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御夫座Delta流星雨(δ-Aurigids,224 DAU)是每年固定发生的小流星群之一,活动时间一般介在10/10~10/18之间,今年预期极大期将发生在10/11,月相逢月龄2-3的眉月,几乎没有月光影响,观测条件不错。但平均天顶每时出现率ZHR只有2,流星速度虽快(每秒64公里),然平均亮度低,不适合业余观赏。但若对流星雨观测有兴趣者,则不妨挑战看看。

  流星雨专家认为这群流星雨属于每年8~10月的御夫-英仙复合流星雨(near-Auriga-Perseus showers )的一部分,这个复合流星群共包含3群流星雨,御夫座Delta流星雨是这3群中最弱的。在1990年代后期,流星观测者利用录影方式才确认这群流星雨的存在,并定出其辐射点位置。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金牛座南支流星雨(Southern Taurids,STA)是每年都固定发生的小流星群,但其活动时间相当分散,有流星雨专家认为,它可能只是每年10~11月的金牛座密集流群的一部分。

  金牛座南支流星雨活动时间一般在9/10~11/20之间,今年预期极大期落在10/10,平均天顶每时出现率ZHR~5左右。这群流星雨的流星速度偏慢,仅每秒28公里,但流星平均亮度偏亮,因此很适合作静态长时间曝光摄影,也很适合作为流星雨观测出入门者练习的目标。

  今年本群流星雨极大期发生时恰好逢朔后一天,完全没有月光影响,观测条件非常好。不过这群流星雨绵延时间挺长的,并不需急着一定要在10/10来观察。这群流星群的辐射点散布面积相当大而弥散,达20度×10度,流星雨专家建议最好采用录影、望远镜或目视绘图方式来进行观测,才比较容易定出辐射点的位置。

  金牛座南支流星雨和极大期落在11/12的金牛座北支流星雨,两者的流星体来源很可能都是第二号周期彗星恩克(2P/Encke),流星雨专家将它们统称为金牛座密集流星群(Taurid swarm)。根据流星雨专家David Asher的模拟估算,金牛座密集流星可能有为期61年的周期性,上一次的峰值发生在1951年,当时在10/28~11/11期间,荷兰流星观测者记录到出现许多火流星;2012年原本预期再次适逢这61年周期的峰值,会遭逢直径比较大颗的流星体,使得2012年10月至11月期间出现许多明亮的流星,甚至达火流星程度。但最后并没有明确的成果报告,因此流星雨专家针对这项峰值预报正在努力研究修正中。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

  截止目前数据,“十月天龙座流星雨”10月9日凌晨极大时的流量ZHRmax=162,亮度指标r=2.5,国际流星组织基于258份观测报告、12个观测时段分析得出。


1538386038537976.jpg  在10月8~9日极大期的十月天龙座流星雨(October Draconids,00009 DRA)值得观星迷注意!由于其母体源第21号周期彗星(21P/Giacobini-Zinner)于今年回归,在9月10日通过近日点,因此今年的十月天龙座流星雨可能会发生爆发。

  在一般情况下,十月天龙座流星雨的ZHR仅为10,为中小型流星群。但通常在彗星回归后会爆发,如2011年10月,在月光干扰下测得ZHR高达300!今年极大期在10月8~9日前后,近朔不受月光影响,观测条件非常好。辐射点在天黑时几乎就在仰角最高处(约50度),于0时西沉,适合前半夜观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九月英仙座ε流星雨(September epsilon-Perseids,208 SPE)是每年固定发生的小型流星雨,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为了与8月中旬的英仙座流星雨区隔,故特地增加发生月份而名为「九月英仙座ε流星雨」。一般活动日期在9/5-9/21之间,今年极大期预估发生在9/10的午夜0时前后(9/9午夜12时),ZHR~5,速度极快,约每秒64公里隔日天亮前均可见,今年极大期逢朔,完全不受月光影响严重。但流星亮度都不高,平均亮度仅3-4等以下,流星暗又少,其实并不是个适合的流星雨观测目标。

