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火星探测器希望号(阿拉伯语:Amal)星期一发射升空,展开为期七个月的火星之旅,并开创了阿拉伯世界的第一次行星际飞行任务。

  阿联火星项目负责人Omran Sharaf在发射约一个半小时后在杜拜告诉记者,探测器正在发送信号,目前看起来一切顺利。

  希望号预计于2021年2月抵达火星,以纪念该国于1971年建立50周年。

  它于2020年7月20日早上5时58分14秒(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星期日21时58分14秒)由三菱重工的H-IIA火箭从日本南部的种子岛航太中心发射升空。三菱重工表示,探测器已成功与火箭分离,目前正在单飞,由于天气原因,过去一周造成两次延误发射。

  希望号大约只有一辆小型汽车大小,携带三种仪器来研究火星的高空大气层并监测气候变化,预计绕红色行星运转至少两年。阿联打算与多达200个国家分享这些观测数据,这将有助于科学家了解火星的奥秘之一:为什么火星在数百万年里失去了大部分大气层。(编译/台北天文馆研究组吴典谚)

资料来源:TIME

发布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大质量恒星(>8个太阳质量)如何形成是现代天体物理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尽管大质量恒星在宇宙空间数目比小质量恒星少得多(只占恒星数目的1%左右),但贡献了绝大多数的恒星光度。大质量恒星快速演化过程中伴生的星际介质反馈及元素核合成过程,推动了其所在星团、甚至整个星系结构和化学的演化。

  微波和毫米波的脉泽是一种类似于光学激光的非热辐射,天文观测发现它们通常与大质量恒星形成区成协,这些脉泽来自致密辐射区域(典型尺度在几到几十个天文单位的气体团块),且亮温度远高于热气体,是研究大质量年轻星周围(1000天文单位)范围内气体运动和星际介质性质等的有效探针。

  由广州大学陈曦教授(上海天文台特聘研究员)领导的包括国家天文台任致远、上海天文台沈志强和李斌以及南京大学郑兴武的国际合作团队,在天文脉泽与大质量恒星形成研究方向取得重要突破。该团队利用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天马望远镜)首次在星际空间探测到异氰酸(HNCO)、重水(HDO)和甲醇同位素(13CH3OH)三种新的分子脉泽,并揭示它们正在示踪(大质量恒星形成过程中的)由引力不稳定性导致的星周盘碎裂产生的旋臂吸积流及间歇吸积现象。论文2020年7月13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Astronomy》(自然·天文学)杂志。

  陈曦教授介绍说:“三种新脉泽(HDO、HNCO和13CH3OH)是由上海天马望远镜在2019年3月份对一颗正处于6.7GHz甲醇脉泽闪耀阶段的大质量年轻恒星天体(G358.93-0.03)监测中发现的,随后的甚大阵(VLA)高分辨率观测证实了它们的脉泽辐射属性。VLA观测获得的这三种新脉泽的高精度(约10天文单位)空间分布,清晰地描绘了它们正在示踪由盘的碎裂而形成的旋臂吸积流结构。”

左图:三种新分子脉泽的空间分布(au代表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右图:大质量年轻恒星天体星周引力不稳定盘碎裂引起的旋臂吸积流的示意图,新分子脉泽(由彩色圆点表示)示踪了两个吸积流旋臂。
图1 左图:三种新分子脉泽的空间分布(au代表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右图:大质量年轻恒星天体星周引力不稳定盘碎裂引起的旋臂吸积流的示意图,新分子脉泽(由彩色圆点表示)示踪了两个吸积流旋臂。

  “天马望远镜对这些新脉泽辐射流量的监测发现,它们具有异常快速的光变(在1个月时间内经历了从爆发到极大再到最后消失的过程),这说明其可能是引力不稳定星周盘碎裂引起的间歇吸积现象。”上海天文台沈志强研究员补充到。该现象会导致年轻恒星的光度迅速上升,从而能有效地激发出强的、以前没有探测到的新的脉泽辐射。

