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4 moon-phase

常用的八种月相说明如下:  

※ 朔(New Moon):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中间,为农历月之始,历法上规定朔日为初一。

眉月(Waxing Crescent):形如细眉型之月,初三至初五的月相,皆可称为眉月。

上弦(First Quarter,简写为 1st Qtr.):在太阳东方 90 度的月球,月形为半圆,见于农历的初七、初八日,通常于子夜时分没入西方地平线下。

盈凸月(Waxing Gibbous):上弦之后由半圆见饱满之月相,初十至十二日的月相属之

望(Full Moon):即满月,光满成圆轮的月相,出现在农历十四至十七日之间。

亏凸月(Waning Gibbous):满月后月形渐亏,但尚未至半圆的月相,常见于农历廿日前后。

下弦(Third Quarter,简写为 3rd Qtr.):在太阳西方 90 度的月球,月形为半圆,常见于农历廿二或廿三日,于子夜始由东方升起。

残月(Waning Crescent):下弦之后细如眉形之月,为廿五日前后的月相。

蛾眉月上弦盈凸月亏凸月下弦残月分别是月球视黄经超过太阳视黄经04590135180225270315度的时刻。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本身不发光。地球上所见的月光,系来自于月球表面反射的阳光。因此月球与太阳间的角度的改变,就造成了月相的变化。图中正中央的圆球代表地球,在轨道上每 45 度绘制一个月球的位置,阳光平行来自图的右方,因此轨道上的月球都是右半边面向阳光明亮,左半边背对阳光黑暗。在地球上见到的月相,则绘于轨道外对应的位置上(面朝南方观测)。

