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收录了从 2001 年到 2050 年 期间发生的每一次日食的覆盖范围图。这些地图直观展示了不同时段世界各地能够观测日食的位置和范围。

Credit :ZY-LunarCrater,王雪平

1901-2000 年日食覆盖范围图集

2001 年

2001-06-21 日食
2001-12-14 日食

2002 年

2002-06-10 日食
2002-12-04 日食

2003 年

2003-05-31 日食
2003-11-23 日食

2004 年

2004-04-19 日食
2004-10-14 日食

2005 年

2005-04-08 日食
2005-10-03 日食

2006 年

2006-03-29 日食
2006-09-22 日食

2007 年

2007-03-19 日食
2007-09-11 日食

2008 年

2008-02-07 日食
2008-08-01 日食

2009 年

2009-01-26 日食
2009-07-22 日食

2010 年

2010-01-15 日食
2010-07-11 日食

2011 年

2011-01-04 日食
2011-06-01 日食
2011-07-01 日食
2011-11-25 日食

2012 年

2012-05-20 日食
2012-11-13 日食

2013 年

2013-05-10 日食
2013-11-03 日食

2014 年

2014-04-29 日食
2014-10-23 日食

2015 年

2015-03-20 日食
2015-09-13 日食

2016 年

2016-03-09 日食
2016-09-01 日食

2017 年

2017-02-26 日食
2017-08-21 日食

2018 年

2018-02-15 日食
2018-07-13 日食
2018-08-11 日食

2019 年

2019-01-06 日食
2019-07-02 日食
2019-12-26 日食

2020 年

2020-06-21 日食
2020-12-14 日食

2021 年

2021-06-10 日食
2021-12-04 日食

2022 年

2022-04-30 日食
2022-10-25 日食

2023 年

2023-04-20 日食
2023-10-14 日食

2024 年

2024-04-08 日食
2024-10-02 日食

2025 年

2025-03-29 日食
2025-09-21 日食

2026 年

2026-02-17 日食
2026-08-12 日食

2027 年

2027-02-06 日食
2027-08-02 日食

2028 年

2028-01-26 日食
2028-07-22 日食

2029 年

2029-01-14 日食
2029-06-12 日食
2029-07-11 日食
2029-12-05 日食

2030 年

2030-06-01 日食
2030-11-25 日食

2031 年

2031-05-21 日食
2031-11-14 日食

2032 年

2032-05-09 日食
2032-11-03 日食

2033 年

2033-03-30 日食
2033-09-23 日食

2034 年

2034-03-20 日食
2034-09-12 日食

2035 年

2035-03-09 日食
2035-09-02 日食

2036 年

2036-02-27 日食
2036-07-23 日食
2036-08-21 日食

2037 年

2037-01-16 日食
2037-07-13 日食

2038 年

2038-01-05 日食
2038-07-02 日食
2038-12-26 日食

2039 年

2039-06-21 日食
2039-12-15 日食

2040 年

2040-05-11 日食
2040-11-04 日食

2041 年

2041-04-30 日食
2041-10-25 日食

2042 年

2042-04-20 日食
2042-10-14 日食

2043 年

2043-04-09 日食
2043-10-03 日食

2044 年

2044-02-28 日食
2044-08-23 日食

2045 年

2045-02-16 日食
2045-08-12 日食

2046 年

2046-02-05 日食
2046-08-02 日食

2047 年

2047-01-26 日食
2047-06-23 日食
2047-07-22 日食
2047-12-16 日食

2048 年

2048-06-11 日食
2048-12-05 日食

2049 年

2049-05-31 日食
2049-11-25 日食

2050 年

2050-05-20 日食
2050-11-14 日食


结语

以上即为 2001 年至 2050 年间所有日食的覆盖范围地图集,可以直观对比 50 年间日食在全球分布的变化。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天文学家运用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首次在遥远的矮行星鸟神星(Makemake)上发现甲烷气体。这项成果颠覆了人们以往认为鸟神星只是颗冰封天体的看法,也让它成为继冥王星后,第二颗确认存在稀薄气体的海王星外天体。