  有趣的是,这群流星雨虽然乏善可陈,可是在2008年9月9日时居然发生无预期的爆发,出现许多明亮的流星,2013年有再度出现明亮流星暴增事件,可惜发生时间极为短促。不过,流星雨专家今年并没有这样爆发的预测,事实上,他们预测的下一次爆发时间,远在2040年以后。


  媒体请注意,所有流星雨中文名称一律不允许省略和简称。九月英仙座ε流星雨,写作“英仙座ε流星雨”是错误的,以免与另一群已有流星雨混淆。目前(2018年4月1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将流星雨区分成为24个群组,112个确定,129个临时,23个将被删除,693个普通,合共有957个流星雨。请不要对已有流星雨命名规则随意简称,对天文传播不利。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不推荐观赏

  御夫座流星雨(Aurigids,206 AUR)是每年固定发生的小流星群之一,发生时间介在8/28~9/5之间,预期今年极大期在北京时间9/1凌晨3时,ZHR平均只有6,流星亮度中等(平均3~4等),但今年极大期逢月龄20-21的亏凸月,流星雨出现的时间,月亮也在天空中,受月光影响严重,观测条件不佳,不推荐观赏。

  御夫座为冬季北天星座,先前被称为御夫座Alpha流星雨(α-Aurigids),虽然平常年的平均天顶每时出现率ZHR约为每小时6颗,但曾在1935、1986和1994年分别出现EZHR(依观测结果估计的ZHR)约为30~40的记录;虽然这样的爆发并不强,但仍给了流星雨观测者一个意外的惊喜,而且由于之前不曾常态性的观测这群流星雨,不知道中间是否有遗漏过爆发事件,就连1986和1994年的爆发,也都各只有3位观测者注意到。

  然而,在2007年时,即便当时月光影响严重,流星观测者仍记录到EZHR高达130的强爆发,且其中许多都是明亮的火流星。根据电波观测资料,在这个爆发峰值后的1小时,仍持续出现许多的昏暗流星,只不过因为流星都很暗,又受到月光影响,所以并没有目视观测予以证实。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1501924691668488.jpg  天鹅座kappa流星雨(κ-Cygnid,012 KCG)是年度固定发生的小流星雨群,发生时间一般介在8/3~8/25之间,今年预计极大期落在8/18,辐射点位于天鹅座的翅膀尾端的Kappa星到天龙座头部之间的区域。

  本群流星速度偏慢,每秒仅约25公里。由于天鹅座为夏季星座,在此时节为整夜可见,但这群流星雨非常微弱,ZHR仅有每小时3颗,而且流星都很暗,罕见火流星,再加上今年月相逢上弦过后,在午夜之前才会受到月光影响,下半夜的观察条件还是不错的,有兴趣者不妨挑战看看。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观赏方式:以肉眼观赏即可 可拍照

按照日期次序 ZHR > 100

2020年12月14日 双子座流星雨 ZHR 114
2022年1月4日 象限仪座流星雨 ZHR 115
2023年12月15日 双子座流星雨 ZHR 120
2028年12月14日 双子座流星雨 ZHR 108
2031年12月15日 双子座流星雨 ZHR 131
2036年12月14日 双子座流星雨 ZHR 102
2039年12月15日 双子座流星雨 ZHR 132
2040年8月13日   英仙座流星雨 ZHR 106
2047年12月15日 双子座流星雨 ZHR 124
2049年1月4日 象限仪座流星雨 ZHR 110
2050年12月15日 双子座流星雨 ZHR 107
2064年11月18日 狮子座流星雨 ZHR > 1,000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一千年来不少人声称目睹了月球表面发生的短暂闪光现象。直到CCD相机发展后,90年代末期才有科学家系统性研究此事件。西班牙团队MIDAS(Moon Impacts Detection and Analysis System)在3处天文台,分别使用数具14吋至40公分口径的望远镜,以及高敏感度CCD与自动检测软体,持续且系统性观测月闪事件。此画面为2018年7月17-18日,所观测到的事件,目前估计这两颗“流星体”与核桃的大小差不多,依据发生时段,它们很可能来自发生日期介于7/3~8/15之间的摩羯座α流星雨(α–Capricornids,001 CAP),而摩羯座α流星雨则是地球穿过169P/NEAT彗星尾巴的结果。