相位图

历表:VSOP87/ELP2000-82

2024年月相

日期

北京时间

地月距

月相

概述

2024.01.04

11:30:26

401013.88

下弦

2024.01.08

09:09:32

381895.61

残月

2024.01.11

19:57:23

365203.42

朔月

2024.01.15

02:13:25

363518.70

蛾眉月

2024.01.18

11:52:35

374667.99

上弦

2024.01.22

04:01:35

389206.64

盈凸月

2024.01.26

01:53:59

400994.63

望月

2024.01.30

04:43:25

405649.57

亏凸月

最小亏凸月

2024.02.03

07:17:58

394437.56

下弦

2024.02.07

00:10:41

372421.19

残月

2024.02.10

06:59:10

358746.35

朔月

2024.02.13

11:55:32

363058.45

蛾眉月

最大蛾眉月

2024.02.16

23:00:55

380697.00

上弦

2024.02.20

18:46:48

397885.63

盈凸月

2024.02.24

20:30:25

405917.31

望月

最小望月

2024.02.29

00:14:20

402870.71

亏凸月

2024.03.03

23:23:29

386520.10

下弦

2024.03.07

12:03:48

365786.62

残月

2024.03.10

17:00:25

356901.56

朔月

最大朔月

2024.03.13

22:32:28

366838.14

蛾眉月

2024.03.17

12:10:42

388177.09

上弦

2024.03.21

11:27:14

403806.66

盈凸月

2024.03.25

15:00:19

405393.78

望月

半影月食

2024.03.29

16:33:05

396168.75

亏凸月

2024.04.02

11:14:43

379185.65

下弦

2024.04.05

21:13:43

362925.92

最大残月

最大残月

2024.04.09

02:20:50

359807.27

朔月

日全食

2024.04.12

10:06:14

374133.75

蛾眉月

2024.04.16

03:13:06

395631.14

上弦

2024.04.20

05:14:36

405602.87

盈凸月

最小盈凸月

2024.04.24

07:48:58

399781.09

望月

2024.04.28

04:53:58

387419.66

亏凸月

2024.05.01

19:27:15

373619.94

下弦

2024.05.05

04:25:49

363934.60

残月

2024.05.08

11:21:55

366738.65

朔月

2024.05.11

22:41:51

383479.43

蛾眉月

2024.05.15

19:47:59

401392.03

上弦

2024.05.19

22:54:55

402794.55

盈凸月

2024.05.23

21:53:07

390646.38

望月

2024.05.27

13:44:03

378415.99

亏凸月

2024.05.31

01:12:39

370419.83

下弦

2024.06.03

10:35:52

368379.43

残月

2024.06.06

20:37:43

376368.82

朔月

2024.06.10

12:33:53

393019.84

蛾眉月

2024.06.14

13:18:26

404000.36

上弦

最小上弦月

2024.06.18

15:14:51

396033.90

盈凸月

2024.06.22

09:07:52

380041.76

望月

2024.06.25

20:15:08

370589.02

亏凸月

2024.06.29

05:53:24

369872.44

下弦

最大下弦月

2024.07.02

16:48:34

375461.90

残月

2024.07.06

06:57:23

387023.33

朔月

2024.07.10

03:53:46

400804.95

蛾眉月

2024.07.14

06:48:48

402735.01

上弦

2024.07.18

05:33:02

386909.31

盈凸月

2024.07.21

18:17:08

369928.93

望月

2024.07.25

01:52:19

365070.73

亏凸月

2024.07.28

10:51:33

372035.70

下弦

2024.08.01

00:17:17

384103.15

残月

2024.08.04

19:13:03

396838.99

朔月

2024.08.08

20:28:23

405144.79

蛾眉月

最小蛾眉月

2024.08.12

23:18:47

397979.60

上弦

2024.08.16

17:50:49

377383.05

盈凸月

2024.08.20

02:25:48

361969.18

望月

2024.08.23

07:54:31

362728.63

亏凸月

最大亏凸月

2024.08.26

17:25:50

376703.66

下弦

2024.08.30

10:17:15

392991.46

残月

2024.09.03

09:55:34

403894.98

朔月

2024.09.07

13:29:51

405086.32

蛾眉月

2024.09.11

14:05:39

391038.59

上弦

2024.09.15

04:38:04

369287.98

盈凸月

2024.09.18

10:34:27

357484.79

望月

月偏食

2024.09.21

15:26:58

364089.39

亏凸月

2024.09.25

02:49:52

383362.50

下弦

2024.09.28

23:47:26

400571.28

残月

2024.10.03

02:49:16

406515.25

朔月

最小朔月,日环食

2024.10.07

05:50:53

400738.82

蛾眉月

2024.10.11

02:55:08

383541.14

上弦

2024.10.14

14:29:48

364086.49

盈凸月

2024.10.17

19:26:23

357367.53

望月

最大望月

2024.10.21

01:21:17

369213.12

亏凸月

2024.10.24

16:03:05

391090.94

下弦

2024.10.28

17:00:38

405092.78

残月

最小残月

2024.11.01

20:47:08

403829.30

朔月

2024.11.05

20:36:45

393147.03

蛾眉月

2024.11.09

13:55:27

376943.70

上弦

2024.11.12

23:51:13

362739.84

盈凸月

最大盈凸月

2024.11.16

05:28:30

361873.43

望月

2024.11.19

14:16:14

377531.19

亏凸月

2024.11.23

09:27:55

398384.79

下弦

2024.11.27

12:58:28

405050.67

残月

2024.12.01

14:21:24

396279.99

朔月

2024.12.05

09:27:06

383886.44

蛾眉月

2024.12.08

23:26:36

372341.86

上弦

最大上弦月

2024.12.12

08:59:48

365515.40

盈凸月

2024.12.15

17:01:40

370401.86

望月

2024.12.19

06:29:35

387629.86

亏凸月

2024.12.23

06:18:10

403246.21

下弦

最小下弦月

2024.12.27

09:43:16

400056.71

残月

2024.12.31

06:26:47

385604.32

朔月

资料整理:高良超,ZY-LunarCrater

更新于:2023/11/23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天宫号太空站是自2021年开始建设的模组化太空系统,2022年底天和号核心舱、问天号及梦天号实验舱均已与核心舱完成永久对接,虽仍整体不及国际太空站的大小,但已成为天空中非常易见的人造天体。

当晚天球画面及天和号的行经路径示意图。
图说:当晚天球画面及天和号的行经路径示意图。

天宫号太空站(天和号核心舱)轨道在地球表面的投影轨迹。
图说:天宫号太空站(天和号核心舱)轨道在地球表面的投影轨迹。

2023年11月18日它将飞掠台湾地区上空,以天文馆的位置来看天宫号太空站在17时44分左右可看见它从西南面地平线冒出,直到17时49分仰角达到最高,也是最亮的瞬间,其亮度可达-2.1等,约于17时51分随即进入地球阴影,看起来就像一个亮点突然消失的样子。太空站过境时亮度会随着太阳光照角度的不同以及地面观测角度的不同而改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Heavens-Above网站上查询,记得要先设定观测所在地的位置。(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

