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vtype_1.jpg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3号小行星婚神星(3 Juno)于2018/11/18的5:39到达「冲」的位置,即地球在中间,太阳和婚神星分别位于地球两侧、赤经经度相差180度的位置。此时婚神星距离地球约1.036195343,亮度7.4等,这是婚神星能达到的最大亮度,下次要再达到这么亮的程度,需等到2031/10/27了。

  婚神星在11/18前后几天都整晚可见,最佳观察时间是在20:00以后至隔日凌晨4:00左右的这段时间,小行星仰角比较高,大气扰动的影响较小。因为亮度不够高,必须使用口径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比较容易观察到这颗小行星,或是可以用天文摄影的方式拍摄特定区域,在画面中寻找在一段时间内位置会逐渐移动的天体,比较容易观察到它。

  婚神星发现于1804年,发现者是德国天文学家Karl Ludwig Harding,直径约260公里,自转周期约7.2小时,位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主带。是1801~1807年最早发现的四大小行星之一,而且是四大小行星中最小与最暗的,外形也不若另外三颗小行星那么圆。1号小行星谷神星(1 Ceres)于2006年被改归类为矮行星,四大小行星之称不再,但另外三颗小行星也都被列在矮行星的候选名单中,或许它们会在矮行星家族中重逢。

1542199376922482.png

  狮子座流星雨(Leonids,LEO)一般活动时间在11/6~11/30之间,今年的极大时间预计在北京时间11/18的早晨6:30,平均天顶每时出现率ZHR约15颗。

  这群流星雨的流星速度是所有流星雨中最快的,达每秒71公里,平均亮度中等,约2~3等左右。辐射点约在23时左右从东方升起,又适逢月亮约凌晨1时西沉,因此建议可从不受月亮光害的午夜过后一直看到隔日的天亮之前。

  不过,ZHR~15是在完全无光害且辐射点在天顶的状况下的最佳估计值,一般在台湾地区2000公尺以上高山环境下,ZHR大约要打7-8折;乡下少光害的地区仅有3-4折,光害大一点的地方仅余1-2折;像台北市这样的大都会地区,大概只剩下0.5折以下。所以观赏流星雨一定要避开光害,且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能看到的流星数量才能多一点点。

  观赏流星雨不需要任何特殊装备,仅需以肉眼观赏即可。简单的科学记录可以从「计数」做起,约每半小时记录一笔;或是可使用可长时间曝光的相机或录影设备,以三脚架固定后进行拍摄。

  这群流星雨的母彗星是第55号周期彗星谭普-塔托彗星(55P/Tempel-Tuttle)。由于其公转周期长达33年,上一次回归是在1998年,所以今年并不会有爆发或增加的状况出现。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可拍照

天王星

  天王星是第一颗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也是离太阳第7远的行星。它于2018/10/24的8:47到达冲的位置,也就是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天王星在地球两侧、赤经经度相差180度的地方,此时几乎是它一年中最接近地球之时,因此也是它一年中最亮、视直径最大之时,且整夜可见。

  本次天王星冲时,位于双鱼座方向,亮度+5.7等,距离地球约18.87AU,建议用双筒望远镜或天文摄影配合星图的方式来观察这颗蓝绿色调的行星。但天王星冲的当天晚上并不适合观察,因为月球正好以满月的姿态在它附近不到5度的距离,台湾地区比较适合的观察时间是在冲过2天后的傍晚19:00至隔日凌晨4:00左右,其中在午夜23:30-24:00前后过中天时仰角最高,大气消光效应最少,最适合观察。

  不过因为天王星很远,虽然冲的时候是视直径最大的时候,不过也只有3.7角秒而已,在一般业余望远镜中,顶多只能看到比一般星点稍微大一丁点的样貌,比较难看到它的盘面,更遑论它的表面特征。所以观察天王星的重点就是:颜色,以及它相对于恒星的位置会慢慢移动。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将在2018/9/8凌晨2:27到达冲的位置,即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海王星分别位于地球两侧、赤经经度相差180度的地方。这是一年中海王星的最佳观测时机,因为海王星此时最接近地球、视直径最大、亮度最亮,且整夜可见。

  本次海王星冲时,距离地球约28.93AU,亮度+7.8等,位于宝瓶座,整夜可见,不过在晚间20:00至凌晨3:50期间的仰角高度在20度以上,比较适合观察这颗亮度不高的行星。建议以口径5~8公分以上的望远镜协助观察,可见到这颗蓝色调的行星,可是它的视直径仅2.4角秒,在一般望远镜视野裡的盘面很小,接近点状,但又比点状稍微「肥」一点,要小心与其他背景恒星分辨。最好的方式是对着同一视野连续拍摄一段时间,其中会移动的天体,很可能就是海王星啰!

