前35天为最亮。金星的会合周期约为584天,所以它的最亮日期有时全年都没有,有时一年有两次。
  关于金星的亮度计算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m=-4.47+5lgrΔ+0.0103i+0.000057i²+0.00000013i³,2.2<i<163.6;
  0.98+5lgrΔ-0.0102i,163.6<i<170.2。
  i以“度”为单位,r、Δ以“天文单位”为单位。
  位相角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设L与B表示其日心的、l与b表示其地心的黄经与黄纬,θ表示太阳的黄经,且将其黄纬略而不计。设在太阳一地球一行星三点所组成的平面三角形内,以σ表示地球所在的角,σ’表示太阳所在的角,则
  cosσ=cos(θ-l)cosb
  cosσ’=-cos(θ-L)cosB
  i=180-(σ-σ’)
  σ角是地面观测者所看的行星对于太阳的距角,常小于直角;σ’角在一或二象限内,按其余弦的符号而决定。

  距角:是自地球看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角度,从太阳向东或向西计算,由0°至180°,但由于行星轨道与黄道有一定的倾斜,行星合日和冲日时,距角不一定恰好是0°或180°。
  距角E是用下式计算:
  cosE=(R²+△²-r²)/2R△
  其中R和r分别是地球和行星的日心向径,△是行星的地心距离。

  留:由于地球和行星绕日运动时运行速度和相对位置的不同,行星在天空的视运动有时顺行(自西向东),有时逆行。顺行和逆行之间有一个时刻行星看来是停留不动的,这叫做留。顺行而留,留后逆行叫做顺留;逆行而留,留后顺行叫做逆留。内行星发生在上合日以后,外行星发生在冲日以后。

  东大距和西大距:外行星对太阳的角距可以为任何数值,在180度时为冲日。而内行星由于轨道是在地球轨道内侧,所以从地球上看,它们对太阳的角距不能超过某种限度,并且没有冲日现象。内行星在太阳之东(或西)的最大角距称为东(或西)大距。水星在下合日前后约20天达东大距或西大距,由于水星轨道偏心率比较大,最大角距变化在18度28度之间。金星在下合日前后70天左右达东西大距,角距约为46度48度。内行星发生的天象其循环总是这样:下合-留-西大距-上合-东大距-留-下合。

  方照:对外行星而言,行星视黄经超过太阳视黄经90度和270度时为方照,在太阳以东90度时称为东方照,在太阳以西90度时为西方照。

  过近日点和过远日点:假使不考虑摄动影响,行星的轨道为一椭圆,而太阳在其焦点上,行星在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一点,称为近日点,最远的一点称为远日点。所列过近日点和过远日点日期是行星向径为极小或极大的日期,也就是已经考虑摄动的影响,这与由平均轨道根数近日点黄经等于0度或180度的日期稍有不同。

  行星纬度最南最北:是日心黄纬最南、最北的时刻,最北时黄纬为正,最南时黄纬为负。

  预报的时间同时适用于所有东八时区(UTC+08:00)的地方,包括:中国、蒙古、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文莱。

参考资料:
  1、《中国天文年历》科学出版社
  2、李广宇、张培瑜著《PMOE2003行星历表框架》,《紫金山天文台台刊》第22卷,3~4期(2003年12月)
  3、《2022年日历资料》
  4、有趣天文奇观

  2022年的天象预报资料,可在“有趣天文奇观”网站下取得,欢迎多加利用!https://interesting-sky.china-vo.org/category/year/2022astronomical_events/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以肉眼观赏即可 可拍照

知名的哈雷彗星(1P/Halley)至少和两个流星雨有关,一个是极大期在5月6日的宝瓶座η流星雨(η-Aquariids,00031 ETA),另一个就是极大期在10月21日的猎户座流星雨(Orionids,00008 ORI)了。今年猎户座流星雨预报ZHR值为20,数量虽然不算太多,但月相适逢下弦过后,同时配合其他几个小流星雨同时发生,仍有一定可看性。

2011年猎户座流星雨,将不同影像中的流星合成至单张影像,以显现猎户座流星雨的辐射点。
图说:2011年猎户座流星雨,将不同影像中的流星合成至单张影像,以显现猎户座流星雨的辐射点。图片来源:Phil Hart

猎户座流星雨的活跃期自10月2日开始至11月7日,通常ZHR值都在10到20附近,不过即使是这样的中小型流星雨,却也曾在2006年至2009年期间数量增加到ZHR~50以上。在最近几年中,猎户座流星雨的观测数量都是比较少的。预期今年的猎户座流星雨的数量将与往年类似。