研究团队分析韦伯望远镜的观测资料,在波长3.3微米附近发现数条较强的发射谱线(白色),显示鸟神星地表存在稀薄的甲烷气体。图中另外叠加了连续光谱(青色)提供比较。图片来源:S. Protopapa/I. Wong/SwRI/STScI/NASA/ESA/CSA/Webb
图说:研究团队分析韦伯望远镜的观测资料,在波长3.3微米附近发现数条较强的发射谱线(白色),显示鸟神星地表存在稀薄的甲烷气体。图中另外叠加了连续光谱(青色)提供比较。图片来源:S. Protopapa/I. Wong/SwRI/STScI/NASA/ESA/CSA/Webb

  鸟神星于2005年由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半径约715公里,比冥王星稍小且更暗淡,绕太阳公转一圈需305年。过去的恒星掩星观测显示它没有明显大气,但不排除有稀薄大气存在的可能。红外线数据则揭示矮行星表面的甲烷冰有奇怪的热异常,暗示可能有局部热点并释放气体。

  研究团队指出,鸟神星是目前发现的海王星外天体中,最大的冰封天体之一,表面以甲烷冰为主。近期由韦伯望远镜的观测结果发现,在甲烷冰地表之上也存在稀薄的甲烷气体层,显示它的内部并非死寂,而是仍在不断变动中。由于观测到由甲烷分子吸收太阳光后再释放出来的红外线波段数据。这意味着鸟神星可能有一层非常稀薄的大气,类似冥王星。而这些气体也可能来自更短暂的局部地质活动,例如冰火山的羽状喷流或如同彗星般的升华作用。由于目前资料解析度有限,尚无法判断这些气体的来源。

  团队成员表示:「虽然我们希望能将鸟神星的光谱异常和热异常连结起来,但仍需要更多高解析度观测,才能建立清晰的机制模拟模型。依照目前的模拟模型显示,若有鸟神星拥有大气,其温度约40K(摄氏-233度),表面压力将比地球大气稀薄一千亿倍,比冥王星还稀薄一百万倍。」若推论属实,鸟神星将加入外太阳系中少数仍存在表面地质与大气交换物质作用的天体。未来韦伯即将进行进一步观测,有望厘清甲烷气体是来自矮行星表面的稀薄大气,还是局部冰火山的羽状喷流。另一种模拟结果则是羽状喷流。显示甲烷可能以每秒数百公斤的速度喷发,规模堪比土卫二的羽状喷流。

  这项发现不仅改变我们对鸟神星的认识,也提醒我们,就算位于遥远太阳系的边疆,这些冰封世界依然蕴藏活力,并在不断演化中。(编辑/台北天文馆蔡承颖)

资料来源:Sci News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今年秋分发生于9月23日上午2时19分,此时太阳沿着黄道由北向南通过天球赤道上的降交点,对应赤经12时、黄经180度的位置。此时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日出于正东、日没于正西,昼夜等长。秋分后的日出日没位置将逐渐偏南,昼渐短而夜渐长直到冬至为止,因此秋分象征着进入了北半球秋季和南半球春季。

  秋分前后几周是观察黄道光的最佳时机,尤其在日出前2~3小时,于晴朗无光害的地区,就有机会在东方地平线延伸约30度高的天空,用肉眼看到秋季限定的天文景象。黄道光看似略呈三角形的白色微光,最亮的区域几乎与银河一样亮。

黄道光(左)与冬季银河(右)。摄影:陈宜婷
黄道光(左)与冬季银河(右)。摄影:陈宜婷

  黄道光是太阳系内细小尘埃粒子散射太阳光的结果,因尘埃是以太阳为中心、成透镜状分布在黄道面上,故从地球上看来便成了三角锥状,底部最宽时约有40度,高度最高可接近70度。在赤道区域比较容易观察黄道光,纬度愈高观察的难度也越高。黄道光只出现在春分傍晚日落后和秋分日出前的2~3小时,因为此时黄道面几乎垂直于地平线,沿着黄道出现的黄道光能向上延伸到天空较高处,最适宜观看。(编辑/台北天文馆王庭萱)