天马望远镜监测获得的HDO,HNCO 和13CH3OH三种脉泽成分的峰值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这些脉泽成分辐射都展现了明显且快速的衰减现象,支持了大质量恒星形成的间歇吸积现象。
图2:天马望远镜监测获得的HDO,HNCO和13CH3OH三种脉泽成分的峰值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这些脉泽成分辐射都展现了明显且快速的衰减现象,支持了大质量恒星形成的间歇吸积现象。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旋臂吸积流结构还是脉泽光度爆发现象都被认为是与大质量年轻恒星天体盘的引力不稳定性有关联,但该项工作是首次从观测上将这两种现象在同一个目标(G358.93-0.03)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多角度证实了大质量恒星形成的间歇吸积现象。此外,它还表明,盘调制的间歇吸积可以被认为是小质量恒星到高质量恒星形成的共同机制。

  此项研究工作由广州大学、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大学,以及来自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荷兰、美国、日本、德国等的多家研究机构的国际研究团队合作完成。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0-020-1144-x

上海天马望远镜。图:汤海明
上海天马望远镜(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图:汤海明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2020年7月15日更新)
  C/2020 F3 (NEOWISE)彗星目前亮度已降低至2.5等,是北半球23年来最亮的彗星,它在傍晚7时左右会出现在近地平线,直到西落前都是很好的观赏时机,但是因为仰角极低,再加上仍有些许阳光影响,建议用固定摄影将感光度调高,朝西北方曝光超过3秒即可见到它的身影,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它会越来越容易观测,相对地亮度也会渐渐降低。


(2020年5月21日原天象预报)
  今年明亮彗星接连不断!2020年3月刚发现的C/2020 F3 (NEOWISE)彗星目前亮度约9.7等,预计将在7月以0.3AU的距离通过近日点,届时预测亮度可达2.5等。不过由于目前彗星位置偏南方,台湾地区日落时彗星仰角不足15度,在彗星过近日点前以南半球的观测条件为佳。

  C/2020 F3 (NEOWISE)彗星是由美国的广域红外线巡天卫星(WISE)在2020年3月27日发现。于2009年发射升空的WISE卫星上头搭载口径40公分的红外线望远镜,原本是利用红外线波段来进行天体搜寻和研究工作,但在2010年冷却剂耗尽后,便由NEOWISE计划接手进行近地天体的搜寻。

  目前NEOWISE彗星位在猎户座,日落时出现在西方低空附近,随着越来越接近太阳,仰角会越来越低。目前NEOWISE彗星亮度为9.7等,6月初将达8等,7月3日通过近日点,最大亮度有机会达到2.5等。不过对于北半球而言彗星仰角实在太低,预计要到7月中下旬观测条件才会比较好。(编辑/台北天文馆研究组王彦翔)

C/2020 F3 (NEOWISE)彗星路径图

图片来源:吉田诚一彗星网


相关文章: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20公分(8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2020年7月24日晚间22:04,掩星时间35秒,375号小行星Ursula将会遮掩双鱼座一颗亮度11.3等的恒星UCAC4 450-138068,届时亮度受小行星影响下降至12.0等,此时小行星和恒星位在东方仰角约6度之处,必须在东方具备开阔视野的场地才能观察。小行星375的命名依据不详,目前并无发现任何神话故事或角色符合该命名。

  由于被掩星亮度较低不易观测,需要指向定位良好的赤道仪,并配合20公分以上望远镜以CCD摄影观测。此外,精确观测时间与时间解析度对小行星掩星非常重要,因此需要以GPS或网路校时,摄影曝光时间也需要在1秒之内。详细预报可参考Asteroid Occultation网站。(编辑/台北天文馆研究组技佐许晋翊)

图中绿线表示掩星中心线,蓝线为其边缘,鲜红线表示1个标准差之内的距离,亦即在这里仍可能见到掩星。
▲图中绿线表示掩星中心线,蓝线为其边缘,鲜红线表示1个标准差之内的距离,亦即在这里仍可能见到掩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可拍照 ★★