猎户座流星雨2022年10月21日24时星空与行星位置示意图。
猎户座流星雨2022年10月21日24时星空与行星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猎户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猎户座北侧与双子座交界处,辐射点随猎户座于晚间22时左右东升,期间几乎不受月光影响。在21日的夜间,下弦月要等到隔日凌晨2时40分才会升起,届时辐射点仰角超过60度,观赏条件不错。在10月下旬除了有猎户座流星雨达极大期外,双子座ε流星雨(ε-Geminids,00023 EGE)在10月18日达极大期(ZHR3),小狮座流星雨(Leonis Minorids,00022 LMI)也在10月24日达极大期(ZHR2)。这两个流星雨虽然数量更为稀少,但由于极大期日期与猎户座流星雨接近,也为夜晚天空增添了些色彩!(编辑/台北天文馆谢翔宇)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2022年9月26日,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简称DART)任务成功撞击,该任务是为了测试小行星防御技术的可行性,以避免大型太空岩石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尽管在目前为止可预见的未来里不会有这样的事件发生,科学家仍认为这项任务是有必要测试的。DART的目标是将双卫一(Dimorphos)的轨道周期缩短至少73秒,但科学家希望能达到接近10分钟的效果。

在10月11日的新闻记者会上,美国太空总署发布了首批计算结果,DART超越了这些里程碑,将双卫一原先近12小时的轨道周期缩短了32分钟,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改变了天体轨道。当DART于9月26日以每秒6.6公里的速度撞向双卫一的过程中,科学家透过DART所传回地球的影像,第一次清楚看见双生星(Didymos & Dimorphos),因为从地球上看,这个双小行星系统看起来就像恒星中的一个小点,当DART任务科学家Tom Statler看见这块碎石的一刹那,直觉告诉他:这绝不会只有73秒。

双卫一的轨道周期变化记者会上,Statler发布了一张来自LICIACube的新影像,在经过了影像处理增加对比度后,更清楚地展示了碎片的细节。此外,NASA还分享了一张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双生星照片,其中显示了锥状碎片长尾,它延伸到太空中至少长1万公里,并且其尾部已经一分为二,科学家仍在了解这种分叉的原因。
图说:双卫一的轨道周期变化记者会上,Statler发布了一张来自LICIACube的新影像,在经过了影像处理增加对比度后,更清楚地展示了碎片的细节。此外,NASA还分享了一张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双生星照片,其中显示了锥状碎片长尾,它延伸到太空中至少长1万公里,并且其尾部已经一分为二,科学家仍在了解这种分叉的原因。

LICIACube拍摄下撞击时的影像。
图说:LICIACube拍摄下撞击时的影像。

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双生星。
图说: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双生星。

目前科学家宣布的32分钟轨道变化仍伴随着2分钟的不确定性,科学家希望进一步缩小不确定性,并寻找撞击造成的任何潜在轨道摆动,对双生星的观察将持续到2023年,欧洲太空总署预计在2024年发射一艘名为「赫拉」的太空船,它将用于探测双生星的后续影响,并将更详细地记录该系统的各种参数,新闻记者会的内容发表于YouTube-NASA官方频道。(编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资料来源:Space.comNASA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由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先进巡天照相机(ACS)拍摄到这张令人惊叹的影像,是由被称为Arp-Madore 608-333的两个交互作用星系所构成,它们似乎并排漂浮着,虽然看起来很平静且互不相干扰,但实际上透过相互的引力作用,使两者正微妙地相互扭曲与影响。Arp-Madore 608-333位于天鸽座,由两个螺旋星系组成:ESO 364-35(左)和ESO 364-36(右)。

为了有效利用哈勃的一分一秒,决定如何分配哈勃的观测时间是漫长、竞争且困难的过程。然而,当哈勃转向新目标时,会有约2-3%的时间未能被使用,为了不想浪费这些时间,并且让地面望远镜、哈勃和韦伯望远镜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天文学家搜索现有的天文目录,寻找可遍布整夜的目标清单,期望编制一份有趣的物体目标档桉,让哈勃无论指向何方,都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例如拍摄Arp-Madore 608-333的计划,就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利用长期观测之间的时刻,除了创建像这样美丽的图像外,还可以让哈勃尽可能地收集更多的数据。(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Arp-Madore 608-333。图片来源:ESA/Hubble & NASA, Dark Energy Survey/DOE/FNAL/DECam/CTIO/NOIRLab/NSF/AURA, J. Dalcanton
图说:Arp-Madore 608-333。图片来源:ESA/Hubble & NASA, Dark Energy Survey/DOE/FNAL/DECam/CTIO/NOIRLab/NSF/AURA, J. Dalcanton