四个分至点当日全天的黄道面与地平面夹角示意图,纬度为北纬25度。只有在春分(左上)与秋分(左下)时,于太阳下山后或日出前2~3小时,黄道面与地平面的交角才足够使人观察到黄道光。
图说:四个分至点当日全天的黄道面与地平面夹角示意图,纬度为北纬25度。只有在春分(左上)与秋分(左下)时,于太阳下山后或日出前2~3小时,黄道面与地平面的交角才足够使人观察到黄道光。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海王星将在2025年9月23日20时53分到达「冲」的位置,是一年中最亮也最接近地球的时刻,在此前后几周都是观赏海王星的最佳时段。但尽管是最亮的时刻,由于海王星过于遥远、亮度过暗,因此必须使用天文望远镜才能看见海王星的身影。

  当我们以地球为中心,看着海王星来到太阳相对、且东西方向(赤经经度)相差180度时,我们将这个位置称为「冲」。由于海王星是外行星的一员,因此此时海王星距离地球最近,使得海王星看起来也最大。再加上,地球的夜侧正好面对着海王星、整夜可见,前后几周都是观赏海王星的最佳时段。

  然而,海王星同时也是距离太阳最遥远的行星,即使位在冲的位置,海王星距离地球仍有43亿公里之遥,亮度仅有7.8等,若无望远镜辅助将无法看见。此外,海王星冲日时的视直径仅有2.4角秒,建议使用口径10公分以上,放大倍率达100倍以上的天文望远镜,且要配合稳定的大气环境才有机会看见海王星呈现蓝色的圆盘状外形。巧合的是刚过「冲」位置的土星也正好与海王星同在双鱼座方向,两者的位置并不远,因此可以利用土星来协助搜寻海王星。(编辑/台北天文馆王彦翔)

2025/9/23 海王星冲日时的位置示意图。
2025/9/23 海王星冲日时的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9月22日1时29分~5时53分将发生2025年最后一场日食,本次日偏食为第154沙罗序列中第7次,全程历时4小时24分钟,最大食分0.8535。本次日偏食食带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仅新西兰、斐济及部分南极大陆地区可见,台湾地区不可见。

2025年9月22日日偏食可见区域。实线为太阳被月球遮住区域的等值线,分别为0%、20%、40%、60%、80%。
2025年9月22日日偏食可见区域。实线为太阳被月球遮住区域的等值线,分别为0%、20%、40%、60%、80%。

  若是想前往现场观看日偏食,绝对不可以在没有任何保护装置下以肉眼直视太阳,日偏食时阳光仍非常强烈,稍有不慎便会对眼睛造成永久伤害,一般观赏建议使用减光(每次观看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分钟)、小孔成像、投影与加装减光设备的望远镜;利用摄影设备拍摄日食过程,也要将望远镜或相机前方加装适当的减光设备,以免损坏摄影设备。

  下一次发生台湾地区可见的日食要等到2032年11月3日,再下一次则是2047年1月26日。(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土星于2025年9月21日下午13时46分到达「冲」的位置,是一年中最接近地球的时刻。此时土星位于双鱼座与宝瓶座之间,本体视直径可达为19.4”,含光环则为45.3”,亮度达0.6等,观赏条件极佳,若使用小型天文望远镜则可见美丽的土星环。

土星冲日从望远镜看起来的土星样貌。
土星冲日从望远镜看起来的土星样貌。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当我们以地球为中心,看着土星来到太阳相对、且东西方向(赤经经度)相差180度时,我们将这个位置称为「冲」。由于土星是外行星的一员,因此此时的土星距离地球最近,使得土星看起来也最大。再加上,地球的夜侧正好面对着土星、整夜可见,前后几周都是观赏土星的最佳时段。对地球上观测者而言,土星几乎每年都会达到「冲」的位置,但是土星同时也在公转(周期为29.4年),每年地球要追上土星仍得在轨道上再多走一点,因此土星冲日大约相隔378天发生一次,每年土星冲日发生时间因此会比前一年晚约两周。

土星冲日位置示意图。
土星冲日位置示意图。

  土星环的倾角有每13至15年的周期变化,今年3月土星环来到与我们视线方向平行的位置,土星环看起来就像消失了一样。而今年土星冲日由于距离上次土星环消失仅半年的时间,因此土星环的倾斜角仅1.8度左右,看起来非常细薄。(编辑/台北天文馆王彦翔)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2025年9月12日约21时30分起,月龄21.2的月球与昴宿星团(M45)将从东北东方地平线缓缓升起,至13日清晨日出前,两天体将逐渐接近。由于明亮的昴宿星团目视即可见,因此用肉眼也能欣赏犹如夜空宝石箱的昴宿星团和月球,逐渐靠近的有趣景象。透过双筒望远镜欣赏,效果会更佳!(编辑/台北天文馆蔡承颖)