  2020年7月22日的23:12,水星到达西大距的位置,与太阳之间的日距角为20.1度。由于水星是内行星,平时都在太阳附近难以观察。所以每当水星来到「大距」时,是地球上所见离太阳角距离最远位置,最适合在日出前或日落后观看。因此23日前后数天的天亮前,在东偏北方低空有机会找到它。水星为0.1等,受晨曦曙光的影响不是那么容易直接看见,较适合用双筒望远镜或拍照方式观赏。此外金星在7月为今年最大亮度,因此在天亮前更会注意到这颗明星,也能以与金星相对方向找到水星。(编辑/台北天文馆助理研究员李瑾)

2020/07/23清晨,水星与金星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2020/07/23清晨,水星与金星的相对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2020年7月21日06:28,土星将达到冲的位置,也就是土星和太阳分别在地球两侧、赤经相差180度的位置。同时这将是一年中土星离地球最近,看起来最大、最亮的时候,在「冲」的前后几星期都是观察土星的好时机。土星目前位于人马座,冲时亮度达0.1等,视直径18.48角秒。在入夜后从东南方升起,子夜前后仰角最高,天亮前由西南方落下,整夜可见。木星也在附近,与明亮的土星在一起,就像一对眼睛俯视大地。在没有光害的地方,甚至还可以看见银河在西方相互辉映!(编辑/台北天文馆王彦翔)

2020/7/21晚,土星与木星所在位置及望远镜中所见外观示意图。
2020/7/21晚,土星与木星所在位置及望远镜中所见外观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1970~2050年间的土星环相对于地球的倾角变化。
1970~2050年间的土星环相对于地球的倾角变化。

1991~2021年各次土星冲时的土星外观的比较。
1991~2021年各次土星冲时的土星外观的比较。

发布单位: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2020年7月,一颗肉眼可见的亮彗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它从御夫座的邻侧向大熊座北斗七星的下方快速移动,上旬在黎明前装点着东方的地平线,中旬之后又转而给傍晚的天空涂抹上一份瑰丽。上一次人们肉眼可见的亮彗星,在南半球是2011年的洛夫乔伊彗星(C/2011 W3),在北半球是1997年的海尔-波普彗星(C/1995 O1)。

  随着这颗新彗星一天天接近太阳,它迅速增亮,7月3日掠过近日点时,视星等已在0等上下,亮度可与五车二(御夫座最亮的恒星)或是织女星(天琴座中最亮的恒星)相匹敌。全世界观星者闻风而动,纷纷拍摄,互联网上到处是晨昏的星空及地面景物衬托下的彗星,美轮美奂,蔚为壮观。从一些照片上,可以清晰地分辨它的尘埃彗尾和离子彗尾(长约一到数度):尘埃彗尾是来自太阳辐射压从彗核上剥离出的微细尘埃,拖曳在轨道的侧后方,形态弥漫且带有弯曲,因反射阳光而偏黄;离子彗尾是太阳风从彗发(fà)带走的等离子气体,几乎笔直地背离太阳方向,细长而泛着幽幽的蓝光。

  这颗新彗星在整个7月都肉眼可见,随后将迅速消隐。随着关注度的持续增高,为规范新闻报道、促进科技交流,给它定一个合适的中文名,已成为摆在全国科技名词委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天文学名词委”)面前的紧迫议题。

  按照惯例,近现代的彗星会用发现者的姓氏命名,或用发现团队、机构的名称命名。还要有一个系统的编号,起初是用发现年份加上英文小写字母表示发现的顺序,轨道确定后再改为近日点年份加上罗马数字表示的顺序。由于近年来彗星发现的数目猛增,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从1995年起采用新的命名规则,即用发现年份加上英文大写字母(除I和Z)表示的发现之半月份,再加上数字表示的半月内发现顺序,并且用前缀来标明彗星情况,如P/为周期彗星(周期在200年内),C/为非周期彗星或周期超过200年的彗星,而D/为不再回归或已消失的周期彗星等。