资料来源:ESA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木星与它的几颗大卫星,还有木卫二和木卫三的清晰影像。
图说:木星与它的几颗大卫星,还有木卫二和木卫三的清晰影像。

上图里面的五张小照片分别属于木星结了冰的两颗卫星:木卫二(Europa)和木卫三(Ganymede),它们和木星的大小比例如底图所示。虽然这两颗卫星在木星前面看起来是那么地小,但木卫二和我们的月球其实大小相近,木卫三更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甚至比水星还要大!下排最左边的照片属于木卫二,而其他四张则是属于木卫三。从地面望远镜要观察这些卫星十分具有挑战性,由于它们的视直径非常小,地球的大气扰动将会对影像产生严重的破坏。所幸科学家研发出自适应光学技术,使得影像得以修正失真,得到非常清晰的影像。你甚至可以在影像中找到只有150公里小的细节!

VLT拍摄的木卫二表面影像。
图说:VLT拍摄的木卫二表面影像。

由于这些卫星环绕木星的轨道略呈椭圆形,当它们公转时,来自木星的引力将会周期性地拉伸和挤压这些卫星的地层,进一步使得卫星的内部温度提高,甚至产生火山等等活跃的地质现象。木卫二被发现因为这样的潮汐力作用而在其冰质的地面下有存在液态海洋的证据,其表面上明显的纹路是木卫二最大的特征。一般认为,这些冰冻星球表面较深色的位置,地质年龄是比较古老的。然而不像明亮的部分已知是水冰与盐类,目前天文学家对暗色的地质组成仍有相当多的疑问。

VLT拍摄的木卫三表面影像。
图说:VLT拍摄的木卫三表面影像。

欧南天文台ESO使用位于智利的甚大天文台VLT拍摄了这一系列的木星卫星影像,VLT包含四座8.2公尺口径的望远镜和四座1.8公尺的辅助望远镜。在影像中的明亮区域主要由水冰所组成,并通常带有不少的盐分。大型地面望远镜虽然仍受大气扰动的干扰,但透过自适应光学等方法让望远镜能发挥该口径所具有的实力。相较于太空望远镜或发射太空船的超高成本,研发高效的自适应光学是相当合算的投资。(编辑/台北天文馆谢翔宇)

资料来源:ESO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以肉眼观赏即可 可拍照

流星是宇宙中运行的小天体、尘埃等进入大气层中燃烧、发光的现象,除了偶发流星外,人们观察到流星的飞行轨迹似乎可以汇集至一个点,称之为辐射点,而流星雨的命名就是以辐射点所在处之星座或亮星来命名。有一些知名的流星雨,例如象限仪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等,因为每年出现的数量稳定且较多,人们将其称之为三大流星雨。具有辐射点的流星雨,其来源通常是太阳系中的彗星或小行星,在运行的轨道上留下的细小尘埃等物质,当地球的轨道与其交会时,就会观察到流星自辐射点飞出的现象。也因为轨道交会的关系,每一年的流星雨极大期都会在接近的日期发生,例如8月13日英仙座流星雨、12月14日双子座流星雨等,可以在日历中记下这些日期,期待流星雨的回归。

2022年10月三个小流星雨达极大期示意图。
2022年10月三个小流星雨达极大期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2022年10月9日至11日有三个流星雨都达到极大期,分别是十月天龙座流星雨在10月9日、金牛座南流星雨在10月10日、御夫座δ流星雨在10月11日达极大期,三组流星雨的数量都不多,ZHR值在2至10左右,流星数量较少,而且10月10日恰逢满月,观赏条件受月光影响而大打折扣,会比较可惜一些。若无月光影响,这三个流星雨同时出现的流星总和也有一定数量,只是因为各自的数量较少,是容易被忽略的年度流星雨之一。在2023年10月9日为农历廿五,月相适合,可以先在明年的行事历预定这个常被忽视的有趣天象喔!(编辑/台北天文馆谢翔宇)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本次水星西大距是今年第3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水星西大距。水星是内行星,也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因此从地球上观察水星与太阳的距角将被限制在28度内。但又由于水星的绕日轨道偏心率很高,因此不见得每次大距发生时水星都能与太阳达到28度的距角,而是大约在18度到28度之间。

2022年水星东、西大距时间表
水星位置日期日距角(°)
东大距1月7日19.2
西大距2月17日26.3
东大距4月29日20.6
西大距6月16日23.2
东大距8月28日27.3
西大距10月9日18.0

上表是今年水星东、西大距发生日期与日距角,可以发现本次水星西大距将会是今年各次东、西大距中日距角最小的一次。日距角越近,观察的难度就越高,十分有挑战性!

