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太阳系矮行星之一的冥王星(134340 Pluto)于2020/7/16的10:17达到「冲」的位置,即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冥王星分别位在地球两侧、赤经相差180度的位置。此时是一年中冥王星离地球最近、最大、最亮的时候,且整晚可见。

  由于冥王星的轨道离心率较大,即比较椭长,自1989年9月5日通过近日点之后,冥王星现在正在逐渐远离太阳的路途上,因此即使每年到达冥王星「冲」的年度最佳观赏期的时候,也因为冥王星和地球的距离一年比一年远,亮度也一年比一年暗。今年冥王星冲时,亮度仅有14.9等,在业余望远镜中看起来与一般星点几乎没有差异,但透过间隔一段时间拍摄的影像,可以看出它移动的迹象来确认。

  目前冥王星位在人马座,距离远在33.07AU之外,虽然已经慢慢离开众星云集的银河中心地带,但此处恒星数量还是不少。冥王星穿行于此,得花费一些心思才能从一堆恒星中将它分辨出来。(编辑/台北天文馆研究组虞景翔)

2016年冥王星冲@台北天文馆
2016年冥王星冲@台北天文馆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2020年7月14日15:58发生木星冲,即木星和太阳分别在地球两侧、赤经相差180度的位置,这是一年中木星离地球最近,看起来最大、最亮的时段,在前后几星期都是观察木星的好时机。木星最近位在人马座,冲时亮度达-2.8等,视直径47.6角秒。在入夜后从东南方升起,子夜前后仰角最高,天亮前由西南方落下,整夜可见。土星也在附近,与明亮的木星在一起,就像一对眼睛俯视大地。

  透过小型天文望远镜,可以看见表面美丽条纹以及大红斑,伽利略四大卫星也是明显易见的目标。这四大卫星不时会穿越木星表面或发生食现象,如7月12日03:03木卫二发生食的现象,也是值得用望远镜观测的有趣天象。木星卫星事件相当频繁,有关预报可查询Sky and Telescope杂志网站。(编辑/台北天文馆助理研究员李瑾)

2020/7/12凌晨03:03,望远镜中所见木星与伽利略卫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2020/7/12凌晨03:03,望远镜中所见木星与伽利略卫星相对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产生。

outer-planet-oppo.gif
外行星与地球相对位置示意动画。


相关文章: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2020年7月13日10:14,第2号小行星智神星(2 Pallas)到达冲的位置,也就是太阳与智神星在天球上经度相差180度的位置。预估亮度为+9.6星等,位在狐狸座,大约在织女星和牛郎星连线的一半处。

  智神星是继谷神星之后,于1802年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形状略微不规则,直径约544公里,是仅次于谷神星、小行星带最大的太阳系小天体。

  此次冲的亮度是21世纪上半最暗的一次,智神星在冲前后数日整晚可见,越接近午夜时仰角越高,更适合观测。有兴趣的人可用大口径望远镜搜寻,或以望远镜搭配相机拍摄。(编辑/台北天文馆王彦翔)

VLT-SPHERE拍摄的智神星
VLT-SPHERE拍摄的智神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2019年11月12日17时第4号小行星灶神星(4 Vesta)到达冲的位置,亮度为+6.5星等,位置在鲸鱼座上,离白羊座与金牛座也不远。灶神星在冲日前后数日整晚可见,越接近午夜时仰角越高,更适合观测。有兴趣的人可用双筒望远镜搜寻,或长镜头相机拍摄。可是灶神星不太亮,附近恒星较多所以不易辨认,可以先寻找3.6等的天廪四(金牛座ο星)与3.7等的天廪三(金牛座ξ星)为指标,再找到灶神星。灶神星是次于谷神星(1 Ceres),在主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但灶神星比谷神星较靠近太阳,反射率也较高,因此灶神星比谷神星亮。甚至在近日点冲时肉眼可见,亮度达到近5等左右,只可惜下次灶神星要这么亮必须等到2029年!