  这颗新彗星是天文卫星“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WISE)在执行“近地天体宽视场红外巡天”任务(near-Earth objects of 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 , NEOWISE)期间,于2020年3月27日发现的,编号为C/2020 F3,表示是2020年3月下半月发现的第三颗彗星。上面所说的天文卫星自2010年发射升空后,用10个月时间对全天球做了深度的近、中红外成像巡天,成果斐然;此后制冷剂耗尽,仅有近红外观测得以保留,任务转为陆续几期对近地天体的自动搜寻。事实上,它已发现33颗彗星,但是它们都很暗弱,只有这颗新彗星比较明亮,2020年4月,新彗星的英文名定为NEOWISE。

发现新智彗星的天文卫星——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艺术想象图:美国国家航天局WISE项目官网)

图1. 发现新智彗星的天文卫星——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艺术想象图:美国国家航天局WISE项目官网)

  天文学名词委的委员们为NEOWISE的中文定名在网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果将NEOWISE直接音译显然不妥,那会让人误解为它的发现者是某位个人;如果简单采用发现任务天文卫星的全称“近地天体广域红外巡天”,过于冗长。大家认为,虽然NEO在此处只是“近地天体”一词的英文缩写,但不妨视其为前缀、取其“新”之义;其后的英文缩写WISE可当作“智慧”、“广域”等来理解,也可反映空间望远镜巡天观测的高度自动化。委员们陆续提出了“新广彗星”、“近广彗星”、“新智彗星”、“新向彗星”等名称。其中孙小淳教授提议的“新智彗星”简明上口,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最终,天文学名词委将C/2020 F3彗星的中文名确定为“新智彗星”。

  新智彗星在一个接近抛物线的轨道上绕太阳逆行,轨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很大,接近129度,近日点不到0.3个天文单位(日地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根据目前的观测和推算,它的远日点在500个天文单位以上,很有可能是源自太阳系最外围的彗星大本营——奥尔特云。它可能拥有一个直径约5公里的较大彗核,这使其能在接近太阳的过程中幸免于解体,这也可以解释它的高亮度;随着这次闯入内太阳系并再次远去,轨道周期可能会从4000多年增加到约7000年。如此说来,2020年7月,无疑是观测新智彗星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美国加利福利亚地平线上方的新智彗星(裁剪前原图:美国国家航天局APOD网站;拍摄者:Jack Fusco)

图2. 美国加利福利亚地平线上方的新智彗星(裁剪前原图:美国国家航天局APOD网站;拍摄者:Jack Fusco)

  为此,此发布稿件执笔人、天文学名词委委员邓劲松研究员,引《左传·昭公十七年》“彗,所以除旧布新也”,特赋诗一首:

新辉客喜欣,
智鉴以窥分。
彗影除时疫,
星奔旧奥云。

  近期,还有更多新名词已经通过审定并入库,欢迎大家前往天文学名词网站(https://nadc.china-vo.org/astrodict/),查询更多内容。

新智彗星

资料整理:高良超、杨旸,历表:VSOP87
时刻系东经120度标准时(北京时间),ΔT取70.5秒

地球通过轨道近日点 2021/1/2 21:51 距离0.983257AU
地球通过轨道远日点 2021/7/6 06:27 距离1.016729AU

2021/01/05 11:23:24.8 小寒 太阳视黄经285° 太阳视赤纬-22°36′
2021/01/20 04:39:50.0 大寒 太阳视黄经300° 太阳视赤纬-20°09′
2021/02/03 22:58:46.8 立春 太阳视黄经315° 太阳视赤纬-16°20′
2021/02/18 18:43:56.4 雨水 太阳视黄经330° 太阳视赤纬-11°28′
2021/03/05 16:53:40.0 惊蛰 太阳视黄经345° 太阳视赤纬-5°55′
2021/03/20 17:37:26.6 春分 太阳视黄经0°     太阳视赤纬0°
2021/04/04 21:35:05.8 清明 太阳视黄经15°   太阳视赤纬+5°55′
2021/04/20 04:33:21.9 谷雨 太阳视黄经30°   太阳视赤纬+11°28′
2021/05/05 14:47:09.5 立夏 太阳视黄经45°   太阳视赤纬+16°20′
2021/05/21 03:37:05.7 小满 太阳视黄经60°   太阳视赤纬+20°09′
2021/06/05 18:52:05.1 芒种 太阳视黄经75°   太阳视赤纬+22°36′
2021/06/21 11:32:08.7 夏至 太阳视黄经90°   太阳视赤纬+23°26′
2021/07/07 05:05:27.7 小暑 太阳视黄经105° 太阳视赤纬+22°35′
2021/07/22 22:26:23.9 大暑 太阳视黄经120° 太阳视赤纬+20°09′
2021/08/07 14:53:56.9 立秋 太阳视黄经135° 太阳视赤纬+16°20′
2021/08/23 05:34:56.5 处暑 太阳视黄经150° 太阳视赤纬+11°28′
2021/09/07 17:52:54.9 白露 太阳视黄经165° 太阳视赤纬+5°55′
2021/09/23 03:21:03.4 秋分 太阳视黄经180° 太阳视赤纬0°
2021/10/08 09:39:01.3 寒露 太阳视黄经195° 太阳视赤纬-5°55′
2021/10/23 12:51:08.6 霜降 太阳视黄经210° 太阳视赤纬-11°28′
2021/11/07 12:58:46.0 立冬 太阳视黄经225° 太阳视赤纬-16°20′
2021/11/22 10:33:42.8 小雪 太阳视黄经240° 太阳视赤纬-20°09′
2021/12/07 05:57:03.2 大雪 太阳视黄经255° 太阳视赤纬-22°36′
2021/12/21 23:59:17.6 冬至 太阳视黄经270° 太阳视赤纬-23°26′
2022/01/05 17:14:02.9 小寒 太阳视黄经285° 太阳视赤纬-22°36′(预推)
2022/01/20 10:39:05.0 大寒 太阳视黄经300° 太阳视赤纬-20°09′(预推)

  节气时刻表示地球绕太阳运行时在轨道上的不同位置。从地球上看,太阳在黄道上运动,一回归年运行一周。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用黄经度量,从春分点(黄道与赤道的焦点)算起,从0°到360°。从0°开始,太阳在黄道上向东移动,每5°为一“候”,15°为一“气”。其中十二个气叫做“节气”,另外十二个气叫做“中气”。以五日为一侯,三候为一气,六气为一季,四季为一年;故一年分二十四气,每季十八候,共七十二候。每候有一个相应的物候现象,叫做“候应”。七十二候可说是我国古代的物候历。

