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小行星2021 NY1最接近地球的时间发生在9月22日,此时距离约0.01AU,约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8倍,速度估计每秒约9.35公里,位于半人马座。2021 NY1将在9月下旬的几天内亮度可望增加至16等左右。

  2021 NY1于2021年7月7日由泛星计划(Pan-STARRS 1)所发现,属于阿波罗型小行星群的近地小行星,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小行星2021 NY1近期并不会对地球产生威胁。

  2021 NY1公转轨道周期为3.85年,直径约130~300公尺。利用喷射推进实验室所提供2021 NY1的轨道参数资料,可以在图中看见轨道的模拟状况。(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小行星2021 NY1与地球最接近当天示意图,紫色线条为小行星预测路径。
小行星2021 NY1与地球最接近当天示意图,紫色线条为小行星预测路径。

小行星2021 NY1当天位置示意图。
小行星2021 NY1当天位置示意图。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艳后星

  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Very Large Telescope),一组天文学家拍摄到编号216小行星艳后星(Kleopatra,以埃及妖后克莉奥佩特拉七世Cleopatra VII Philopator命名)至今为止最清晰、最详细的图像。结果使研究团队能够以比以往更高的解像度看见这颗类似于狗骨头的奇特形状小行星的立体形状和质量,提供了关于这颗小行星和围绕它运行的两颗卫星是如何形成的线索。

  艳后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围绕太阳运行。天文学家戏称它为「狗骨小行星」,因为大约二十年前的雷达观测显示它有两个叶瓣,由一个厚厚的颈部连接。2008年,法兰克·马尔基斯(Franck Marchis)和他的团队发现艳后星拥有由两颗卫星,这两个卫星以埃及妖后的孩子命名为艳卫一(AlexHelios)和艳卫二(Cleopatra Selene II)。

  为了了解更多关于艳后星的物理特征,马尔基斯和他的团队使用了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上的光谱极化高对比度系外行星研究(Spectro-Polarimetric High-contrast Exoplanet REsearch)仪器在2017年至2019年之间不同时间拍摄的小行星快照。随着这颗小行星的旋转,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它,并创建至今为止最精确的立体形状模型。他们得到艳后星的狗骨形状和体积,发现其中一个瓣比另一个大,并确定艳后星的长度约为270公里。

  结合对体积和质量的新估计,天文学家能够计算出小行星密度的新数值,它的密度不到铁的一半,结果比以前认为的要低。艳后星的低密度认为是具有金属成分,但具有多孔结构,可能只是一堆瓦砾。这意味着它很可能是在物质在一次巨大撞击后重新堆积时形成。

  艳后星的瓦砾堆结构及它的旋转方式也显示它的两颗卫星是如何形成。这颗小行星几乎以临界速度旋转,超过这个速度它就会开始分崩离析,即使是很小的撞击也可能将鹅卵石从其表面掀起。马尔基斯和他的团队认为,这些卵石可能随后形成了艳卫一和艳卫二,这意味着艳后星真正诞生了自己的卫星。

  【图、文:节译自欧洲南方天文台2021年9月9日新闻公布;研究全文刊登在2021年9月9日出版的《天文学及天体物理学》期刊,标题是:An advanced multipole model for (216) Kleopatra triple system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2021年9月2日出版的第一卷第七期《小行星命名公告》新增五颗中文命名的小行星。

  216319 Sanxia 三峡(三峡大学)。由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于2007年7月10日发现。三峡大学(中国三峡大学)是一所水利电气学科突出的大学,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

  239645 Shandongas 山东天文学会。由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于2008年11月20日发现。山东省是中国近代天文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源地。山东天文学会(缩写SAS)是一个成立于2021年4月17日的新组织,其使命是服务天文学家、天文教育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促进天文学的发展。

  300634 Chuwenshin 朱文鑫。由林启生和叶泉志在鹿林天文台于2007年10月19日发现。朱文鑫(1883-1939)中国天文学家,他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有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的先驱,并撰写了多部相关著作。

  392655 Fengmin 冯敏。由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于2009年3月25日发现。冯敏(生于1940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医药现代应用专家。他带领的团队率先提取了灵芝孢子油。

  428259 Laphil 洛杉矶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成立于1919年,是一支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美国管弦乐团。被广泛认为是美国最好的管弦乐队之一。小行星由鹿林天文台发现及提名。

  546844 Jinzhangwei 金彰伟。由阮建高和高兴在星明天文台于2016年9月11日发现。金彰伟(生于1968年),星明天文台巡天组成员,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文爱好者。他发现了多个新天体,包括小行星、超新星和SOHO彗星。

【文:节译自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公告;新闻讯息由林景明提供】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太阳系内也有新发现,上周宣布发现小行星2021 PH27,是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发现移动速度最快的小行星。它是一个1公里宽的天体,公转周期为113天,是已知小行星中轨道周期最短的,而当靠近太阳时温度将高达摄氏500℃。

  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Scott Sheppard在智利托洛洛山美洲际天文台(Cerro Tololo Inter-American Observatory)进行大质量星系团研究时,从DECam和Victor M. Blanco 4米望远镜中发现了这颗小行星。夏威夷大学的天文学家在初步计算它的轨道后,南非和智利的研究人员中断了原有的观测计划,进行额外的观测来确认这颗小行星的轨道。

2021年8月13日小行星2021 PH27的位置。
2021年8月13日小行星2021 PH27的位置。图源:CTIO/NOIRLab/NSF/AURA/J. da Silva (Spaceengine)

  这颗编号2021 PH27的小行星可能源自于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后来因与内行星的引力相互作用而脱离。但因它的轨道与太阳的赤道面夹角为32度,表示也有可能是一颗已灭绝的彗星,在经过类地行星后进入了短周期轨道。

