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NASA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于美东时间2021年11月24日1时21分由SpaceX公司猎鹰9号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预计于10个月后,到达双小行星系统65803号Didymos,最后将撞Didymos的卫星Dimorphos以改变它的轨道。DART并不是首次撞击小天体的太空船,早在2005年7月,NASA的深度撞击号(Deep Impact)计划,就曾经释放撞击器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但DART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以动力撞击研究改变小行星路径的任务。

  双星近地小行星系统Didymos的主星直径大约是780米,较小的卫星Dimorphos约160米,DART将测试以撞击改变Dimorphos在双星系统的轨道。预计在2022年9月26日至10月1日之间,DART以约每秒6公里的速度撞击Dimorphos。科学家估计,动力撞击将使Dimorphos围绕Didymos的轨道缩短几分钟,这样的改变使用地面望远镜在数个月内就能检测其变化。此外,DART还搭载意大利航天局提供的立方体卫星LICIACube,能拍摄撞击以及喷发的现象。(编译/台北天文馆研究员李瑾)

DART探测器
DART探测器。Image credit: NASA / Johns Hopkins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 / Steve Gribben.

资料来源:sci-news.com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1号小行星兼矮行星之一的谷神星将于2021年11月27日运行至「冲」的位置,也就是与太阳在天球上经度相差180度的位置。此时最大亮度可达7.0等,在冲前后数日整夜可见,越接近午夜时仰角越高,大气扰动较小,是观测的最佳时机。然而因肉眼不可见,必须以双筒望远镜或口径约5-10公分的望远镜加以观察。

  「天体封号一变再变的谷神星」-谷神星是由意大利科学家朱塞普·皮亚齐(Giuseppe Piazzi)于1801年所发现,直径约950公里,是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约占小行星带总质量的三分之一,最初被视为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然而随着愈来愈多的小天体在相似的轨道上被发现,因此在1850年代被重新分类为小行星。由于是第一颗被发现的小天体,于是在小行星系统中被赋予了1号的称谓(1 Ceres),而谷神星英文名指的是意大利西西里岛的谷神。

  在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表决通过对行星重新定义,连带将谷神星由原先的小行星升格为矮行星。目前是唯一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中的矮行星,也是唯一没有卫星的矮行星。另外,根据NASA的最新探测结果,发现其地底下有疑似海洋的存在,摇身一变成为找寻外星生命的潜在目标。(编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2021年10月15日出版的第一卷第十期《小行星命名公告》,新增两颗以中国地名命名的小行星。这两颗小行星都是由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于2008年12月发现。

  301153 Jinan 济南。济南,又称春城,是中国山东省省会,山东大学主校区所在地。齐鲁大学创建于济南,后并入山东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开展天文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现代大学。

  321197 Qingdao 青岛。青岛是中国山东半岛重要的旅游城市和国际海港。青岛观象台是中国第一座自己建造的圆顶天文台。山东科技大学的主校区在青岛。

【文:节译自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公告;新闻讯息由林景明提供】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露西号随联合发射联盟(ULA)Atlas V 401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Bill Ingalls/NASA)
露西号随联合发射联盟(ULA)Atlas V 401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Bill Ingalls/NASA)

  NASA 2021年10月16日在佛州卡纳维尔角成功发射露西号,正式展开12年探索特洛伊小行星任务,期待能有更多解开太阳系形成之谜的新发现。

  露西号以史前人类的古化石命名,是第一艘以太阳能动力远离太阳进行探测任务的太空船,计划飞越及探测八颗小行星,数量超越历史纪录。为了利用重力助推,露西号航行的路径将绕回地球三次,使其成为第一艘从外太阳系返回地球附近的太空船。

  NASA科学任务副局长Thomas Zurbuchen表示,每一个小行星,每一个原始样本,都能提供太阳系故事的一部分,这也是关于我们的故事。

  露西号和小行星的第一次相遇将在2025年,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主带的小行星唐纳德·约翰森(Donaldjohanson),这个小行星以露西化石发现者的名字命名。

  在2027年至2033年之间,它将飞越其他七个特洛伊小行星,依序分别为3547 Eurybates及其小卫星Queta、15094 Polymele、11351 Leucus、21900 Orus和双星617 Patroclus/Menoetius,其中5个位于引领木星的行星群,2个则是尾随木星的行星群,其中最大的直径约为95公里。

