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SN 1987A位于大麦哲伦星系中,距离地球168,000光年,首次于1987年2月被观测到,这是自400多年前克卜勒目击超新星之后第一颗肉眼观测到的超新星,近40年来一直是伽马射线到无线电波波段范围的重点观测目标,现在韦伯太空望远镜也开始加入观测的行列,透过近红外相机(NIRCam)的观测,为了解超新星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超新星残骸提供了重要线索。
图说:韦伯的近红外相机所拍摄SN 1987A的影像。其中蓝色代表1.5微米(F150W)、青色1.64和2.0微米(F164N、F200W)、黄色3.23微米(F323N)、橙色4.05微米(F405N)和红色4.44微米(F444W)。图片来源:NASA, ESA, CSA, M. Matsuura (Cardiff University), R. Arendt (NASA’s Goddard Spaceflight Center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County), C. Fransson (Stockholm University), and J. Larsson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mage Processing: A. Pagan。
这张影像显示了一个如同钥匙孔般的中心结构,这个中心充满了超新星爆炸喷出的块状气体和尘埃。这些尘埃密度非常高,即使是韦伯的近红外光也无法穿透它,因此在钥匙孔中形成了黑暗的「洞」。而明亮的赤道环围绕着内锁孔,形成一条环绕在腰部的带子,连接着两个微弱的沙漏形外环臂。赤道环是由超新星爆炸前数万年喷射出的物质形成,其中包含明亮的热点,这些热点是超新星冲击波撞击环时出现的。现在,甚至在环的外部也发现了亮点,周围还有瀰漫发射,这些是超新星冲击波撞击到更多外部物质的位置。
虽然之前哈勃、史匹哲和钱卓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都在不同程度上观察到这些结构,但韦伯无与伦比的灵敏度和解析度揭示了这个超新星残骸的一个新特征,一个类似新月状的小结构,这些新月结构被认为是超新星爆炸喷出气体外层的一部分,它们的亮度可能是边缘增亮的现象,是一种透过在三维空间观察膨胀物质而产生的光学错觉。换句话说,我们的视角使得这两个新月形中的物质看起来比实际的多。
虽然之前已退役的史匹哲太空望远镜已获得了有关其辐射如何随时间演变的关键数据,但却无法像韦伯如此清晰和详细地观察SN 1987A,尽管已对其进行数十年的研究,但仍有几个谜团未解,尤其是围绕着本应在超新星爆炸后形成的中子星。接下来韦伯将持续长期观察这颗超新星,藉由近红外相机和中红外成像-光谱仪(MIRI)捕捉新的高逼真度红外数据,并获得对新月结构的新见解。未来韦伯将继续与哈勃、钱卓拉及其他天文台合作,共同为这颗传奇超新星的过去和未来提供新的见解。(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资料来源: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