  靠近太阳附近的天体会经历极端的温度和重力压力,这可能会导致脆弱的小行星解体。如果和2021 PH27轨道相似的小行星数量很少,可能表示近地小行星中有大部分是松散的「碎石堆」,这阐明了未来撞击地球可能带来的威胁。研究人员表示了解地球轨道内部小行星的数量,对于完成近地小行星的普查非常重要,包含一些最可能的地球撞击者,它们可能在白天时接近地球,但却在远离太阳的夜间观测中不易被发现。(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小行星2021 PH27的移动。
小行星2021 PH27的移动。

资料来源:Astronomy Now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2016 AJ193将于2021年8月21日最接近地球。2016 AJ193于2016年1月由泛星计划(Pan-STARRS 1)所发现,属于阿波罗型小行星群的近地小行星,NASA喷射推进实验室(JPL)将2016 AJ193归类为「潜在危险小行星」,因为它预计会与地球有近距离接触。

  2016 AJ193公转轨道周期为5.9年,直径约1.4公里,这样的尺寸可是比99%的小行星都还要大,相当于美国五角大楼(直径1.37公里)大小,因此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在8月21日北京时间23时10分左右将与地球最为接近,距离约0.023AU,这个距离比地月距离还远8.9倍,因此对我们尚不足以构成威胁,而2016 AJ193在8月的亮度可望增亮到14等左右。利用喷射推进实验室所提供的2016 AJ193轨道参数资料,可以在图中看见轨道的模拟状况。(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小行星2016 AJ193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一颗2010年7月14日由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简称WISE)发现,编号441987的近地小行星,2021年6月25日13时09分(±<1分钟)掠过地球。在最接近地球的时候,441987号小行星与地球的距离大约为5,972,525.49公里,是地球和月球之间平均距离384,401公里的15.5倍。

  小行星直径估计187米,掠过地球时光度18.5等。

小行星441987(2010 NY65)

【图、文:节译自美国太空总署喷射推进实验室】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20公分(8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2021年6月7日13时44分,171381号小行星「台北」(Taipei, 2006 OG17)近地,距离地球约为1.942AU,是在15年前由现任鹿林天文台台长林宏钦及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叶泉志所发现,是一颗位于小行星主带的小行星,当时的临时编号为2006 OG17,由于发现者有命名建议权,商量后以台湾的台北市命名并提交到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2014年通过审核正式定名为171381 Taipei。

台北小行星轨道示意
台北小行星轨道示意

  与前次相比,上一次的台北小行星近地发生于去年三月,距离为2.29AU,这次更加接近,故其亮度会比前次稍亮,但即使在最亮的状况下也必须使用15公分以上望远镜并辅以观测轨道及长时间曝光取得影像,考验业余天文观测者的能力及耐心,利用喷射推进实验室所提供的台北小行星轨道参数资料,可以在图中看见轨道的模拟状况。(编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2021年5月14日出版的《小行星命名公告》新增了四颗由中国业余天文爱好者运作的星明天文台发现的小行星获得命名。这四颗小行星分别是:

  546049 Zhujin 朱进。朱进(1965年出生)是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天文爱好者》杂志总编辑。1995年至2002年期间负责北京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2002年至2019年,任职北京天文馆馆长。

  546756 Sungouyou 孙国佑。孙国佑(1984年出生)是中国一位业余天文学家。他是星明天文台巡天团队成员,发现了多颗新天体,包括:彗星、新星、超新星、小行星、矮新星、变星、双星和行星状星云。在2015年,他发现了斯万·星明彗星(C/2015 F5 SWAN-Xingming)。

  546842 Runjianggao 阮建高。阮建高(1986年出生)是中国一位业余天文学家。他来自广西防城港,有多项天文新发现,包括:M31和M33星系中的新星、超新星、小行星。他从照片中辨别出80多颗SOHO彗星和STEREO彗星(C/2009 G1 STEREO)。

  546843 Xuzhijian 徐智坚。徐智坚(1989年出生)是中国一位业余天文学家。他来自江苏省南京市,有多项天文新发现,包括:M31和M33星系中的新星、超新星、小行星。他从照片中辨别出300多颗SOHO彗星。他也是南京天文爱好者协会发起人之一。

【文:节译自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公告;新闻讯息由林景明提供】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2021年5月14日出版的《小行星命名公告》新增了三颗用台湾学校和著名风景区命名的小行星。三颗小行星分别在2006、2007和2008年由鹿林天文台发现。

  300150 Lantan 兰潭。兰潭是嘉义市兰潭国民小学的简称,台湾嘉义市兰潭湖边有一所小学,它以自然科学和天文学教育著名,也是嘉义市天文协会所在地点。

  300286 Zintun 日月潭。Zintun是日月潭的邵语名字,位于台湾中部,海拔748米,是台湾唯一的天然大湖。拉鲁岛的南部形状像新月一样,北部形状像太阳,因此得名日月潭。

  321131 Alishan 阿里山。阿里山位于台湾中部嘉义和南投之间的旅游风景区。阿里山以日出、云海、晚霞、森林和高山铁路闻名于世,合称阿里山五奇。

【文:节译自国际天文联会小行星命名公告;新闻讯息由林景明提供】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2021年3月25日出版的《小行星通告》新增一颗以清华大学校训命名的小行星。

  10911 Ziqiangbuxi,自强不息。「自强不息」 源自《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自强不息」表示坚持不懈地自我完善。 这句话是清华大学以及中国其它几所著名大学的校训。

  小行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于1997年12月19日发现,临时编号1997 YC1。选择10911这个编号的小行星是最接近清华大学1911年建校,祝贺2021年110周年校庆。

【文:节译自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通告;新闻讯息由林景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