  研究人员表示,通过研究月闪事件,可以确定有多少数量与大小的流星体撞击事件,并推断出撞击地球的可能性,进一步了解地球附近的太空环境。

资料来源:ESA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

  英仙座流星雨(Perseid,007 PER)可说是最有名的流星雨之一,因为它不但数量多,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过,可说是流星雨中的「老忠实」,每年固定时间稳定出现,是非专业流星观测者最好的流星雨,也是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首。几乎整晚可见,且恰好在暑假期间,非常受到大家的欢迎。

  自英仙座流星雨母彗星Swift-Tuttle彗星于1992年11月通过近日点后,英仙座流星雨更是大放异彩。今年的英仙座流星大有看头,极大时估计天顶每时出现率(ZHR)可达110,8月12日与13日的午夜后至曙光前都是观测英仙座流星雨的黄金时段,午夜时其辐射点位于东北方地平线,曙光前升至约80度高。更棒的是,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适逢初三,辐射点升起时眉月早已落下,完全不会影响流星雨的观测!

1501917726111398.jpg台北天文馆同仁于2015/8/12凌晨4:05拍摄的英仙座流星雨流星影像。版权所有:台北天文馆

1501918788138722.jpg

台北天文馆设置于阳明山湖田小学的流星监测系统于2016年8月12日凌晨3:20捕捉到的英仙座流星雨之火流星身影。

  英仙座流星雨属于高速流星群,流星速度高达平均每秒59公里,其中45%有尾迹。由于英仙座明亮流星很多,所以即使在稍有光害的都会区,也能看到不少流星,如果在理想的观测地区,整个晚上甚至可能看见近千颗流星。

  一般出现的英仙座流星亮度约在二等以上,平均亮度为2.3等,和北斗七星相近,不过偶尔也会出现多彩的火流星,亮度直逼金星,即使在光害严重的都会区也很容易看见。

1533376472722147.png

英仙座流星雨的来源

  英仙座流星雨的母彗星是第109号周期彗星——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109P/Swift- Tuttle)。这颗彗星直径约26公里,绕太阳公转一周约需133年。它上一次回归时间是在1992年,下一次需等到2122年。当地球接近或穿越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的轨道时,彗星遗留在轨道上的细小残渣(称为流星体)会受到地球引力吸引而落往地球表面,造成英仙座流星雨。其他流星雨的成因也是类似,不过有些流星雨的来源不是彗星,而是小行星,如极大期在12/14前后的双子座流星雨便是如此。

1501919571697172.jpg

流星雨的成因与彗星有关示意图。图片版权:台北天文馆

  英仙座流星群曾在1991~1992年爆出400颗以上的数量;1990年代末数量已降成100左右。1990年代之后数量增多的主因就是母彗星于1992年的回归造成的。目前彗星正远离中,流星数量也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不过仍不容小觑。

  您可至美国航太总署(NASA)全天监测相机(network of all-sky cameras)网站观看监测相机捕捉的火流星画面。

与英仙座流星雨有关的神话故事

  希腊神话故事中,英仙座所代表的希腊神话故事人物柏修斯(Perseus)是天神宙斯(Zues)和阿尔戈斯(Argos)国王的女儿达那厄(Danae)之子。因有预言指出达那厄的其中一个儿子会对阿尔戈斯国王阿克吕修斯(Acrisius)不利,阿克吕修斯就干脆把达那厄藏在铜塔裡,不使人知道她的存在。结果却被好色的天神宙斯看到,趁达那厄熟睡时,化做一阵金雨与其交配,这才有了柏修斯。所以传说英仙座流星雨就是宙斯拜访达那厄的那阵金雨呢!