节气 候次 年候次   公历日期     时刻    干支 太阳视黄经  太阳视赤纬     候应
小寒 初候 67候 2021/01/05 11:23:25 癸丑    285° -22°35′35.35″ 一候 雁北乡
小寒 次候 68候 2021/01/10 09:06:55 戊午    290° -21°56′50.06″ 二候 鹊始巢
小寒 末候 69候 2021/01/15 06:50:41 癸亥    295° -21°07′46.26″ 三候 雉始雊
大寒 初候 70候 2021/01/20 04:39:51 戊辰    300° -20°08′55.01″ 一候 鸡始乳
大寒 次候 71候 2021/01/25 02:37:05 癸酉    305° -19°00′52.82″ 二候 征鸟厉疾
大寒 末候 72候 2021/01/30 00:43:28 戊寅    310° -17°44′21.27″ 三候 水泽腹坚
立春 初候   1候 2021/02/03 22:58:47 壬午    315° -16°20′04.15″ 一候 东风解冻
立春 次候   2候 2021/02/08 21:21:54 丁亥    320° -14°48′46.65″ 二候 蛰虫始振
立春 末候   3候 2021/02/13 19:55:34 壬辰    325° -13°11′15.01″ 三候 鱼陟负冰
雨水 初候   4候 2021/02/18 18:43:57 丁酉    330° -11°28′15.77″ 一候 獭祭鱼
雨水 次候   5候 2021/02/23 17:49:26 壬寅    335°   -9°40′36.80″ 二候 鸿雁来
雨水 末候   6候 2021/02/28 17:13:11 丁未    340°   -7°49′06.20″ 三候 草木萌动
惊蛰 初候   7候 2021/03/05 16:53:40 壬子    345°   -5°54′31.09″ 一候 桃始华
惊蛰 次候   8候 2021/03/10 16:49:25 丁巳    350°   -3°57′37.79″ 二候 仓庚鸣
惊蛰 末候   9候 2021/03/15 17:03:04 壬戌    355°   -1°59′11.94″ 三候 鹰化为鸩
春分 初候 10候 2021/03/20 17:37:28 丁卯        0°    0°00′00.35″ 一候 玄鸟至
春分 次候 11候 2021/03/25 18:34:40 壬申        5°    1°59′12.60″ 二候 雷乃发声
春分 末候 12候 2021/03/30 19:55:03 丁丑      10°    3°57′38.32″ 三候 始电
清明 初候 13候 2021/04/04 21:35:05 壬午      15°    5°54′31.54″ 一候 桐始华
清明 次候 14候 2021/04/09 23:33:45 丁亥      20°    7°49′06.85″ 二候 田鼠化为鴽
清明 末候 15候 2021/04/15 01:52:34 癸巳      25°    9°40′37.66″ 三候 虹始见
谷雨 初候 16候 2021/04/20 04:33:23 戊戌      30°  11°28′16.58″ 一候 萍始生
谷雨 次候 17候 2021/04/25 07:37:50 癸卯      35°  13°11′15.76″ 二候 鸣鸠拂其羽
谷雨 末候 18候 2021/04/30 11:03:52 戊申      40°  14°48′47.21″ 三候 戴胜降于桑
立夏 初候 19候 2021/05/05 14:47:10 癸丑      45°  16°20′04.89″ 一候 蝼蝈鸣
立夏 次候 20候 2021/05/10 18:46:39 戊午      50°  17°44′22.42″ 二候 蚯蚓出
立夏 末候 21候 2021/05/15 23:02:44 癸亥      55°  19°00′54.08″ 三候 王瓜生
小满 初候 22候 2021/05/21 03:37:06 己巳      60°  20°08′56.13″ 一候 苦菜秀
小满 次候 23候 2021/05/26 08:29:42 甲戌      65°  21°07′47.02″ 二候 靡草死
小满 末候 24候 2021/05/31 13:35:58 己卯      70°  21°56′50.92″ 三候 麦秋至
芒种 初候 25候 2021/06/05 18:52:05 甲申      75°  22°35′36.72″ 一候 螳螂生
芒种 次候 26候 2021/06/11 00:16:17 庚寅      80°  23°03′37.84″ 二候 鵙始鸣
芒种 末候 27候 2021/06/16 05:49:15 乙未      85°  23°20′34.78″ 三候 反舌无声
夏至 初候 28候 2021/06/21 11:32:09 庚子      90°  23°26′14.66″ 一候 鹿角解
夏至 次候 29候 2021/06/26 17:22:12 乙巳      95°  23°20′33.73″ 二候 蜩始鸣
夏至 末候 30候 2021/07/01 23:14:38 庚戌    100°  23°03′37.43″ 三候 半夏生
小暑 初候 31候 2021/07/07 05:05:28 丙辰    105°  22°35′37.11″ 一候 温风至
小暑 次候 32候 2021/07/12 10:53:44 辛酉    110°  21°56′52.03″ 二候 蟋蜂居壁
小暑 末候 33候 2021/07/17 16:40:55 丙寅    115°  21°07′47.50″ 三候 鹰乃学习