狮子座流星雨(Leonids,013 LEO)是每年11月左右固定发生的中小型流星雨之一,约发生于11月6日至11月30日之间,国际流星组织预测今年的极大期会落在11月18日,其每小时天顶流星率(Zenith Hour Rate, ZHR)~15。

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源彗星是每隔33年回归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55P/Tempel-Tuttle,台湾名:谭普-塔托彗星),每当母彗星通过近日点时,会在其轨道上留下大量残余物质,当地球穿越浓密彗星物质区域时,便会出现高达每小时数千颗以上的流星暴。接下来两次回归将在2031与2064年,不过天文学家预测要到2099年可望再度出现每小时数千颗的流星暴。

狮子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狮子座头部附近,约于23:30左右自东方升起,当晚月相为近上弦,23:00过后便无月光影响,因此在后半夜的欣赏条件渐入佳境,颇有倒吃甘蔗之意,这是因为天亮前的辐射点最高,辐射点在天空中的仰角越高,可见流星的数量就越多。狮子座流星雨也以高速闻名,流星速度高达每秒约70公里,相当于时速25万公里,居所有流星雨之冠,因此有机会看到许多有明亮尾痕的火流星。(编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1501919571697172.jpg

资料来源:国际流星组织(IMO)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天王星于2023年11月14日1时21分到达「冲」的位置,也就是地球位于中心,而太阳和天王星位在地球两侧、经度相差180度的位置,是一年中最亮也最接近地球的时刻,在此前后几周都是观赏天王星的最佳时段。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第七颗行星,距离十分遥远,即使在离地球最近的「冲」时,也有将近28亿公里之遥。

2023年天王星「冲」时刚好位于明亮的木星与昴宿星团中间,但仍得借助星图以及对星空充分的认识才能觅得其踪迹。
2023年天王星「冲」时刚好位于明亮的木星与昴宿星团中间,但仍得借助星图以及对星空充分的认识才能觅得其踪迹。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此时天王星位于白羊座,亮度为5.6等,理论上在无光害的环境下肉眼勉强可见,但由于亮度低,且拥有这种条件的地区很有限,且繁星众多很难辨认,再加上天王星的视直径仅3.8角秒,约为月球的500分之一。即便使用业余望远镜,也不容易看出它的表面特征,只能看到一个青色小点,因此建议配合星图使用小型天文望远镜来欣赏这颗闪耀着青绿马卡龙色的遥远行星。若使用中型天文望远镜(如口径15公分以上)摄影,还有机会拍到它的卫星。

天王星与其卫星。
天王星与其卫星。

躺着转的行星是大家对天王星的第一印象,由于自转轴倾斜角高达97.7°,使得它的季节变化完全不同于其他的行星。天王星还是第一颗以望远镜发现的行星,其实在过去天王星曾被观测到多次,但由于它绕行的速度缓慢,因此一直被认为是一颗恒星。航海家2号是目前唯一探测过天王星的太空探测船,除了发现10颗卫星外,科学家还从航海家2号的数据中发现天王星磁场的存在,由于自转轴倾角方向的影响,使得其磁场的磁尾和自转轴夹角达到60度。

最近天文学家也从近20年的数据中终于证实天王星北部地区有红外线极光的存在,这不仅能扩大我们对冰巨行星极光的了解,并加强我们对太阳系、系外行星甚至对地球磁场的理解,而透过分析与行星磁场和大气直接相关的天王星极光,也将有助于了解这些世界的大气和磁场,从而预测它们是否适合生命存在。(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天王星上红外线极光出现位置的视觉化。Visualization of where the infrared aurora appears on Uranus. (NASA, ESA and M. Showalter/SETI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图说:天王星上红外线极光出现位置的视觉化。图片来源:NASA, ESA and M. Showalter/SETI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欧洲太空总署(ESA)公布了欧几里德太空望远镜运作以来的第一批摄影图像。