如何观察流星雨

  观测英仙座流星与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找一处空旷、没有光害的地点,向天顶方向观看,便可看见许多流星。如果要拍摄英仙座流星雨,可以将相机架设在稳固的脚架上,光圈开到最大,焦距调至无限远,并使用400度以上高感度,以B快门曝光即可。

  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遗留在轨道上的尘粒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而形成英仙座流星雨。其中,火流星与一般流星的数量比例大约是1比数十左右,在光害较严重的区域,亮度偏暗的一般流星不易看见,使可见流星数量减少。因此,观赏地点最好尽量挑选光害稀少的环境进行观察。其中,高山水汽少、光害少、空气透明度高,是最好的观察地点;其次为远离城市的乡村地区。海边因水汽含量高,易吸收星光,条件不如高山好。城市内的观赏条件最差。

  流星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并不固定也无法预测,观看时切勿只盯着天空某个固定的地方,以免错失他处出现的流星,所以最好是挑选视野开阔的地区,躺下后轻松扫瞄全天空即可。

  如果想要留下精彩的流星影像,可利用三脚架固定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影机,对准天空、按下快门后做长时间曝光摄影即可。一般数码相机可将感光度调高,并以延迟曝光模式拍摄,将更易捕捉流星,而不致会晃动相机使星点变形。

火流星超多的英仙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的流星速度中等(平均每秒59.6公里),亮度中等到偏亮(平均约2等),常带有残余的尾迹且常出现彩色的流星,此外,根据往年观测资料发现它是一年当中出现火流星数量最多的一群流星雨。以下为自2008-2013年观测到的火流星统计数量统计,火流星数量最多的就是英仙座流星雨(PER),其次为12月中旬的双子座流星雨(GEM)、猎户座流星雨(ORI)等。英仙座流星雨火流星最亮亮度平均约为-2.7等,双子座流星雨则为-2等,几乎比英仙座流星雨的还暗了近1个星等。

  美国NASA流星体环境研究室(Meteoroid Environment Office)研究员Bill Cooke指出:英仙座流星雨的火流星数量之所以这么多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它的母彗星也比较大的关系。

  因此,数量稳定,流星平均亮度高,发生在气温适宜的夏季,使得英仙座流星雨成为非常适合大众观赏的一群流星雨。

1501920053719109.jpg

全年各流星群的火流星数量统计图。

  下方是国际流星雨组织(IMO)汇整全球观测者报告的2014年英仙座流星雨数量随时间变化图。2014年在几近满月的月相影响下,ZHR最多时(ZHRMAX)仍达68颗,且亮度指标(r)达2.0,比原本预估的2.2还亮。由此可知,英仙座流星雨绝对是值得推荐观赏的天然烟火秀喔!

1501920853120568.png

英仙座流星雨的历史

  英仙座流星雨最早的历史记录出现在西元36年的中国史籍中,记录了超过一百颗流星,日本与韩国也分别在八至十一世纪有详细的记载,但十二至十九世纪则只有零星记录。八月流星之多早已为人所知,英仙座流星雨甚至有「圣劳伦兹之泪」之称,因为在每年八月十日的圣徒日时,在英仙座总有大量的流星出现,但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周期性出现的确认则是在1835年被记录。

  第一位对英仙座流星雨进行计数统计的是Eduard Heis,他在1839年统计每小时英仙座流星数量达160颗,自此之后,Heis与全球其他观测者每年都做类似的计数,至1858年止,历年来平均每小时出现数量为37~88颗,有趣地是,1861年突然激增至78~102,1863年更提高至109~215,到1864年数量仍高于平常。根据Giovanni Virginio Schiaparelli计算1864~1866年英仙座流星雨轨道的结果发现,英仙座流星雨极有可能和一颗周期120年的Swift-Tuttle彗星(1862 III)有关,因为每当这颗彗星接近近日点后,流星数量便有激增的现象。109/P Swift-Tuttle彗星最初是由Lewis Swift与Horace Tuttle分别于1862年七月发现的,当时它是一颗7.5等的彗星,9月初时升高至二等,彗尾长25~30度(北斗七星的六倍长),相当壮观!这也是人类首度发现流星雨和彗星之间的关联。

  到了二十世纪初,英仙座流星雨数量有降低的趋势,在1901~1910年间,Denning的统计平均每小时数量为五十颗左右,1911年更降到只有四颗,1912年也只有12颗。正当人们怀疑英仙座流星雨是否已经「寿终正寝」时,接下来的几年它却又恢复正常,并在1920年意外地发生大爆发,达到每小时两百颗以上!最令人不解的是,此时其母彗星在远日点附近!虽然英仙座流星雨1920年代有几年又陷入低潮,但是在1931年与1945年分别又达到每小时160颗与189颗的规模,后来一直到1960年代都没再发生异常现象。