  不过第27号小行星司箫星也恰在9/6冲,就在海王星附近,在影像中怎么分辨谁是谁呢?很简单,因为小行星比海王星的距离还近,在天空中移动的位置相对海王星来说比较大,所以只要看谁的移动距离比较大,就很可能是司箫星,移动距离较小的是海王星。

1536160811820715.png

2018/9/8凌晨2:27,海王星冲时所在位置示意图。


1536161713361605.jpg

2016/9/3台北天文馆/胡佳伶拍摄的冲时的海王星影像,可明显看到它呈现蓝色色调。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2018/9/6凌晨0:48,第27号小行星司箫星(27 Euterpe)通过冲的位置,距离地球约1.401AU,位于宝瓶座方向,整晚可见,但因位置比较偏南,较佳观察时间是午夜前后。亮度仅约+9.8等,需使用口径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或配合天文摄影方式才比较容易找到它的踪迹。小行星在天空中移动的速度比行星快,行星又比一般恒星快,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对着同一天区拍摄,从中寻找移动天体,就可以找到这些小行星。本次司箫星时,恰在+7.8等的海王星附近不远处,两者亮度也差不多,海王星也将在9/8冲,可一併欣赏。

  司箫星乃英国天文学家欣德(John Russell Hind)利用位于伦敦的乔治‧毕夏普天文台(George Bishop Observatory)在1853年11月8日发现的。这颗小行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内侧区域,且直径接近100公里,是以它为首的400多颗司箫星小行星家族中最大的,所以这颗小行星是全天最亮的小行星之一,最亮时可达+8.3等左右。其名「Euterpe」来自希腊神话中的音乐缪思(Muse);缪思是希腊神话中主司艺术科学的9位女神的总称。

1536159021450010.png

2018/9/6凌晨0:48司箫星冲时,所在位置示意图。
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火星公转轨道和太阳的距离平均为1.52AU,但因为它的轨道椭圆率(偏心率,e)是八颗行星中最大的,所以其轨道远日点和近日点的距离相差得比例也比较大,如此一来,使得每次冲和接近地球时的距离都会不一样,而冲发生在火星近日点附近时,那么火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也会比较接近。

  是以,火星在2018/7/27到达冲的位置后,2018/7/31的15:51最接近地球,彼时火星距离地球中心约0.38496AU,相当于5759.0万公里。而我国在23:00是最接近之时,距离火星中心0.38494AU,相当于5758.7万公里。在冲到最接近地球的这段时间,是火星最亮、最大的时候,亮度达-2.8等,视直径达24.3角秒,所以这段时间都很适合观察火星。

  比较适合的观察时间是晚上19:17至隔日凌晨4:14之间,7/31当天火星约在23:43过中天(通过子午线),不过虽然这是仰角最高之时,但也只有39度左右。

1532611184568130.jpg

2018年火星大冲、火星最近地球与火星近日点位置日期与标示示意图。

  其余相关详细内容,请见2018/7/27火星大冲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影像欣赏:2018/7/27火星大冲当晚的火星影像

  2018/7/27的中午13:13火星大冲,您有透过望远镜欣赏火星的英姿了吗?下图是台北天文馆吴昆臻先生于2018/7/27火星大冲当晚,在台北天文馆第一观测室拍摄的火星影像,使用RGB三色合成的结果。可惜由于目前火星表面的沙尘暴还在持续当中,无法清晰的看到火星地表地貌的景象,但一些比较大的特征还是可以看到的喔!提供给大家欣赏!