在此之前,望远镜从未能够在如此广大的天域内拍摄出如此清晰的天文影像,并能观察至遥远的宇宙深处。这次所公布的5张摄影图像,完全展现欧几里德太空望远镜令人惊叹的可见光与红外线波段观测能力。而天文学家们等待许久,终于能够运用欧几里德太空望远镜,开始创建至今为止,最深远广阔的立体宇宙地图,并揭开一些隐藏在遥远太空深处的秘密。

欧几里德太空望远镜于2023年7月1日欧洲中部夏令时间17点12分,由SpaceX猎鹰9号火箭载运,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太空中心发射,接着航行到日地间的第2拉格朗日点。在发射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工程师一直处于测试和校准望远镜的紧张阶段,并对2024年初即将展开的观测研究做最后准备。

欧几里德太空望远镜的主要任务,是搜寻并调查暗物质和暗能量存在的证据,并据此研究宇宙是如何演变至现今的构造与分布。它在观测性能上的最大优势,就是同时拥有广阔视野与绝佳的解析能力,能够运用可见光与红外线波段,对于宇宙形成初期的遥远星系,进行大范围且高解析度的巡天观测。因此在接下来将在6年中,它将搜寻距离地球100亿光年范围内的数十亿个星系,并记录它们的形态、距离、运动方向与速度等资讯,创建有史以来最广阔但也最详细的立体宇宙地图。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摄影图像:

一、英仙座星系团
这张图像展现了距离地球约2.4亿光年的英仙座星系团,其中包含约1,000个星系,以及背景中更遥远的星系,总数超过10万个以上。其中许多光线微弱的星系距离我们超过100亿光年,在之前是根本无法看见的。而现在天文学家可以开始记录并绘製这些星系的形态与分布,将能更了解暗物质是如何影响宇宙演化过程,并塑造出现今宇宙的形态与样子。This incredible snapshot from Euclid is a revolution for astronomy. The image shows 1000 galaxies belonging to the Perseus Cluster, and more than 100 000 additional galaxies further away in the background, each containing up to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stars.
图说:这张图像展现了距离地球约2.4亿光年的英仙座星系团,其中包含约1,000个星系,以及背景中更遥远的星系,总数超过10万个以上。其中许多光线微弱的星系距离我们超过100亿光年,在之前是根本无法看见的。而现在天文学家可以开始记录并绘製这些星系的形态与分布,将能更了解暗物质是如何影响宇宙演化过程,并塑造出现今宇宙的形态与样子。更多说明:ESA/SCIENCE & EXPLORATION

二、漩涡星系IC 342
称为「隐藏星系」的IC 342,由于此星系位于银河盘面的视线方向上,被银河系中的星际物质遮挡而难以看见。现在借由欧几里德望远镜在近红外线波段的摄影,终于展现出星系的完整形态,发现与我们的银河系十分类似。That’s why it’s fitting that one of the first galaxies that Euclid observed is nicknamed the ‘Hidden Galaxy’. This galaxy, also known as IC 342 or Caldwell 5, is difficult to observe because it lies behind the busy disc of our Milky Way, and so dust, gas and stars obscure our view.
图说:称为「隐藏星系」的IC 342,由于此星系位于银河盘面的视线方向上,被银河系中的星际物质遮挡而难以看见。现在借由欧几里德望远镜在近红外线波段的摄影,终于展现出星系的完整形态,发现与我们的银河系十分类似。更多说明:ESA/SCIENCE & EXPLORATION