  1973年,Brian G. Marsden预测Swift-Tuttle彗星将在1981年9月16.9日到达近日点(+/-1.0年),这个消息立即吸引了大批的观测者加入英仙座流星雨的监测行列。这项预测果然没有让人失望,英仙座流星雨从1966~1975年间的平均每小时65颗跃增至1976~1983年的90颗,1983年时最高甚至达到187颗过,虽然这次流星观测者算是大饱眼福,但彗星观测者却始终没有看到这颗神秘的Swift-Tuttle彗星。

  在1983年的高峰之后,英仙座流星雨又开始走下坡,1984年的极大期刚好在满月后一天,但荷兰流星协会仍然记录到最高每小时60颗。1985年,虽然没有月光的干扰,但数量已降至每小时40~60颗,1986年的情况也差不多。

  1990年代初,Marsden公布了新的预测,如果P/Swift-Tuttle彗星与1737年Kegler所观测的是同一颗彗星,那么它将在1992年十二月再度通过近日点,随后,Swift-Tuttle彗星在1992年二月被发现,但英仙座流星雨则到1993年才在欧洲出现极大,当时全球观测者蜂拥至中欧观测这次流星雨,果然不负众望地出现每小时200~500颗的惊人数量,这股高潮一直持续到1994年。

  自1860年代起,参与英仙座流星雨观测与记录者就不断增加,使得英仙座流星雨的记录相当丰富且完整,其中又以William F. Denning的记录最多,他在1869~1898年间,共记录了2409颗英仙座流星,是第一位测量出辐射点每日移动量的观测者。

  除了主要辐射点在英仙座η外,自1879年以来还有几个次群也都曾被记录过,例如Denning 就指出他曾在英仙座χ和γ同时观测到流星群,在次群中又以英仙座γ最活跃、最常被观测到的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除了η的主群与次群中最活跃的γ群外,还有α、β群,但出现时间非常短暂。以下是各次群的记录统计:
γ群:主要出现在八月十一至十六日间,辐射点为赤经41度,赤纬+55度,辐射圈直径约2度,流星数量随主群变化。
χ群:出现于八月七日至十六日间,辐射点赤经35度,赤纬+56度,辐射圈直径约2度,极大出现于八月九至十一日间。
α群:出现于八月七日至二十四日间,辐射点赤经51度,赤纬+50度,辐射圈直径约1.5度,极大出现于八月十二至十七日间。
β群:出现于八月十二日至十八日间,辐射点赤经47度,赤纬+40度,辐射圈直径约1度,出现数量不规律是英仙座流星群中最弱的次群。

  在最近三、四十年间的观测中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英仙座流星的亮度似乎在极大前比较亮,1953年,A. Hruska(捷克)发现在八月八日至十二日间出现的英仙座流星平均亮度约2.5等,但八月十二、十三日降到2.8等,十四、十五日更降到3.4等,1956年,Zdenek Ceplecha也观察到类似的光度降低现象:八月四至十日间平均亮度为2.68等,但八月十至十五日则降至2.94等,光度最高的时段反而发生在八月六、七两日的2.31等,十三、十四日为3.18等。虽然Hruska与Ceplecha 的观测结果似乎不尽相同,但从各方观测报告来看,两者的数据皆获得支持。1983年,另一支西班牙流星观测组织对英仙座流星雨的光度作了详尽的记录,结果比较接近Hruska的数据,在八月一日至十三日间,流星的平均亮度从1.75 逐日降至2.04等,之后在十四日降至2.19等,十五日2.52等,十七日2.77等,十九日2.92等,二十日为3.45等。英国流星协会主席Robert Mackenzie认为英仙座流星光度分布是受到流星体质量密度变化的影响。