由于地球由西向东自转,水星西大距发生时只能在日出前观察。本次西大距时,水星亮度-0.6等,于凌晨4时31分自东方升起,黎明前往东方低空处,用肉眼就有机会看到这颗五大行星中最小、也最不容易见到的一员。水星西大距过后,水星与太阳的距角将逐日快速接近,日出前水星的仰角将会越来越低,至11月9日回到上合的位置,与太阳同时升起、同时落下。很快的在12月21日,又会迎来下一次的水星东大距,在日落后的西方低空又有机会看到水星了。

水星大距、合位置示意图。
水星大距、合位置示意图。

水星的公转周期约88天,是各行星中公转速度最快的星球,在天空中位置移动非常明显,因此以罗马神话中的信使「墨丘利」为名。水星也是八大行星中最小的一颗,直径只有约4880公里,相较之下地球直径约12700公里,则是类地行星中最大颗的。若想用摄影方法记录水星,可以参考台北星空第104期-固定摄影拍水星,有相当详尽的说明。(编辑/台北天文馆谢翔宇)

2022年10月9日凌晨5时东方天空可见水星示意图。
2022年10月9日凌晨5时东方天空可见水星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2022年10月6日(四)晚间22时38分即将发生罕见的「海卫一掩星」的事件,这事件发生频率不高,而上一次在2017年10月5日发生时带来令人惊喜的「中央增亮」现象,预期这次的掩星也有机会发生类似的现象,详细研究此天象将有助于天文学家更加了解海卫一的大气层。

航海家二号拍摄的海卫一表面,由橙色、紫色和紫外线滤镜拍摄的影像合成。图片来源:NASA/JPL/USGS
航海家二号拍摄的海卫一表面,由橙色、紫色和紫外线滤镜拍摄的影像合成。图片来源:NASA/JPL/USGS

海卫一(Triton)是海王星最大的卫星,其公转轨道方向与海王星自转方向相反,是太阳系中最早被发现的大型逆行卫星,因为这个特殊的公转轨道,海卫一被认为是一颗从柯伊伯带被捕获的卫星。关于海卫一的探测资料不多,目前唯一一次访问过海卫一的太空船是在1989年飞掠的航海家二号,当时拍摄了海卫一非常多高解析度的地表照片,发现表面的撞击坑很少,代表海卫一的地质年龄相当年轻,还不断有地质活动在抹平地表的起伏。海卫一的直径比月球略小,比冥王星稍大。但和月球不一样,海卫一和冥王星都具有稀薄的大气层,以及极低温的氮与甲烷构成的冰质表面。在航海家二号所拍摄的照片中显示,海卫一稀薄的大气仍然有一些对流现象和云状物,后来新视野号在2015年飞掠冥王星时也看到十分类似的情景。对于这些外太阳系的寒冷星球表面和大气活动,天文学家能观测的手段并不多,除了直接以太空船飞掠之外,运用「掩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2017年观测海卫一掩星时发生的中央增亮现象。

掩星是指一个天体通过另一天体的前方,通常会造成后方天体的光线被遮挡,使得光度短暂下降的现象。上方的影片是在2017年观测海卫一掩星时发生的中央增亮现象,影片中较大的星体是海王星,而紧邻海王星上方的是被掩的恒星,当海卫一通过恒星前方时恒星的亮度明显降低,但当海卫一运动到一半时,恒星的光线却有明显的变亮,这是海卫一的大气层将后方星光聚焦而增亮的现象,这样的现象非常特别,将有助于天文学家建立模型来探讨海卫一的大气组成。