月球接近昴宿星团。
月球接近昴宿星团。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2025年9月9日凌晨4时21分将发生「土星合月」,土星位于月球南方约3.99度的位置,当日月龄为16.0,发生时刻月球与土星高度约仰角30度。月球于8日晚间18时28分升起,9日凌晨0时37分过中天,6时53落下。

  当某天体和月球在天球上的赤经经度相同时,该现象被称为「合月」,通常也是该天体和月球视线上比较接近的时候。本次土星合月发生时月球与土星皆位于易于观赏的高度,且土星为亮度0.7等的明亮天体,于8日晚间至9日凌晨皆能于天空中轻松找到月球与土星相互辉映的身影。

  同日6时21分会发生另一个合月天象「海王星合月」,发生时海王星位于月球南方2.89度,但是海王星亮度仅7.8等,需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编辑/台北天文馆王庭萱)

2025/9/9土星合月示意图,凌晨4时21分于西方天空。月球、土星与海王星皆位于双鱼座。
2025/9/9土星合月示意图,凌晨4时21分于西方天空。月球、土星与海王星皆位于双鱼座。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2025年9月8日(周一)凌晨将发生月全食。本次月全食属于第128沙罗序列的第41次,连同半影月食在内全程历时5小时26分40秒,其中本影食历时3小时29分24秒,全食阶段为1小时22分06秒,月球将通过地球半影南侧。亚洲全境、澳洲西半部及非洲东部部分地区皆可全程观赏。

  台湾地区月食自9月7日(周日)23时21分开始进入半影月食,至9月8日(周一)4时55分半影月食结束,全程可见,观测条件极佳。半影月食虽然肉眼不易察觉,但若使用长焦距相机拍摄,仍可看到月面部分区域在进入半影时变得暗淡,离开半影时再度恢复明亮。0时27分「初亏」后,1时31分「食既」至2时53分「生光」为全食阶段,其中2时13分为「食甚」,即月球进入地球本影最深的位置。全食期间,月球因地球大气折射阳光而呈现暗红色,俗称「血月」。3时56分「复圆」。

2025年9月8日月全食示意图。
2025年9月8日月全食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本次月全食发生时,还将出现另一项值得观赏的天象:月全食掩星。在全食期间将可见到红月掩星的现象。被掩恒星为宝瓶座82(视星等约6等),自1时30分起掩入,2时29分复出,观测者可使用双筒望远镜直接观看,或透过长焦镜头拍摄,捕捉红色满月遮掩恒星的独特画面。(编辑/台北天文馆段皓元)

2025年9月8日月全食掩宝瓶座82示意图。
2025年9月8日月全食掩宝瓶座82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金星目前处于晨星阶段,且视线上持续朝太阳方向移动。想要欣赏金星的朋友得早起了。有趣的是,金星将于9月1日清晨近掠位于巨蟹座的M44鬼宿星团,适合天文摄影爱好者以长焦距镜头搭配赤道仪进行拍摄纪录。

  鬼宿星团(M44),又名蜂巢星团,是一个距离地球约600光年的疏散星团,包含上千颗恒星,其中亮度较高的成员排列成明显的群聚结构,在无光害环境下甚至可用肉眼隐约看见,外观如同模糊团块。「鬼宿」是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之一(并非指灵异之意),对应现代的巨蟹座区域,因此M44星团也被称为「鬼宿星团」。

  9月1日清晨约03:30,金星将从东北东方升起。由于天色约在04:30后逐渐转亮,观测与拍摄的时机仅有约一小时。建议选择空气干净、远离光害的地点,朝东方天空观察明亮的金星。使用双筒望远镜观察时,可在金星北侧看到一小群细致密集的恒星;若以长焦距相机镜头拍摄,也能清楚记录这段美丽的相会。借由金星作为明亮的引导,有助于辨识这个平时不易看清的星团。(编辑/台北天文馆段皓元)

2025年9月1日清晨金星近掠鬼宿星团示意图。
2025年9月1日清晨金星近掠鬼宿星团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