露西号航行的路径
露西号航行的路径

  露西号将以距离小行星表面不到400公里的高度飞越目标,使用机载的科学仪器和大型天线来进行探测,调查小行星的地质结构,包括成分、质量、密度和体积等。

  数量远超过7,000颗的特洛伊小行星,被认为是太阳系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大行星形成过程中剩余的原始物质所形成。科学家相信,这些小行星具备有原行星盘的成分和物理条件的重要线索,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太阳系内的行星,都是从原行星盘所形成的。(编译/台北天文馆刘恺俐)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天文学家对富含金属的近地小行星(NEA)非常有兴趣,因为非常少见,若存在这种小行星,未来或许能开采上面的铁、钴、镍等金属。亚利桑那大学团队研究近地小行星1986 DA和2016 ED85富含金属,因为它们的光谱特征与太阳系中最大的富含金属小行星灵神星(16 Psyche)非常相似。灵神星位于主小行星带,可能是最大的M型小行星,它也是NASA在2022年8月发射太空船研究的目标。

  团队表示:他们使用位于夏威夷NASA红外望远镜(IRTF)观测,分析表明这两颗NEA的表面都含有85%的金属,如铁和镍,另外15%是硅酸盐,类似于石铁陨石。这两颗小行星大小约50米,根据成分和轨道推论,起源可能在主小行星带的4个小行星家族,恰好是已知几个最大金属小行星(包括灵神星)所在区域。团队在论文中不但讨论这两颗近地小行星的起源与成分,还探讨1986 DA的采矿潜力,发现小行星上可能存在的铁、镍和钴的数量将超地球可开采的储量。(编译/台北天文馆研究员李瑾)

预定2022年8月发射的灵神星任务。图片来源:NASA
预定2022年8月发射的灵神星任务。图片来源:NASA

资料来源:Science Daily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2021年9月20日出版的第一卷第八期《小行星命名公告》新增三颗中文命名的小行星,包括两位中国科学家和一间机构。这三颗小行星分别是:

  215023 Huangjiqing 黄汲清。黄汲清(1904-1995),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地质学奠基人,最早从事历史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制图研究。

  484734 Chienshu 钱煦。钱煦(生于1931年)是80年代初期细胞和分子生物工程领域的奠基人之一。1990年代,他建立机械生物学基础,为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中的血流提供基础。他于2010年获得美国科学奖章。

  526460 Ceciliakoocen 辜严倬云(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成立于2007年,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活植物收藏,拥有超过三万三千个分类群。为全球学术研究人员免费提供材料。

【文:节译自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公告;新闻讯息由林景明提供】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小行星2021 NY1最接近地球的时间发生在9月22日,此时距离约0.01AU,约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8倍,速度估计每秒约9.35公里,位于半人马座。2021 NY1将在9月下旬的几天内亮度可望增加至16等左右。

  2021 NY1于2021年7月7日由泛星计划(Pan-STARRS 1)所发现,属于阿波罗型小行星群的近地小行星,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小行星2021 NY1近期并不会对地球产生威胁。

  2021 NY1公转轨道周期为3.85年,直径约130~300公尺。利用喷射推进实验室所提供2021 NY1的轨道参数资料,可以在图中看见轨道的模拟状况。(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小行星2021 NY1与地球最接近当天示意图,紫色线条为小行星预测路径。
小行星2021 NY1与地球最接近当天示意图,紫色线条为小行星预测路径。

小行星2021 NY1当天位置示意图。
小行星2021 NY1当天位置示意图。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艳后星

  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Very Large Telescope),一组天文学家拍摄到编号216小行星艳后星(Kleopatra,以埃及妖后克莉奥佩特拉七世Cleopatra VII Philopator命名)至今为止最清晰、最详细的图像。结果使研究团队能够以比以往更高的解像度看见这颗类似于狗骨头的奇特形状小行星的立体形状和质量,提供了关于这颗小行星和围绕它运行的两颗卫星是如何形成的线索。