大暑 初候 34候 2021/07/22 22:26:25 辛未    120°  20°08′55.25″ 一候 腐草为萤
大暑 次候 35候 2021/07/28 04:06:43 丁丑    125°  19°00′53.55″ 二候 土润溽暑
大暑 末候 36候 2021/08/02 09:36:49 壬午    130°  17°44′22.68″ 三候 大雨行时
立秋 初候 37候 2021/08/07 14:53:57 丁亥    135°  16°20′05.87″ 一候 凉风至
立秋 次候 38候 2021/08/12 19:58:57 壬辰    140°  14°48′47.92″ 二候 白露降
立秋 末候 39候 2021/08/18 00:52:58 戊戌    145°  13°11′15.04″ 三候 寒蝉鸣
处暑 初候 40候 2021/08/23 05:34:58 癸卯    150°  11°28′15.70″ 一候 鹰乃祭鸟
处暑 次候 41候 2021/08/28 10:01:06 戊申    155°    9°40′37.51″ 二候 天地始肃
处暑 末候 42候 2021/09/02 14:07:14 癸丑    160°    7°49′07.48″ 三候 禾乃登
白露 初候 43候 2021/09/07 17:52:55 戊午    165°    5°54′32.13″ 一候 鸿雁来
白露 次候 44候 2021/09/12 21:19:54 癸亥    170°    3°57′37.69″ 二候 玄鸟归
白露 末候 45候 2021/09/18 00:29:34 己巳    175°    1°59′11.23″ 三候 群鸟养羞
秋分 初候 46候 2021/09/23 03:21:04 甲戌    180°    0°00′00.56″ 一候 雷乃收声
秋分 次候 47候 2021/09/28 05:50:35 己卯    185°   -1°59′11.91″ 二候 蛰虫坯户
秋分 末候 48候 2021/10/03 07:56:14 甲申    190°   -3°57′37.56″ 三候 水始涸
寒露 初候 49候 2021/10/08 09:39:01 己丑    195°   -5°54′31.83″ 一候 鸿雁来宾
寒露 次候 50候 2021/10/13 11:01:23 甲午    200°   -7°49′08″      二候 雀入大水为蛤
寒露 末候 51候 2021/10/18 12:05:52 己亥    205°   -9°40′38.77″ 三候 菊有黄华
霜降 初候 52候 2021/10/23 12:51:09 甲辰    210° -11°28′16.74″ 一候 豺乃祭兽
霜降 次候 53候 2021/10/28 13:14:55 己酉    215° -13°11′15.29″ 二候 草木黄落
霜降 末候 54候 2021/11/02 13:16:57 甲寅    220° -14°48′47.65″ 三候 蛰虫咸俯
立冬 初候 55候 2021/11/07 12:58:45 己未    225° -16°20′06.26″ 一候 水始冻
立冬 次候 56候 2021/11/12 12:24:16 甲子    230° -17°44′24.17″ 二候 地始冻
立冬 末候 57候 2021/11/17 11:36:16 己巳    235° -19°00′55.19″ 三候 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 初候 58候 2021/11/22 10:33:43 甲戌    240° -20°08′56.11″ 一候 虹藏不见
小雪 次候 59候 2021/11/27 09:15:50 己卯    245° -21°07′47.41″ 二候 天气上腾地气下降
小雪 末候 60候 2021/12/02 07:42:59 甲申    250° -21°56′52.35″ 三候 闭寒成冬
大雪 初候 61候 2021/12/07 05:57:03 己丑    255° -22°35′38.57″ 一候 鹖鴠不鸣
大雪 次候 62候 2021/12/12 04:03:18 甲午    260° -23°03′39.61″ 二候 虎始交
大雪 末候 63候 2021/12/17 02:04:05 己亥    265° -23°20′35.36″ 三候 荔挺出
冬至 初候 64候 2021/12/21 23:59:17 癸卯    270° -23°26′14.92″ 一候 蚯蚓结
冬至 次候 65候 2021/12/26 21:48:53 戊申    275° -23°20′34.96″ 二候 麇角解
冬至 末候 66候 2021/12/31 19:32:58 癸丑    280° -23°03′39″      三候 水泉动
小寒 初候 67候 2022/01/05 17:14:03 戊午    285° -22°35′38.87″ 一候 雁北乡(预推)
小寒 次候 68候 2022/01/10 14:57:37 癸亥    290° -21°56′53.07″ 二候 鹊始巢(预推)
小寒 末候 69候 2022/01/15 12:45:47 戊辰    295° -21°07′47.98″ 三候 雉始雊(预推)
大寒 初候 70候 2022/01/20 10:39:06 癸酉    300° -20°08′56.08″ 一候 鸡始乳(预推)
大寒 次候 71候 2022/01/25 08:37:27 戊寅    305° -19°00′54.76″ 二候 征鸟厉疾(预推)
大寒 末候 72候 2022/01/30 06:40:17 癸未    310° -17°44′24.01″ 三候 水泽腹坚(预推)