  火星在2018/7/27到达冲的位置后,2018/7/31的15:51最接近地球,彼时火星距离地球中心约0.38496AU,相当于5759.0万公里。而我国在23:00是最接近之时,距离火星中心0.38494AU,相当于5758.7万公里。在冲到最接近地球的这段时间,是火星最亮、最大的时候,亮度达-2.8等,视直径达24.3角秒,所以这段时间都很适合观察火星。7/31晚上在台北天文馆也有火星观测活动,或是有机会的话,挑个晴朗的星期六晚上,来台北天文馆透过第二观测室的20公分望远镜享受这颗红色星球的魅力吧!

1532772218821123.jpg

台北天文馆吴昆臻先生于2018/7/27晚拍摄之火星影像。


  有「红色战神」之称的火星将于7月27日(周五)13:13达到「冲」的位置,随后于31日最接近地球。这次「火星冲」是自2003年至2035年的32年间距离地球最近,也是火星最大、最亮的一次,比平均大了4倍,是极难得的观察良机。在「火星冲」数小时后,7月28日凌晨将发生今年第二场「月全食」,适逢最小满月,因月球离地球较远,通过地球影子的时间也较长,成为本世纪持续时间最久,全程将近四小时的月食。特别在3:30之后的「全食」阶段,将出现相距不到10度的「红火星」与「赤月亮」同框较劲奇景,大家不妨比较看看谁更红、更亮!

1532175695775302.jpg

2018年火星大冲重点汇整。

行星轨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并非亘古不变。受到太阳、卫星和其他行星的重力影响,行星轨道其实会随时间逐渐改变。

  一般来说,行星公转轨道并非正圆而是椭圆,太阳在椭圆的其中一个焦点上。行星最接近太阳时为「近日点」,最远处为「远日点」。 近日点和远日点的连线称为长轴,与长轴垂直的轴线便称为短轴。长短轴的差异称为离心率(或椭圆率),以e表示,长轴与短轴差异愈大(e愈大),天体轨道愈椭圆,反之两者差异愈小(e愈小),天体轨道愈接近圆,当e=0时便为正圆形。

  以地球为例,现今的e约0.0167。根据比利时天文计算专家Jean Meeus计算西元1850年前后共2百万年间的地球轨道,发现e值正减少中,在29500年后将小至0.0023,而在465000年后小至0.0006,几乎接近正圆。但在这2百万年的历史中,e曾大至0.06。

  此外,行星轨道面也非固定不变。例如:Meeus等人以1850.0年时的地球公转轨道面为标准面,同样计算前后2百万年间的情况,发现轨道面倾角i会有约4度的变化。

1532176225897464.jpg

地球轨道离心率的变动状况。原图版权:Jean Meeus

1532176412207655.jpg

地球轨道平面变动情况。原图版权:Jean Meeus

  火星轨道e值达0.093,使其近日点与远日点的差距高达4320万公里,是太阳系行星中,除了水星之外最大的。所以,对地球的观测者而言,火星的距离、亮度等变化也是最大的,故而在中国古代有「荧惑」之称,便是取其「荧荧如火、亮度与位置变化甚大使人迷惑」之意。

  与地球相同,火星轨道的偏心率与轨道面也会变化,而且变化量比地球还大。Meeus画出1850年前后各1百万年的火星与地球最小距离变化图。由于火星的轨道偏心率逐渐加大,而地球的却逐渐减小,因此将地球与火星轨道的种种变因融合之后,这2百万年间火星将在西元25000年左右最接近地球,届时距离仅有0.3613AU。

  此外,根据Meeus的计算,地火之间在73,000年前曾近至0.3728AU,由此可知:2003年的0.37272AU至少是73,000年以来最接近地球的时候!过了2003年之后,下一次地火距离要打破2003年的纪录,可得等到2287年(0.37225AU),而2650年的0.37201AU、2729年的0.37200AU,更是在第三千禧年中之最。

1532176654153135.jpg

火星轨道偏心率变化状况。原图版权:Jean Meeus

1532176886281646.jpg

火星轨道偏心率与相对于1850.0年的黄道面的轨道平面变化图(上)与相对于现在瞬时黄道面的轨道变化图(下)。原图版权:Jean Meeus

1532177057407955.jpg

西元1850.0年(图中横轴的0点)前后共200万年的火星与地球距离变化图。原图版权:Jean

  行星在天球上运行时,与地球的相对位置不断的改变;当行星运行至某些特定位置时,天文学家会给予一个特定的名称以兹辨明与地球的位置关系。其中,当地球公转轨道以外的外行星(以及地球轨道以外的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太阳系天体)行至与太阳的经度相差180度、分别在地球两侧的特定位置时,称为「冲」,几乎是外行星在一个会合周期中最接近地球之时,此时亮度最亮、视直径也最大,且行星于日落后便东升,直至日出才西沉,整夜均可见到,故为观测外行星的最佳时机。