  艳后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围绕太阳运行。天文学家戏称它为「狗骨小行星」,因为大约二十年前的雷达观测显示它有两个叶瓣,由一个厚厚的颈部连接。2008年,法兰克·马尔基斯(Franck Marchis)和他的团队发现艳后星拥有由两颗卫星,这两个卫星以埃及妖后的孩子命名为艳卫一(AlexHelios)和艳卫二(Cleopatra Selene II)。

  为了了解更多关于艳后星的物理特征,马尔基斯和他的团队使用了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上的光谱极化高对比度系外行星研究(Spectro-Polarimetric High-contrast Exoplanet REsearch)仪器在2017年至2019年之间不同时间拍摄的小行星快照。随着这颗小行星的旋转,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它,并创建至今为止最精确的立体形状模型。他们得到艳后星的狗骨形状和体积,发现其中一个瓣比另一个大,并确定艳后星的长度约为270公里。

  结合对体积和质量的新估计,天文学家能够计算出小行星密度的新数值,它的密度不到铁的一半,结果比以前认为的要低。艳后星的低密度认为是具有金属成分,但具有多孔结构,可能只是一堆瓦砾。这意味着它很可能是在物质在一次巨大撞击后重新堆积时形成。

  艳后星的瓦砾堆结构及它的旋转方式也显示它的两颗卫星是如何形成。这颗小行星几乎以临界速度旋转,超过这个速度它就会开始分崩离析,即使是很小的撞击也可能将鹅卵石从其表面掀起。马尔基斯和他的团队认为,这些卵石可能随后形成了艳卫一和艳卫二,这意味着艳后星真正诞生了自己的卫星。

  【图、文:节译自欧洲南方天文台2021年9月9日新闻公布;研究全文刊登在2021年9月9日出版的《天文学及天体物理学》期刊,标题是:An advanced multipole model for (216) Kleopatra triple system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2021年9月11日9时48分,第2号小行星智神星(2 Pallas)将运行至「冲」,也就是太阳与智神星在天球上视黄经经度相差180度的位置。预估亮度为8.5星等,座落在双鱼座Gamma与宝瓶座Lambda的连线之间。智神星在冲日前后数天整夜可见,越接近午夜时仰角越高,更适合观测。

  智神星是继谷神星之后,于1802年发现的小行星。形状略微不规则,直径约544公里,它也是仅次于谷神星、主小行星带中第二大的小行星。

  本次智神星冲的亮度比去年智神星冲(9.6等)时还亮近3倍,尽管如此还是暗于肉眼可视星等6.5左右的极限,有兴趣的人可用望远镜搜寻,或以望远镜搭配相机记录智神星在背景星空中移动的轨迹。(编辑/台北天文馆虞景翔)

智神星冲日约座落在双鱼座Gamma与宝瓶座Lambda(垒壁阵七)的连线之间。(点图放大)
智神星冲日约座落在双鱼座Gamma与宝瓶座Lambda(垒壁阵七)的连线之间。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2021年9月2日出版的第一卷第七期《小行星命名公告》新增五颗中文命名的小行星。

  216319 Sanxia 三峡(三峡大学)。由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于2007年7月10日发现。三峡大学(中国三峡大学)是一所水利电气学科突出的大学,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

  239645 Shandongas 山东天文学会。由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于2008年11月20日发现。山东省是中国近代天文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源地。山东天文学会(缩写SAS)是一个成立于2021年4月17日的新组织,其使命是服务天文学家、天文教育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促进天文学的发展。

  300634 Chuwenshin 朱文鑫。由林启生和叶泉志在鹿林天文台于2007年10月19日发现。朱文鑫(1883-1939)中国天文学家,他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有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的先驱,并撰写了多部相关著作。

  392655 Fengmin 冯敏。由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于2009年3月25日发现。冯敏(生于1940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医药现代应用专家。他带领的团队率先提取了灵芝孢子油。

  428259 Laphil 洛杉矶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成立于1919年,是一支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美国管弦乐团。被广泛认为是美国最好的管弦乐队之一。小行星由鹿林天文台发现及提名。

  546844 Jinzhangwei 金彰伟。由阮建高和高兴在星明天文台于2016年9月11日发现。金彰伟(生于1968年),星明天文台巡天组成员,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文爱好者。他发现了多个新天体,包括小行星、超新星和SOHO彗星。

【文:节译自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公告;新闻讯息由林景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