灶神星所在位置示意图。

灶神星所在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天王星是第一颗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也是离太阳第7远的行星。它将于2019年10月28日的14时15分到达冲的位置,也就是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天王星在地球两侧、赤经经度相差180度的地方,此时几乎是它一年中最接近地球之时,因此也是它一年中最亮、视直径最大之时,且整夜可见。

  本次天王星冲时,位于白羊座方向,亮度+5.7等,距离地球约18.8AU,建议用双筒望远镜或天文摄影配合星图的方式来观察这颗蓝绿色调的行星。台湾地区比较适合的观察时间是在傍晚19时以后至隔日凌晨4时左右,其中在午夜前后过中天时仰角最高,大气消光效应最少,最适合观察。

  不过因为天王星很远,虽然冲的时候是视直径最大的时候,不过也只有3.7角秒,在一般业余望远镜中,顶多只能看到比一般星点「肥」一点的样貌,比较难看到它的盘面,更遑论它的表面特征。所以观察天王星的重点就是:颜色,以及它相对于恒星的位置会慢慢移动。

天王星

天王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压垮冥王星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冥王星从行星家族被移置到矮行星家族的,就是阋神星(136199 Eris)的发现。这颗矮行星将在北京时间2019/10/18的凌晨1:10通过「冲」的位置,即以地球为中心,阋神星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两侧、经度相差180度的位置。阋神星冲日时,位于鲸鱼座靠近双鱼座V字形尖点的(双鱼座Alpha星)附近,整夜可见,但因为它实在太遥远了,离地球达95.05AU,因此非常昏暗,仅有+18.7等,仅能利用大型望远镜或长时间曝光摄影才容易观察到它;而即使拍到它的身影,看起来也如一般恒星般呈现光点形状。(编辑/台北天文馆张桂兰)

2019/10/18晚20:00,阋神星所在位置示意图。

2019/10/18晚20:00,阋神星所在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北京时间2019/10/13的20:00,第29号小行星海后星(29 Amphitrite)冲日,即海后星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两侧、经度相差180度的位置上。此时海后星位于双鱼座,距离约1.411AU,整晚可见,但较好的观察时间是午夜前后的21:50~02:00间,仰角比较高,大气扰动较少,较易观察。亮度仅约+8.7等,需使用口径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或配合天文摄影方式才比较容易找到它的踪迹。不过10/13恰逢望月就在双鱼座附近,受月光影响严重。建议可以多等几天再来观测海后星。

2019/10/13傍晚20:00,海后星冲日时所在位置示意图。

2019/10/13傍晚20:00,海后星冲日时所在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产生。

  海后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中,直径约200公里,与司法星(15 Eunomia)、婚神星(3 Juno)、虹神星(7 Iris)及大力神星大力神星(532Herculina)等并列为最大的S型小行星(石质小行星)之一。其轨道椭圆率(0.0722)和轨道倾角(6.0823)是所有已知大型小行星中最小的,换言之,它的轨道是小行星中最接近圆形且最接近黄道面的,所以它的亮度在近日点或远日点的差异不大。根据它的光变曲线,有天文学家认为它应该拥有一颗卫星,但历次卫星搜寻工作均告失败,无法证明真的有卫星存在。

  这颗小行星是1854年3月1日由德国天文学家阿尔伯特·马尔夫(Albert Marth)在英国伦敦工作时,利用GeorgeBishop的私人天文台发现的。安菲特里忒(Amphitrite)之名来自希腊神话故事中的海洋女神之名,是海神波塞顿(Poseidon)的妻子,亦为海洋的女性化身。其中一个神话故事说,安菲特里忒躲到大海尽头以躲避波塞顿的追求,最后被波塞顿的海豚找到,这只海豚因而得到波塞顿的奖赏而升到天空、化为永恒的星座。(编辑/台北天文馆张桂兰)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将在2019/9/10下午15:24到达冲的位置,即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海王星分别位于地球两侧、赤经经度相差180度的地方。这是一年中海王星的最佳观测时机,因为海王星此时最接近地球、视直径最大、亮度最亮,且整夜可见。

  本次海王星冲日时,距离地球约28.93AU,亮度+7.8等,位于宝瓶座,整夜可见,不过在晚间19:33至凌晨4:10期间的仰角高度在20度以上,比较适合观察这颗亮度不高的行星。它的位置可以利用秋天四边形中室宿二往室宿一方向向南延伸,将可找到秋季南天唯一的1等星:南鱼座北落师门、海王星大约就在室宿一至北落师门的一半之处。建议以口径5~8公分以上的望远镜协助观察,可见到这颗蓝色调的行星,可是它的视直径仅2.4角秒,在一般望远镜视野里的盘面很小,接近点状,但又比点状稍微「肥」一点,要小心与其他背景恒星分辨。最好的方式是对着同一视野连续拍摄一段时间,其中会移动的天体,很可能就是海王星啰!