三、不规则矮星系NGC 6822
在宇宙形成初期,因当时充满宇宙空间的氢原子云气收缩塌陷,直接形成第一批数量众多,遍布宇宙的小型矮星系。之后这些矮星系相互吸引碰撞,才逐渐汇聚成现今体积较大的星系。而这些碰撞中的矮星系,大多因重力相互拉扯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由于宇宙早期的矮星系十分遥远且较小,太暗以致难以观测。因此距离我们较近的不规则矮星系,就成为研究星系碰撞的首选目标。而欧几里德拍摄的不规则矮星系NGC 6822,距离地球仅约160万光年。To create a 3D map of the Universe, Euclid will observe the light from galaxies out to 10 billion light-years. Most galaxies in the early Universe don’t look like the quintessential neat spiral, but are irregular and small. They are the building blocks for bigger galaxies like our own, and we can still find some of these galaxies relatively close to us. This first irregular dwarf galaxy that Euclid observed is called NGC 6822 and is located close by, just 1.6 million light-years from Earth.
图说:在宇宙形成初期,因当时充满宇宙空间的氢原子云气收缩塌陷,直接形成第一批数量众多,遍布宇宙的小型矮星系。之后这些矮星系相互吸引碰撞,才逐渐汇聚成现今体积较大的星系。而这些碰撞中的矮星系,大多因重力相互拉扯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由于宇宙早期的矮星系十分遥远且较小,太暗以致难以观测。因此距离我们较近的不规则矮星系,就成为研究星系碰撞的首选目标。而欧几里德拍摄的不规则矮星系NGC 6822,距离地球仅约160万光年。更多说明:ESA/SCIENCE & EXPLORATION

四、球状星团NGC 6397
NGC 6397距离地球约7,800光年,是第二近的球状星团。由于球状星团普遍看起来视野较广,目前除了欧几里德望远镜之外,还没有其他太空望远镜能够在单一次的摄影图像中,将整个球状星团纳入,同时以高解析度分辨出星团中如此大量的恒星。而这样的恒星分布图像,可以让我们据此计算出星团中暗物质的分布与位置。This sparkly image shows Euclid’s view on a globular cluster called NGC 6397. This is the second-closest globular cluster to Earth, located about 7800 light-years away. Globular clusters are collections of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stars held together by gravity. Currently no other telescope than Euclid can observe an entire globular cluster in one single observ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distinguish so many stars in the cluster. These faint stars tell us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Milky Way and where dark matter is located.
图说:NGC 6397距离地球约7,800光年,是第二近的球状星团。由于球状星团普遍看起来视野较广,目前除了欧几里德望远镜之外,还没有其他太空望远镜能够在单一次的摄影图像中,将整个球状星团纳入,同时以高解析度分辨出星团中如此大量的恒星。而这样的恒星分布图像,可以让我们据此计算出星团中暗物质的分布与位置。更多说明:ESA/SCIENCE & EXPLORATION

五、马头星云
欧几里德望远镜因同时拥有高解析度与广阔视野的优秀性能,所以能够在一次摄影中,直接拍摄出马头星云的壮观全景与细节。天文学家希望能在此广阔庞大的恒星形成区中,寻找出许多昏暗且未曾发现过,处于形成时期的类木行星、棕矮星、原始恒星等。Many other telescopes have taken images of the Horsehead Nebula, but none of them are able to create such a sharp and wide view as Euclid can with just one observation. Euclid captured this image of the Horsehead in about one hour, which showcases the mission's ability to very quickly image an unprecedented area of the sky in high detail.
图说:欧几里德望远镜因同时拥有高解析度与广阔视野的优秀性能,所以能够在一次摄影中,直接拍摄出马头星云的壮观全景与细节。天文学家希望能在此广阔庞大的恒星形成区中,寻找出许多昏暗且未曾发现过,处于形成时期的类木行星、棕矮星、原始恒星等。更多说明:ESA/SCIENCE & EXPLORATION

欧几里德太空望远镜所公布的第一批影像不仅美丽,同时极具科学研究价值。它向世人展现了此望远镜同时拥有广角与高解析度的性能,并且表现优异。能够在一次的观测中呈现大范围的视野,并同步显示出隐藏在其中的细节,让每张影像都带有大量的天文新资讯,这正是天文学家非常需要的观测工具。未来欧几里德太空望远镜的研究团队,将每年公布一次完整的观测结果,也期待接下来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奇。(编译/台北天文馆蔡承颖)

资料来源:ESA/Euclid’s first images: the dazzling edge of darkness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在遥远的宇宙深处,漂浮着一个与我们银河系极其相似的星系,近期一个跨国研究团队透过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的近红外相机拍摄,发现了一个被命名为ceers-2112的模糊区块。

虽然对照片的初步检查并没有发现比模糊斑点更多的东西,但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进一步以更短波长来观测时,科学家看到了一个复杂的棒状螺旋结构,就像银河系一样,但有点小。星系以各式各样的形状、大小和光度呈现,从较为单纯的椭圆星系到螺旋或不规则星系,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复杂的形状需要时间,一般认知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棒旋星系形成时间应该不会早于80亿年前。