本次海卫一掩星事件预报图。图片来源:香港天文学会掩星组/Occult 4
本次海卫一掩星事件预报图。图片来源:香港天文学会掩星组/Occult 4

这次的海卫一掩星事件海卫一在地表的投影略为偏北,中心线大约在日本、韩国至中国华北、西藏一带往印度方向延伸,台湾地区刚好在掩带的南缘,是观测海卫一大气层的好机会,也有可能观察到中央增亮现象。当天海王星亮度7.7等,海卫一13.5等,被掩恒星11.6等,由于被掩恒星亮度较低,观测难度较高,建议使用较大口径望远镜配合高感光度器材连续拍摄整段掩星过程,以记录恒星的光度变化。也可参考麻省理工行星天文学实习室(MIT Planetary Astronomy Laboratory)对本次海卫一掩星的详细预报。(编辑/台北天文馆谢翔宇)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专业天文摄影师在2022年9月24日拍摄到一幅令人难以忘怀的美丽影像,照片中巨大的电浆羽状物从太阳中喷发而出,这个火红色的丝状物称为日冕巨量喷发(CME),其炽热的细丝延伸至距离太阳表面超过160 万公里之处。根据SpaceWeather.com报导,此CME等级为G-1,属于小型太阳风暴,是NOAA太空天气指标分级表-地球磁场扰动中最轻微的类别,并且指向远离地球。

摄影师表示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CME,电浆最初包含在日珥,然后大约以每小时16万公里的速度断裂并流入太空,现在看到的照片是一张假色合成的缩时摄影影像,共叠合了6小时内所拍摄的数十万幅影像,其储存容量高达800GB,以显示CME光彩夺目的细节。

照片中太阳表面和CME看起来是橘色,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色球层和CME会发出一种在我们看来呈粉红色的光,称为Hα,但由于每张影像的曝光时间都很短(每秒拍摄30~80张),因此原始影像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摄影师在合成最终影像时,数位化地添加了橘色,提供太阳表面上各个结构之间的对比并突显CME。然而,由于影像的其余部分没有添加橘色,因此太阳保留了一个怪异的白色光晕,在黑暗的太空背景下便显得格外醒目。

近几个月来,随着太阳进入极大期,CME将变得更加频繁,我们将会看到更多像这样的情况,电浆羽状物也可能会越来越大,这也将为人们提供更多捕捉到类似影像的机会。摄影师强调他用来拍摄CME的望远镜经过特别改装,并加装了多个太阳滤镜,以便安全地观察及拍摄,千万不要试图在没有适当设备的情况下观察太阳,以免烧毁你的相机,甚至是眼睛。(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日冕巨量喷发(CME)的假色合成影像。图片来源:Andrew McCarthy
图说:日冕巨量喷发(CME)的假色合成影像。图片来源:Andrew McCarthy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一般来说,最亮的恒星通常寿命最短,它们在几百万年内消耗掉氢,然后爆炸成耀眼的超新星,其核心会坍缩成中子星或黑洞,这些小而暗的天体就如宇宙墓地散落在银河系之中。它们都很难被发现,因为中子星的直径约15公里,除非它的磁极对准我们成为脉冲星,否则是非常难被看到的。恒星级黑洞更小,而且不会发光,通常是在它们吃掉伴星成为微类星体时,或在它们经过我们和更遥远的恒星之间,透过重力微透镜效应才被看到。

天文学家目前尚未观察到足够多的中子星或黑洞来绘制它们的分布图,澳洲悉尼大学的团队分析当前银河系中恒星的分布,并模拟恒星残骸如何被恒星相互作用拉扯和偏转。团队认为这些恒星残骸通常比银河系的现有恒星更老,因此它们有更多时间移动到新的轨道路径。团队发现这些恒星残骸分布在比可见银河系厚三倍的平面上,更令人惊讶是约有三分之一的恒星残骸正在从银河系弹出。在模型中,约三分之一的恒星残骸经历了一次近距离的恒星相遇,使它们的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最终将摆脱银河系的引力,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银河系将逐渐失去质量。这出乎天文学家意料之外,先前知道像球状星团可以蒸发,但银河系的质量要大得多,预期蒸发量会很小。

该模型还有另一个讶异之处,这些恒星残骸相当均匀地分佈在整个银河系中,大多数恒星在距离一百光年内就会有恒星残骸。对太阳而言,最近的恒星残骸可能就在65光年之处,但我们却不知道它。天文学家预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巡天天文台上线,例如薇拉·鲁宾天文台,将可以捕捉到足够多的微重力透镜事件,并发现这些恒星残骸的位置,最终了解它们分布现象。相关研究成果将发表于《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中子星和恒星质量黑洞的大小。图片来源:Todd Thompson, Ohio State University
图说:中子星和恒星质量黑洞的大小。图片来源:Todd Thompson, Ohio State University

资料来源:Univers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