  1986年,Paul Roggemans(比利时)在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十六日间共观测了1315颗英仙座流星,平均光度为3.10等,其光度变化大约是逐日递减10%,但有两个例外,一是八月五、六日与六、七日间,光度陡降至3.54 等,第二个是在八月九、十与十、十一日间,光度降至3.71等,从这组资料来看,似乎又较接近Ceplecha的说法。不论如何,从上述这些光度记录可知,英仙座流星雨的流星体分布并不均匀。

  另一项从最近三、四十年统计出来的结果发现,英仙座流星出现尾迹的比率相当高,这也是英仙座流星雨在古代即受到注意的关键之一。Miroslav Plavec研究了1933~1947年间8,028个英仙座流星,发现在1933年有尾迹的比率为45%,1936年为60%,1945年35%,1947年则为53.5%,从1931~1985年间将近六万颗流星记录来看,有尾迹的比例则为45%。自1860年代起,英仙座流星雨的轨道资料就一直比其他流星雨都要多且详细,尤其在最近几十年间,天文摄影与电波观测兴起,使得轨道要素的准确性更加提高。

1533379819882031.jpg

图说:英仙座流星雨(NASA/JPL)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极大期日期和辐射点位置都很相近的宝瓶座δ南支流星雨、南鱼座流星雨和摩羯座α流星雨可能其实是同一群,但流星数量都不多,综合结果也仅约每小时10来颗而已。约20:00到隔日天亮前可见,但今年适逢满月,受月光影响严重,这几群的流星本身亮度又不高,观测条件并不佳。

1532538966952474.jpg

南鱼座流星雨、宝瓶座δ南流星雨、摩羯座α流星雨辐射点位置漂移示意图。图片来源:IMO

南鱼座流星雨

  南鱼座流星雨(Piscis Austrinids,183 PAU)是每年固定发生的小流星群之一,发生时间介在7/15~8/10之间,今年预测极大期落在7/28,辐射点约于晚间20:30左右升起。 

  这群流星雨数量很少,多年观测所得平均ZHR仅约5颗,流星速度稍慢(每秒35公里),平均亮度低(4等以下),因此并不是很好的观赏目标,观测资料相当贫乏,关于这群流星雨的许多细节并不十分确定,甚至连上述ZHR~5的平均值可能都是高估了的。再加上对我国而言,南鱼座仰角偏低,受大气消光影响,可见流星数量更少,观赏条件不佳,不适合一般业余欣赏。由于这群流星大都偏暗,于肉眼观察不利,故想挑战此流星群者,建议可利用望远镜观测或录影观测方式进行记录。

宝瓶座δ南支流星雨

  宝瓶座Delta南支流星雨(South. δ–Aquarids,005 SDA)是每年固定发生的中型流星雨之一,发生日期一般介在7/12~8/23之间,今年预期极大期将发生在7/28,辐射点约在20:00左右升起。国际流星组织(IMO)建议在7/26~7/31期间的背景流星数量仅稍逊于极大期,也都适合观赏这群流星雨。

  此群流星雨预期平均ZHR仅每小时16颗,流星速度中等(每秒41公里),和南鱼座流星雨一样都亮度偏暗(4等以下),对我国而言仰角偏低,受大气消光影响较大,所以每小时可见流星数量可能只有零零散散的几颗。不过IMO建议可以小心的进行目视观测,能获取比较精确的辐射点位置等讯息。此外,也适合望远镜观测与录影观测的方式,有时候以电波观测方式也能侦测到数量不少的此群流星。

摩羯座α流星雨

  摩羯座Alpha流星雨(α–Capricornids,001 CAP)是每年固定发生的小型流星雨之一,发生日期介在7/3~8/15之间,今年极大期预计将发生在7/30~31,但其实这群流星雨相当散漫,很难确认极大期发生的确切时间,平均ZHR每小时只有5颗。不过流星速度虽极慢(每秒仅23公里),平均亮度中等(约3等),但偶尔会出现令人惊艳的火流星。辐射点约于20:00升起。 

  由于摩羯座Alpha流星雨的流星速度很慢,所以适合目视和录影两种观测方式来记录,并借以分辨来自宝瓶座Delta南流星雨和摩羯座Alpha流星雨的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