星系或多或少是在重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的大量尘埃和气体,有些是物质提供的引力,较多一部分则被认为是暗物质聚集的结果。只要有足够的物质聚集在一处,核融合就会产生,而旋转的尘埃和恒星所包含的惯性总和可以使初生星系也被带动旋转,各种作用力及角动量的影响,可能会使星系压扁成盘状,最终在不同的天体牵引力影响下,形成椭圆、螺旋、棒旋或不规则星系。

然而,研究团队对ceers-2112的观测显示,在大爆炸后仅仅20亿年,它就已经看起来相当奇特了,虽然这个星系仍然不够明亮,无法令科学家看到它旋臂的细节,但它的中心有一个增厚的棒状结构,种种迹像显示出星系成熟或演化的速度比我们先前所认为的要快得多。

随着JWST持续提供早期宇宙的惊人影像,我们不仅会了解像ceers-2112这样的星系是如何形成的,还会更懂得银河系的演化过程,相关的论文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天文学家利用阿塔卡玛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阵列(ALMA)探测到一个遥远星系的磁场,它的光经过了110多亿年才到达我们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宇宙刚诞生25亿年时的样子,这为了解像我们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其磁场是如何形成的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影像中显示遥远的9io9星系中磁场方向,9io9内的尘埃颗粒在某种程度上与星系的磁场对齐,因此,它们会发出偏振光,这表示光波会沿着一个偏好方向而非随机振荡。ALMA侦测到此偏振讯号,天文学家可以根据此讯号计算出磁场的方向,此处显示的是叠加在ALMA影像上的曲线。This image show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in the distant 9io9 galaxy, seen here when the Universe was only 20% of its current age — the furthest ever detection of a galaxy’s magnetic field. Dust grains within 9io9 are somewhat aligned with the galaxy’s magnetic field, and due to this, they emit polarized light, meaning that light waves oscillate along a preferred direction rather than randomly. ALMA detected this polarization signal, from which astronomers could work out the orienta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shown here as curved lines overlaid on the ALMA image. Credit: ALMA (ESO/NAOJ/NRAO)/J. Geach et al.
图说:影像中显示遥远的9io9星系中磁场方向,9io9内的尘埃颗粒在某种程度上与星系的磁场对齐,因此,它们会发出偏振光,这表示光波会沿着一个偏好方向而非随机振荡。ALMA侦测到此偏振讯号,天文学家可以根据此讯号计算出磁场的方向,此处显示的是叠加在ALMA影像上的曲线。图片来源:ALMA (ESO/NAOJ/NRAO)/J. Geach et al.

宇宙中的许多天体都有磁场,无论是行星、恒星或是星系。研究人员表示我们银河系和其他星系都充满了磁场,横跨数万光年,尽管它们对于星系的演化至关重要,但我们对这些磁场的形成过程却知之甚少。目前还不清楚星系中的磁场在宇宙生命周期的早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形成的速度有多快,因为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只绘制了离我们较近星系的磁场。现在,利用ALMA研究团队在遥远的星系中发现了一个完全形成的磁场,其结构与在附近星系中观察到的类似,这个磁场比地球磁场弱约1,000倍,但范围超过了16,000多光年。这项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星系尺度的磁场是如何形成的新线索,在宇宙历史的早期观测到完全发展的磁场,表示跨越整个星系的磁场可以在仍在生长的年轻星系时期迅速形成。

这张红外线影像显示遥远的星系9io9,可以看到它是一条围绕着明亮的附近星系弯曲的微红色弧线。这个附近的明亮星系就像一个重力透镜,它的质量使周围的时空发生了弯曲,因此扭曲了背景中来自9io9星系的光线。此彩色影像是由欧南天文台(ESO)位于智利的可见光和红外巡天望远镜(VISTA),和位于夏威夷的加法夏望远镜(CFHT)拍摄的红外线影像组合而成。This infrared image shows the distant galaxy 9io9, seen here as a reddish arc curved around a bright nearby galaxy. This nearby galaxy acts as a gravitational lens: its mass curves spacetime around it, bending lightrays coming from 9io9 in the background, hence its distorted shape. This color view results from combining infrared images taken with ESO’s Visible an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 for Astronomy (VISTA) in Chile and the Canada France Hawaii Telescope (CFHT) in the US. Credit: ESO/J. Geach et al.
图说:这张红外线影像显示遥远的星系9io9,可以看到它是一条围绕着明亮的附近星系弯曲的微红色弧线。这个附近的明亮星系就像一个重力透镜,它的质量使周围的时空发生了弯曲,因此扭曲了背景中来自9io9星系的光线。此彩色影像是由欧南天文台(ESO)位于智利的可见光和红外巡天望远镜(VISTA),和位于夏威夷的加法夏望远镜(CFHT)拍摄的红外线影像组合而成。图片来源:ESO/J. Geach et al.