火星的冲和最接近地球

  火星绕日公转的周期为686.98日。但火星公转的同时,地球也在公转,从地球上观察火星,相邻两次冲(或合)发生的时间称为会合周期,约为779.94天。 因此,每经过2年又49天,就会有一次火星冲。火星冲时非常明亮,在市区即可以肉眼看到明亮的红色星点,望远镜下可看到较明显的地表地形特征。

  要注意的是:火星与地球之间的最小距离,并非火星的近日点距离(1.381367AU)直接减去地球的远日点距离(1.016710AU)所得之0.36466AU。这是因为火星的轨道长轴方向并不与地球轨道长轴方向重合,而且火星轨道面相对于黄道面有约1.85度的倾角,因此在计算距离时,都要将这些三维空间的因素考虑进去。 这个结果使得每次火星冲和火星最接近地球的时间会差了数天。

1532177291675123.jpg

火星与地球相对位置名称。

火星大冲:每15~17年中的最佳观测时机

  由于行星的轨道都是椭圆形,因此在每次冲时,行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都不同。行星与地球距离最小的冲称为「大冲」或「近日点冲」。由于比平常的冲更近、更亮、更大,因此大冲更有利于外行星的观测。

  火星每2年49天有一次冲,因此每两年发生冲的日期便会往后推49天,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也会渐渐推移。每隔约15或17年左右,火星冲发生时,火星恰好位在近日点附近,此时火星位置是15或17年来最接近地球的大冲,也称为「近日点冲」。火星是地球外侧轨道椭圆率最大的行星,近日点与远日点差距达4320万公里,使得火星近日点冲与远日点冲的视直径差异可高达2倍。

1532177715918684.jpg

2010-2025年各次火星冲时,火星与地球相对位置及视直径变化示意图。

1532178069192383.gif

2010-2025年各次火星冲时,火星与地球相对位置及视直径变化示意动画。

  以下为1971-2035年间的火星冲时间:
1971-2035年间的火星冲时间
时间        视直径        距离(AU)      时间        视直径        距离(AU)
1971 08 10*      24.8"        0.376      2005 11 07        19.8"        0.470
1973 10 25        21.2"        0.441      2007 12 28        15.5"        0.600
1975 12 15        16.2"        0.570      2010 01 29        14.0"        0.664
1978 01 21        14.4"        0.654      2012 03 03        14.0"        0.674
1980 02 25        13.8"        0.677      2014 04 08        15.1"        0.621
1982 03 31        14.8"        0.637      2016 05 22        18.4"        0.509
1984 05 11        17.3"        0.537      2018 07 27*      24.1"        0.386
1986 07 10        23.0"        0.406      2020 10 13        22.3"        0.419
1988 09 28*      23.8"        0.396      2022 12 08        16.9"        0.550
1990 11 27        18.0"        0.523      2025 01 16        14.4"        0.643
1993 01 07        14.8"        0.628      2027 02 19        13.8"        0.678
1995 02 12        13.8"        0.676      2029 03 25        14.4"        0.649
1997 03 17        14.0"        0.661      2031 05 04        16.9"        0.559
1999 04 24        16.2"        0.583      2033 06 27        22.0"        0.427
2001 06 13        20.5"        0.456      2035 09 15*      24.5"        0.382
2003 08 28*      25.1"        0.373          说明:*表示为大冲

  有趣的是:每隔79年会有一次情况近似的冲发生。这79年是「15+15+15+17+17」得出的。例如1877年9月2日的火星大冲(距离0.37884AU),在历史上很著名,因有两项重要的火星发现是在这年进行的:发现火卫一和火卫二、火星表面「渠道」的发现与描绘等。而间隔79年之后的1956年9月7日(0.37809 AU),也是一次火星大冲。这个79年重复周期的火星冲发生日期,仅仅相隔了2~5天而已。

