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古书记载的超新星可能是罕见的“殭尸超新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SN 1181可能的区域(蓝色圆框内)与3C 58/Pa 30的位置示意图。
SN 1181可能的区域(蓝色圆框内)与3C 58/Pa 30的位置示意图。

  SN 1181于公元1181年被中国和日本的许多历史文件上记录了下来,这是一颗位于仙后座的超新星,被描述为最亮时与土星一样明亮,并在夜晚中能持续被观测到185天。

  过去几十年,天文学家认为同一片天区的无线电和X射线源3C 58,应该就是SN 1181的超新星残骸。不过新的研究指出,3C 58的历史可能有近7,000年,如此便与SN 1181牵不上关系了。

  由香港大学团队领导的研究最近提出SN 1181新的可能残骸——Pa 30,来自一颗「沃夫–瑞叶星」,一种光度可达太阳的数十万倍以上、被炙热气体包围的大质量恒星。

  Pa 30星云的膨胀速度约为每秒1,100公里,根据目前的大小,它很可能是由大约1,000年前的超新星形成,这与SN 1181的观测结果一致。每秒1,100公里的膨胀速度远低于典型的Type 1a型超新星,科学家认为它可能是Type 1ax型——一种类似于Type 1a型,但其中的白矮星未完全引爆的罕见机制,彷彿白矮星还未死透,亦被暱称为“殭尸超新星”。

  Type 1ax型超新星过去未曾在银河系中发现过,透过21世纪的观测科技,配合1,000年前的历史文件,才第一次在银河系中发现了它的存在。(编译/台北天文馆虞景翔)

资料来源:Universe Today

生成海报
(本文共有13人浏览过,今日共有1人浏览过,欢迎多加利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