研究团队认为,早期宇宙中强烈的恒星形成可能在加速这些磁场的发展中发挥了作用。此外,这些磁场反过来也会影响后代恒星的形成过程,这一发现打开了了解星系内部运作的新窗口,因为磁场与形成新恒星的物质有关,为了进行这项探测,团队在遥远星系9io9中寻找尘埃颗粒发出的光。星系中充满了尘埃颗粒,当存在磁场时,这些颗粒会对齐,并且发出的光会发生偏振。这表示光波会沿着一个偏好方向而非随机振荡。当ALMA侦测到并绘制来自星系9io9的偏振讯号时,首次证实了非常遥远的星系中存在磁场,天文学家可以根据此讯号计算出磁场的方向。研究人员表示任何其他的望远镜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希望透过这次和未来对遥远磁场的观测,能解开这些基本的星系特征是如何形成的谜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资料来源:SciTechDaily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前几天才带给我们惊喜的露西号,团队再一次借由照片得到了第二个意外惊喜,小行星Dinkinesh除了刚发现的卫星本身,卫星自己竟是一个成对绕行的双卫星。最早在拍摄Dinkinesh的首批影像中,双卫星的其中一颗刚好与小行星Dinkinesh处于重叠位置,判断成「一颗」也无可厚非,也因此在附加图片进行额外的影像处理后,双卫星就显露出来了,这第二张主要影像是在最接近瞬间(下图A点)的6分钟后拍摄的,距离小行星只有3130公里(下图B点)。

在A点时,露西号几乎是正对着小行星Dinkinesh和它的第一个发现的卫星,而在B点时距离拉远了,双卫星就显露出来了。A diagram showing the trajectory of the NASA Lucy spacecraft (red) during its flyby of the asteroid Dinkinesh and its satellite (gray). “A” marks the location of the spacecraft at 12:55 p.m. EDT (16:55 UTC) Nov. 1, 2023, and an inset shows the L’LORRI image captured at that time. “B” marks the spacecraft’s position a few minutes later at 1 p.m. EDT (17:00 UTC), and the inset shows the corresponding L’LORRI view at that time. Overall graphic, NASA/Goddard/SwRI; Inset “A,” NASA/Goddard/SwRI/Johns Hopkins APL/NOIRLab; Inset “B,” NASA/Goddard/SwRI/Johns Hopkins APL
图说:在A点时,露西号几乎是正对着小行星Dinkinesh和它的第一个发现的卫星,而在B点时距离拉远了,双卫星就显露出来了。影像来源:NASA

在接近Dinkinesh前,科学家一直都觉得它的亮度有异常变化,这让他们猜想Dinkinesh可能有某种卫星,但从未想过会是如此的形式。这次的Dinkinesh飞掠任务是在2023年1月额外添加到任务中的,主要是为了测试露西号在高速飞越时的追踪能力,这次的发现除了证实露西号非凡的追踪能力之外,小行星双卫星这个意料之外的惊喜也让科学家雀跃不已。

露西号科学团队正在持续下载和分析飞掠小行星的相关资料,在这次的特殊任务后,它将于2024年12月借由地球的重力弹弓效应向外弹射至主小行星带,并预计在2025年观察小行星Donaldjohanson,然后在2027年前往特洛伊小行星。(编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资料来源:NASA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是观察我们认为第一批星系诞生的时代,并了解它们形成、演化和组成的细节。随着每次深入地回顾过去,它总是不断的刷新所见最遥远星系的记录,让天文学家收集足够的数据,从而对早期宇宙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初的星系应是未受重元素污染,但直到最近我们才有能力回顾如此遥远的过去。除了距离较远之外,光在太空中传播的时间越长,它就会变得越红。因此,直到韦伯的发射,我们才有了一台足够大且足够灵敏的望远镜来观察这么远的距离。