  Meeus列出了火星两世纪内几乎落在火星轨道近日点和远日点上的近日点冲和远日点冲日期,如下表,大家可以动手算算看是否符合79年的间隔周期。
近日点冲:1845.8.18、1924.8.23、2003.8.28、2082.9.01
远日点冲:1822.2.19、1901.2.22、1980.2.25、2059.2.27

  除了79年的周期外,火星冲还有一个更精确的284年重复周期,284相当于(79×3)+17+(15×2);比284年重复周期再更精密的,还有个363年(=284+79)的重复周期。

1532178482876934.jpg

Meeus 列出距离小于0.375AU的冲。实线连接了每个79年周期序列,虚线则标出火星与地球距离愈来愈近的趋势。

2018火星大冲:

  2018年火星冲发生于北京时间7月27日13:13,不仅是相隔26个月才发生一次的冲,且为相隔15-17年才有一次的接近近日点大冲,距离地球仅0.38615AU,相当于5,776.8万公里,亮达-2.8等,视直径达24.3角秒,整夜可见。不过这个冲的时刻是在台湾地区的白昼,所以必须等到晚上天黑时分才能看到火星,但其实冲前后数星期都是观测火星的好时机,不用只执着于冲这一天。

  肉眼可见明亮的橘红色星点,天气良好时利用望远镜有机会看到极冠、奥林帕斯等火山、色西斯台地(大三角)、水手号峡谷等较显著的地表特征。可惜在摩羯座,对台湾地区而言仰角稍偏低,建议午夜前后仰角最高时观测,大气干扰会比较少。

1532178707522668.jpg

2018/7/27晚上21:00,火星和月球所在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1532178895259244.jpg

2018/7/27晚上21:00,火星和月球所在位置广视野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不过由于火星轨道比较椭圆,所以「冲」时并不是火星最接近地球之时,而是通常会差个几天。以下为本次火星大冲各重要位置发生的时间和相关讯息:
月 日 时  天象   距离(AU) 距离(km)
7 27 13:13 冲    0.38615 5776.8万
7 31 15:51 最近地心 0.38496 5759.0万
7 31 23:00 最近台北 0.38494 5758.7万
9 16 20:54 过近日点 日距1.38 2064.5万

  本次火星大冲是2003/8/29年来最大的一次火星冲,下一次的火星大冲将发生在2035/9/16。前后几次火星大冲的比较如下:
日期  本地时间 地心距离(万公里) 视直径(角秒) 亮度
2003/8/29 01:59 5580.0      25.1     -2.9
2018/7/27 13:13 5776.8      24.3     -2.8
2035/9/16 03:39 5710.2      24.5     -2.8

如何观察火星

  观察火星很容易:7月底时火星约于约傍晚19:30-20:00东升,即使在光害严重的市区也可以用肉眼看到它明亮的橘红色星点,天气良好时透过望远镜有机会看到极冠、奥林帕斯等火山、色西斯台地(大三角)、水手号峡谷等较显著的地表特征。不过其实不是只有火星冲当天能观测到火星,事实上在火星冲前后数周都适合观察火星。详细的火星观测资料,请参考台北星空第84期专文「火星观测」 。

1532179124475956.jpg

火星地表较明显的地形地貌。

  以下为火星于2018年7月至10月初之前的升没时间预报:
日期  升  中天  没    日期  升  中天  没
7/01 20:50 02:11 07:27   8/20 17:01 22:08 03:21
7/06 20:30 01:50 07:05   8/25 16:39 21:47 03:00
7/11 20:09 01:28 06:42   8/30 16:18 21:28 02:40
7/16 19:47 01:04 06:17   9/04 15:59 21:09 02:23
7/21 19:24 00:40 05:52   9/09 15:41 20:52 02:06
7/26 19:00 00:15 05:25   9/14 15:24 20:37 01:52
7/31 18:35 23:45 04:59   9/19 15:08 20:22 01:38
8/05 18:11 23:19 04:33   9/24 14:54 20:09 01:26
8/10 17:47 22:55 04:08   9/29 14:39 19:56 01:15
8/15 17:23 22:31 03:44   10/04 14:26 19:45 01:05
  对于您所见到的火星究竟是那个地形地貌,可参考Sky and Telescope杂志的Mars Profiler互动软体,输入您所观测的日期时间(需使用世界时,为北京时间-8小时)就可以啰! 

