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17 月偏食(台湾地区可见月没带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北京时间2019/07/17的凌晨天亮前,将发生一场月偏食天象,沙罗周期第139号,地心所见最大食分0.6531,共历时5小时34分钟,本影食则历时2小时58分钟,非洲、西亚至印度洋全程可见,其他亚洲、欧洲、南美洲与澳洲等地可见偏食。台湾地区仅可见食分0.658(地表)的月没带食,即仅能见到部分月食过程,之后的过程因月球西沈而不得见,从初亏到月没的本影食时间仅1小时14.5分钟,从半影食始开始算起的时间则约2小时33.8分钟。当天月球位于人马座中,邻近土星与明亮的银河中心地区。台北天文馆邀请大家一起来观赏。

2019/7/17凌晨月偏食台湾地区可见的各阶段时间位置

过程 时间 方位角(°) 仰角(°) 说明
半影食始P1 02:42.1 224.4 27.0 月球开始进入地球半影,半影食阶段开始。本次月食开始。
初亏U1 04:01.3 236.9 13.5 月球开始进入地球本影,月偏食阶段开始。
月没 05:16 245.6 0 月球没入地平面而不得见。

注:
•方位角:正北=0度,正东=90度,正南=180度,正西=270度。
•日出:05:14,太阳盘面上缘切平地平面,即将显露于地面上。
•天文暮光:03:47,太阳位在地平面下18度,6等星开始消失,天色开始由全黑慢慢渗透曙光。
•航海曙光:04:18,太阳位在地平面下12度,已可感觉天色变亮。
•民用曙光:04:49,太阳位在地平面下06度,明显感觉天色大亮。
•台湾各地月没时刻约为05:15~05:31。

2019/7/17月偏食,月球移动轨迹示意图。

食分指月球进入本影的部分与月球盘面半径的比例,本次月偏食食分0.6531,意味着约有月球半径有超过一半进入地球本影中,换算成面积的话,则大约65%的月面进入地球本影内。食甚时的月球大致如下方图像,像不像是被咬了一口的大饼?

台北天文馆同仁周纪宇先生于2015/4/4拍摄的月偏食图像,食分约0.7,略比20119/7/17月偏食最大食分大一些。

不过,这次月偏食发生时,已经在曙光中,所以月亮进入地球本影的被食部分,明暗对比会比较微弱,观测与拍照时要注意。此外由上方路径图可见,本次月偏食发生时,是月球的北侧进入地球本影的难端中。这使得月面变化剧烈的部分主要集中在月海比较多的北缘一带,也就是「兔子」的臀背一带。(月面各主要地形名称及位置请点选此处观看。

为什么会发生月食?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白道」;跟着地球一起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称为「黄道」。月亮公转过程中,和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一直改变,地球上的人们会见到不同形状的月亮,称为「月相」或「月亮的相位」。月相变化周期即为农历(阴历)的一个月,约29.53天,亦称为一「朔望月」。

月相变化示意图。

太阳光照射物体时,会在物体背面形成阴影。由于地球是球形,且太阳体积比地球大许多,故地球阴影是圆锥形的,其中深灰色小圆锥称为「本影」,阳光完全无法抵达;浅灰色大圆锥称为「半影」,仍有一部份的太阳可以照射到此处。

月食成因。

我们所见的月光其实是月亮表面反射的太阳光,因此当月亮恰好处在地球的本影中,无法再反射太阳光时,古时人们觉得是因为「月亮被天狗吃掉了」,便将这种现象称为「月食」。若与月相变化图比对,可知月亮进入地球本影时,相当于「望(满月)」的位置,地球会介在月亮和太阳之间,因此只有在满月时,才可能发生月食。每年可能发生的月全食最多只会有3次,最少则连1次都没有;但如果连月偏食也计入的话,则一年的月食发生次数可多达5次。

然而,白道面和黄道面两者并不重合,而是有个约5°9'的夹角。当月亮在望的位置时,不一定会恰好落在地球阴影中;唯有位在白道面和黄道面的交点(节点)附近时,才有机会形成月食。故月全食发生有2个必要条件:(1)为月亮必须在望的位置,(2)月亮必须在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交点上;简而言之,就是月─地─日必须几乎成一直线。

因月球位置并不见得会恰好全部落在地球本影中,若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中,则为月全食;若仅从地球本影边缘通过,只有一部份月面被遮,则形成月偏食;若月球全部位在地球半影中,则为半影月食。半影月食的光度变化非常小,除非用比较灵敏的摄影器材或光度观测仪器,否则不太容易用肉眼看出变化,所以一般都不做预报。

如何观察月食?

★肉眼观看

月食相当容易观察,仅需凭借双眼,以最舒服的姿势、轻松观看月亮即可。本次月偏食发生时,月球已在西方天空,渐渐西沈,所以挑选的观测地点,最好是西方没有障碍物遮蔽的地方。

2019/7/17月偏食,台北地区所见各阶段的方位和仰角示意图。

由于本次月偏食发生时,月球是从地影的南侧通过,故以肉眼观看时,月球北方边缘的明暗与颜色变化会比南方边缘大;对于面朝西方站立的观测者而言,要注意观察月亮的右下角的变化。进入地球本影的部分会呈现红色调,但因已进入曙光时间,所以红色的对比会比较不明显,天文摄影时也要小心调整对比和曝光时间。

除了进入本影的部分要注意红色调之外,在月面的本影与半影交界之处颜色相当特别,这是因为地球大气平流层内的臭氧层吸收红色阳光,使照射到月面上的阳光只余蓝绿色光芒而造成的「绿带」,以摄录像方式,更容易看到这个绿带的存在。相关图像与解释,可观赏台北天文馆科学视频:色彩缤纷的月全食

★摄录影

月食摄影基本配备是相机、三脚架与快门线,挑选视野辽阔、没有路灯或建筑物等光害或障碍物干扰的区域,摄影效果会比较好。相机或录像机必须利用脚架或其他物品固定相机后,如果没有快门线者,建议开启自拍功能来拍摄,以免因手按压快门,让图像晃动而显得模糊不清。所有摄影项目均请关闭闪光灯功能。

(编辑/台北天文馆张桂兰)

生成海报
(本文共有8人浏览过,今日共有1人浏览过,欢迎多加利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