前景中的大星系名为LEDA 2046648,看到它的时间约在10亿年前,而其他大多数星系则位于更远的地方,因此被看到的时间也更久远。The big galaxy in the foreground is named LEDA 2046648, and is seen just over a billion years back in time, while most of the others lie even farther away, and hence are seen even further back in time. CREDIT: ESA/Webb, NASA & CSA, A. Martel.
图说:前景中的大星系名为LEDA 2046648,看到它的时间约在10亿年前,而其他大多数星系则位于更远的地方,因此被看到的时间也更久远。图片来源:ESA/Webb, NASA & CSA, A. Martel

丹麦的研究团队相信他们用JWST观测到一些最早的星系,这些星系非常古老,甚至可能还在形成的过程中。一个星系比例已知的标准是,在过去120亿年的历史中,亦即宇宙年龄的5/6左右,星系与其重元素之间的比例保持不变。 但透过JWST天文学家发现最年轻的星系其恒星与重元素的比例却不同,因为它们还没有经历恒星形成和恒星死亡的循环,尚未有金属(比氢和氦更重的元素)得以丰富气体云。

元素-恒星质量图,星系越靠右,质量越大,越往上,含有的重元素越多。灰色图示代表当今宇宙中的星系,红色图示则显示新观测到的早期星系,这些星系的重元素显然比后来的星系少得多,但与蓝带(理论观测)预测大致符合。This plot shows the observed galaxies in an “element-stellar mass diagram”: The farther to the right a galaxy is, the more massive it is, and the farther up, the more heavy elements it contains. The gray icons represent galaxies in the present-day Universe, while the red show the new observations of early galaxies. These ones clearly have much less heavy elements than later galaxies, but agree roughly with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indicated by the blue band. Credit: Kasper Elm Heintz, Peter Laursen.
图说:元素-恒星质量图,星系越靠右,质量越大,越往上,含有的重元素越多。灰色图示代表当今宇宙中的星系,红色图示则显示新观测到的早期星系,这些星系的重元素显然比后来的星系少得多,但与蓝带(理论观测)预测大致符合。图片来源:Kasper Elm Heintz, Peter Laursen

在此研究中,天文学家观测了16个星系,其中一些是迄今为止观测到最早的星系。观测结果表明,这些星系的化学丰度是后来才形成的星系的1/4,它们的重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其恒星质量和产生的新恒星数量所预期该有的数值。这表示早期的星系仍然与星系际介质密切相关,并受到原始气体持续的流入,而有效地稀释了它们的金属丰度。当重力将第一批气体聚集在一起时,第一批恒星和星系就形成了。

研究团队表示在目前的模型中,星系在宇宙的大部分历史中都以一种平衡的形式演化,其中形成的恒星数与重元素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因此这些结果与目前的模型形成鲜明对比,但结果并不完全令人惊讶,因为星系形成的理论模型已经预测到了这一点,只是现在我们观测到了,这一结果让我们首次了解星系形成的最早阶段,它与星系之间气体的连结似乎比我们想像的更为密切。JWST将提供更多的数据,期望很快就能更清楚地了解在大霹雳后的最初十亿年中星系是如何开始形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天文学》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星系形成示意图,来自星系间的弥漫气体向中心坠落,引发恒星形成并成为星系旋转盘的一部分。当恒星死亡时,会将气体送回星系(和星系际空间),因而富含重元素。Illustration of galaxy formation: Diffuse gas from intergalactic space plummets toward the center, sparking star formation and becoming part of the galaxy’s rotating disk. When stars die, they return their gas to the galaxy (and the intergalactic space), now enriched with heavy elements. Credit: Tumlinson et al. (2017).
图说:星系形成示意图,来自星系间的弥漫气体向中心坠落,引发恒星形成并成为星系旋转盘的一部分。当恒星死亡时,会将气体送回星系(和星系际空间),因而富含重元素。图片来源:Tumlinson et al. (2017)

资料来源:Univers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