火星小档案 

火星的基本资料及与地球的比较
                                                火星(Mars)                地球(Earth)
平均赤道半径                             3396公里                  6378公里
平均赤道半径(地球=1)                0.53                         1
扁率                                          0.0059                      0.0034
赤道重力(地球=1)                       0.375                       1
赤道重力(火星=1)                       1                             2.66
体积(地球=1)                             0.151                       1
质量(地球=1)                             0.107                       1(=5.9742×10 24公斤)
密度(g/cm 3 )                             3.93                        5.52
自转恒星周期(地球日)                 1.026(=24h37m)       0.9973(=23h56m)
赤道倾角(度)                          25.19                       23.44
平均距离(天文单位,AU*)           1.5237                     1.0000
离心率                                       0.0934                     0.0167
轨道倾角(度)                          1.850                       0.000
公转恒星周期(太阳年)               1.8809(=687天)        1.0000(=365.25天)
会合周期                                   779.9天                    —
反射率                                      0.16                         0.39
最大光度                                   -3.0                          —
表面最高温度(K**)                     240                          310
表面最低温度(K)                        190                          260
表面最高处        奥林帕斯山,海拔21183公尺              圣母峰,海拔8848公尺
表面最低处        赫拉斯盆地,海平面以下7825公尺      马里亚那海沟,海平面以下110公尺
大气组成                二氧化碳、水汽                           氮、氧、氩等
卫星数量                                   2                             1
附注:*1天文单位=149597870公里,**K表绝对温度,0℃时为273K。 

火星卫星小档案及与月球的比较
                        火卫一                火卫二                月球
名称                  弗伯斯(Phobos)   戴摩斯(Deimos)   (Moon)
发现年代(年)      1877年               1877年                —
轨道半径(公里)   9378                  23459公里           384400公里
公转周期(天)      0.3189                1.2624                27.3217
轨道椭率            0.015                 0.0005                0.0554
卫星半径(公里)   14x11x10            8x6x6                1738
光度(星等)          11.3                   12.4                  -12.7

  为了服务民众,台北天文馆将于7月27日(周五)火星冲当晚19时至21时,在国父纪念馆西侧广场举办「天文快闪:火星冲」活动,把专业的大型天文望远镜移到户外,让大家一窥火星的神秘面貌。同晚28日凌晨,天文馆还将与世界各地天文单位合作,透过网路直播本世纪最长的月食。

  另外,在火星最接近地球的31日(周二)晚间19时至21时,天文馆将特别开放观测室,提供来馆民众以大型望远镜观赏火星。

天文馆地址:台北市士林区基河路363号
电话:(02)2831-4551 传真:(02)2831-4405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88号小行星尽女星(88 Thisbe)于2018/7/20的12:48冲,位在人马座,距离约1.324AU,亮度则达+9.7等,整夜可见。需用口径约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以天文摄影方式才比较容易将其身影呈现出来。

1531751463252419.png

2018/7/20晚上21:00,尽女星所在位置示意图。

  尽女星小行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偏外侧,平均直径约201公里(其他观测方式有得出207公里至232公里不等的结果);事实上虽然它是第88颗发现的小行星,可是它却是主小行星带中第13大的小行星。绕太阳公转一周约需4.6年,自转一周约6小时,属于B型小行星,即与智神星类似、较罕见的碳质小行星。

  1866/6/15由美籍德国天文学家彼得斯(Christian Heinrich Friedrich Peters)发现的。其名Thisbe来自罗马预言中的女主角之名:在诗人奥维德(Ovid)的名作「变形记(Metamorphoses)」中,Thisbe和Pyramus是一对因家族纷争而命运多舛的恋人,罗密欧与茱丽叶的故事或许就是从变形记而来。Pyramus后来被采用为1990/10/13发现的小行星1990TH7的正式名称 「14871 Pyramus」,但尚未议定正式中文名。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太阳系矮行星之一的冥王星于2018/7/12的18:04达到冲的位置,即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冥王星分别位在地球两侧、赤经相差180度的位置。此时是一年中冥王星离地球最近、最大、最亮的时候,且整晚可见。