  海王星是由英国数学家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耶分别计算它的轨道,后于1846年9月23日由柏林天文台发现,是天文学史上第一个透过力学计算而找到的新天体。到目前为止只有NASA的航海家二号探测器曾在1989年8月25日飞掠过海王星,使得它仍是太阳系中最神秘的行星。今年恰好适逢航海家二号首次飞掠海王星三十周年,不妨试着利用望远镜搜寻这颗距离太阳最遥远的行星吧!

2018/9/10晚间20:00,海王星所在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航海家二号拍摄的海王星图像。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第135号小行星沃神星(135 Hertha)将在2019/9/6的17:36通过「冲」的位置,即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沃神星分别在地球两侧、相差180度的位置。这是一年多来沃神星与地球最近、最亮且整晚均可见的最佳观测时机。此时的沃神星位于宝瓶座方向,邻近海王星;而其距离地球约0.942AU,亮度+9.6等,需使用口径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或是用天文摄影方式进行观测。最好是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在同一星野中寻找会移动的天体,多半就是小行星了。最佳观测时间是在晚上19:40到隔日凌晨4:00之间,小行星仰角在20度以上,观察条件比较好。

2019/9/6晚21时,沃神星所在位置示意图。

2019/9/6晚21时,沃神星所在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沃神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中,较靠近火星的主带内侧区域,1874/2/18由德裔美国天文学家彼得斯(Christian Peters)透过纽约哈密尔顿大学的李治菲特天文台(Litchfield Observatory)发现的。其英文名Hertha来自日耳曼条顿人(Teutonic)和斯堪地那维亚人(Scandinavian)神话故事中代表生育和丰饶的神祇,这个北欧神话中的女神另有一别称是「那瑟斯(Nerthus)」。

  这颗小行星直径约77公里,属于富含金属的M型小行星,绕太阳公转一周约3.78年,而从光度变化数据估计它自转一圈约需8.4小时。按轨道位置,它应属于所谓的侍神星家族(Nysa family,侍神星为44号小行星),但从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其实与侍神星家族有差异,因此认为沃神星可能是「入侵者」,并将类似这种状况的小行星另归类为「沃神星家族」,隶属于更庞大的侍神星-波兰星复合群(Nysa–Polana complex),这个复合群是主小行星带中最庞大的小行星家族,家族成员接近20,000个。(编辑/台北天文馆张桂兰)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第39号小行星喜神星(39 Laetitia)在北京时间2019/8/17晚22:24通过「冲」的位置,即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喜神星在地球两侧相差180度的位置。这是一年多来喜神星与地球最近、最亮且整晚均可见的最佳观测时机。此时的喜神星位于摩羯座中,距离地球约1.523AU,亮度+9.1等,需使用口径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或是用天文摄影方式进行观测。最好是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在同一星野中寻找会移动的天体,多半就是小行星了。最佳观测时间是在晚上19:50到隔日凌晨3:50之间,小行星仰角在20度以上,观察条件比较好。由于月亮在附近,会影响观测,最好过几天能避开月光影响再来观测比较好。

  喜神星是法国天文学家沙科奈克(Jean Chacornac)于1856年2月8日发现的,为第39颗被发现的小行星。Laetitia之名来自罗马神话故事中对女神席瑞斯(Ceres)的称呼之一,席瑞斯是负责生育和丰收的女神,同时也是1号小行星谷神星(1 Ceres)的名称。喜神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中,平均直径约150公里,早期观测其形状呈现椭球形,椭球的三轴恰好是15:9:5的比例;而近期利用掩星观测或是直接用大型望远镜进行光度测量,发现这颗小行星的表面可能非常复杂,甚至有可能是两颗靠在一起的小行星所构成。

2019/8/17晚21:00,喜神星所在位置示意图。

2019/8/17晚21:00,喜神星所在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