  我国候应起源很早,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视天时的作用。就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的完整时期来看,七十二候的出现还早于二十四节气。

  参考资料:GB/T 33661-2017 农历的编算和颁行.pdf

  2021年的天象预报资料,可在“有趣天文奇观”网站下取得,欢迎多加利用!
https://interesting-sky.china-vo.org/category/year/2021astronomical_events/


相关资料: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观赏方式: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2020年7月18日(星期六),农历五月廿八,月掩金牛座5.0等恒星天高四,用小型望远镜可以追踪观赏。福建南部、广东南部、台湾、海南等地在见掩范围。

  掩终现象:香港04时06分,恒星由月球暗缘复出。香港掩终时月球仰角10度,地平方位70度。

望远镜所见的模拟影像

2020/7/18 月掩天高四见掩范围
R792 = 109 Tauri = 天高四
  金牛座109,又名BD+21 816、HD 34559、SAO 77097、HR 1739,是金牛座的一颗恒星,位于银经182.54,银纬-8.7,其B1900.0坐标为赤经5h 13m 16s,赤纬+21° -8.7′ 35″。

  天高(Celestial high terrace)是天上的高台,中国古代星官名之一,属二十八宿西方七宿的毕宿(Net Mansion),位于现代星座的金牛座,含有四颗星。《宋史·天文志》的有关记载为:天高四星,在坐旗(Flag stand)西。

  清代钦天监所编《仪象考成》,天高增加多四颗星。(香港天文学会掩星组余惠俊)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宇宙的结构并不是由随机分布的星系所组成,而是互缠互绕、具有藕断丝连的特性,受到万有引力的影响,较为靠近的星系组合成一个星系群或星系团,或隶属于一个超新系团,这些藕断丝连的网状结构,又被称为大尺度纤维状结构,其中最大的一条被称为武仙-北冕座长城,全长跨越约97亿光年,是目前已知最巨大的结构。

  新发现的纤维状结构横跨南极天空,两端长达13.7亿光年,发现者将其命名为「南极长城」(South Pole Wall),而且南极长城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离银河系非常近,简直就像是在我们的后院而已,仅有5亿光年远,(我们所在的结构称为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直径达5.2亿光年,所以5亿光年确实就像是后院的存在)换句话说,它是离我们最近的长城结构。

南极长城示意图
▲南极长城位于银道面的其中一侧(粉红及红色区块),另一侧则是沙普利超星系团(粉红色区块),图中中间的深色弧线为银河系盘面

  不过这里引发了另一个问题,既然就在我们家后院,那为何现在才发现呢?原来是因为天文学家在观察天空的时候,经常会避开所谓的回避区或银河系遮蔽区,也就是银道面,而南极长城就在它附近,银河系盘面上稠密的气体尘埃、恒星影响了天文学家们的视线,所以这一区的宇宙被探索的次数极少。为了发现这个「隐形」的南极长城,研究团队使用了一个名为Cosmicflows-3的资料库,里面包含了将近18,000个星系的距离。借由该资料库所提供的红移数据,前一组研究团队已经算出了其几乎所有资料库中星系的「本动速度」,在这两个参数的帮助下,研究团队在三度空间中绘制出其附近结构的运动状况,得到了这一面南极长城。

  整个南极长城最密集的部分位于南极上空并向北弯曲朝向银河系盘面的方向延伸,与银河系对称的位置还有一个巨型结构,是6.5亿光年外的沙普利超星系团。由于有部分南极长城我们看不见,它的结构也许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还要大,天文学家们都极渴望找到答案,它还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宇宙学理论关于膨胀速率或早期宇宙膨胀速率的问题,该论文发表在《天文物理学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研究组技佐许晋翊)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