  由于冥王星的轨道离心率较大,即比较椭长,自1989年9月5日通过近日点之后,冥王星现在正在逐渐远离太阳的路途上,因此即使每年即使到达冥王星冲的年度最佳观赏期的时候,也因为冥王星和地球的距离一年比一年远,亮度也一年比一年暗。今年冥王星冲时,亮度仅有14.4等,业余望远镜中看起来与一般星点几乎没啥差异,但透过间隔一段时间拍摄的影像,可以看出它移动的迹象来确认冥王星的存在。

  然而,冥王星目前位在人马座,距离远在32.59AU之外。虽然已经慢慢离开众星云集的银河中心地带,但此处恒星数量还是不少,冥王星穿行于此,很容易受到众星干扰,得花费一些心思,才能从一堆恒星中将冥王星分辨出来。

1531404464508138.jpg

2016/7/23冥王星7天移动影像 @台北天文馆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2018/6/20,第4号小行星灶神星(4 Vesta)到达冲的位置。灶神星是所有小行星中最亮的,本次冲时的亮度达+5.7度,几乎是它最亮的时候,用双筒望远镜或简单的天文摄影就可以观察。位于人马座,邻近土星之处,整晚可见,较佳观察时间为20:10~3:30之间,距离则约1.148AU左右。海后星、颖神星也在恰在近期到达冲时刻,位置与灶神星相去不远,可尝试一并观测。

2018/5/1-7/31的灶神星轨迹示意图。

2018/5/1-7/31的灶神星轨迹示意图。


  国际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由于体积庞大,轨道高度不高,所以当它从太阳或月亮前方通过时,在明亮的日面或月面衬托下,可以看到ISS剪影通过日面或月面,相当有趣。由于ISS体积大小有限,所以每次ISS凌日或凌月发生时,在地球上只有很窄的区域能见到,亦即:下方各预报图中的蓝色带状通过的地点才可见ISS凌月现象,红色带状则是ISS凌日可见地带,蓝带或红带以外区域不可见。而每次凌月凌日事件给予的星数(★)愈多者,表示ISS所见的视直径相对于日面或月面愈大,观测条件愈好。

  不过提醒大家:观赏ISS凌日等同于太阳观测或日食观测,必须在望远镜前方加装专用太阳滤镜,才能透过望远镜观赏或拍摄,或是利用投影方式进行观察,以免造成眼睛受损。ISS凌月则没有像太阳那样的限制。

  以下为透过ISS TRANSIT FINDER 网站所获得之台湾地区在2018/06/20的ISS凌日预报,其中:

时间:2018/06/20 07:17-07:18 
星数:本次的ISS凌日发生时,ISS轨道高度偏高,ISS视直径偏小,发生时间在清晨日出后不久,仰角仅有20度左右,且只有台湾本岛最南端可见。故凌日星数为★。
ISS视直径~29″; 
ISS距离:~938 km
凌日带宽度:~10 km
可见ISS凌月时间:~ 1.3 sec
主要可见地区所经县市:屏东恒春(垦丁-鹿寮溪口)。 
更详细的资料与经过地区地图,可直接点选ISS TRANSIT FINDER网站观看。(https://transit-finder.com/

1529226391363734.jpg

1529226561955740.jp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2018/6/17,第9号小行星颖神星(9 Metis)通过冲的位置,距离地球约1.664AU,位在蛇夫座脚部至人马座茶壶壶嘴之间,整晚可见,但因位置比较偏北,较佳观察时间是午夜前后的21:00~02:40间。亮度仅约+9.7等,需使用口径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或配合天文摄影方式才比较容易找到它的踪迹。

  除了颖神星之外,近期抵达冲的位置的还有土星、灶神星和海后星,它们的位置都在附近,可试着都找找看。小行星在天空中移动的速度比行星快,行星又比一般恒星快,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对着同一天区拍摄,从中寻找移动天体,就可以找到这些小行星。

1529133950907782.jpg

  颖神星是由安德鲁·格雷厄姆于1848年4月25日发现,是他发现的唯一一颗小行星。它也是唯一一颗在爱尔兰观测发现的小行星。名称的由来是神话中的提坦女神和海洋女神墨提斯,是忒提斯和俄刻阿诺斯的女儿。中文译名来源于清代李善兰翻译的《谈天》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