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88号小行星尽女星(88 Thisbe)于2018/7/20的12:48冲,位在人马座,距离约1.324AU,亮度则达+9.7等,整夜可见。需用口径约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以天文摄影方式才比较容易将其身影呈现出来。

1531751463252419.png

2018/7/20晚上21:00,尽女星所在位置示意图。

  尽女星小行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偏外侧,平均直径约201公里(其他观测方式有得出207公里至232公里不等的结果);事实上虽然它是第88颗发现的小行星,可是它却是主小行星带中第13大的小行星。绕太阳公转一周约需4.6年,自转一周约6小时,属于B型小行星,即与智神星类似、较罕见的碳质小行星。

  1866/6/15由美籍德国天文学家彼得斯(Christian Heinrich Friedrich Peters)发现的。其名Thisbe来自罗马预言中的女主角之名:在诗人奥维德(Ovid)的名作「变形记(Metamorphoses)」中,Thisbe和Pyramus是一对因家族纷争而命运多舛的恋人,罗密欧与茱丽叶的故事或许就是从变形记而来。Pyramus后来被采用为1990/10/13发现的小行星1990TH7的正式名称 「14871 Pyramus」,但尚未议定正式中文名。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太阳系矮行星之一的冥王星于2018/7/12的18:04达到冲的位置,即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冥王星分别位在地球两侧、赤经相差180度的位置。此时是一年中冥王星离地球最近、最大、最亮的时候,且整晚可见。

  由于冥王星的轨道离心率较大,即比较椭长,自1989年9月5日通过近日点之后,冥王星现在正在逐渐远离太阳的路途上,因此即使每年即使到达冥王星冲的年度最佳观赏期的时候,也因为冥王星和地球的距离一年比一年远,亮度也一年比一年暗。今年冥王星冲时,亮度仅有14.4等,业余望远镜中看起来与一般星点几乎没啥差异,但透过间隔一段时间拍摄的影像,可以看出它移动的迹象来确认冥王星的存在。

  然而,冥王星目前位在人马座,距离远在32.59AU之外。虽然已经慢慢离开众星云集的银河中心地带,但此处恒星数量还是不少,冥王星穿行于此,很容易受到众星干扰,得花费一些心思,才能从一堆恒星中将冥王星分辨出来。

1531404464508138.jpg

2016/7/23冥王星7天移动影像 @台北天文馆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2018/6/20,第4号小行星灶神星(4 Vesta)到达冲的位置。灶神星是所有小行星中最亮的,本次冲时的亮度达+5.7度,几乎是它最亮的时候,用双筒望远镜或简单的天文摄影就可以观察。位于人马座,邻近土星之处,整晚可见,较佳观察时间为20:10~3:30之间,距离则约1.148AU左右。海后星、颖神星也在恰在近期到达冲时刻,位置与灶神星相去不远,可尝试一并观测。

2018/5/1-7/31的灶神星轨迹示意图。

2018/5/1-7/31的灶神星轨迹示意图。


  国际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由于体积庞大,轨道高度不高,所以当它从太阳或月亮前方通过时,在明亮的日面或月面衬托下,可以看到ISS剪影通过日面或月面,相当有趣。由于ISS体积大小有限,所以每次ISS凌日或凌月发生时,在地球上只有很窄的区域能见到,亦即:下方各预报图中的蓝色带状通过的地点才可见ISS凌月现象,红色带状则是ISS凌日可见地带,蓝带或红带以外区域不可见。而每次凌月凌日事件给予的星数(★)愈多者,表示ISS所见的视直径相对于日面或月面愈大,观测条件愈好。

  不过提醒大家:观赏ISS凌日等同于太阳观测或日食观测,必须在望远镜前方加装专用太阳滤镜,才能透过望远镜观赏或拍摄,或是利用投影方式进行观察,以免造成眼睛受损。ISS凌月则没有像太阳那样的限制。

  以下为透过ISS TRANSIT FINDER 网站所获得之台湾地区在2018/06/20的ISS凌日预报,其中:

时间:2018/06/20 07:17-07:18 
星数:本次的ISS凌日发生时,ISS轨道高度偏高,ISS视直径偏小,发生时间在清晨日出后不久,仰角仅有20度左右,且只有台湾本岛最南端可见。故凌日星数为★。
ISS视直径~29″; 
ISS距离:~938 km
凌日带宽度:~10 km
可见ISS凌月时间:~ 1.3 sec
主要可见地区所经县市:屏东恒春(垦丁-鹿寮溪口)。 
更详细的资料与经过地区地图,可直接点选ISS TRANSIT FINDER网站观看。(https://transit-finder.com/

1529226391363734.jpg

1529226561955740.jp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2018/6/17,第9号小行星颖神星(9 Metis)通过冲的位置,距离地球约1.664AU,位在蛇夫座脚部至人马座茶壶壶嘴之间,整晚可见,但因位置比较偏北,较佳观察时间是午夜前后的21:00~02:40间。亮度仅约+9.7等,需使用口径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或配合天文摄影方式才比较容易找到它的踪迹。

  除了颖神星之外,近期抵达冲的位置的还有土星、灶神星和海后星,它们的位置都在附近,可试着都找找看。小行星在天空中移动的速度比行星快,行星又比一般恒星快,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对着同一天区拍摄,从中寻找移动天体,就可以找到这些小行星。

1529133950907782.jpg

  颖神星是由安德鲁·格雷厄姆于1848年4月25日发现,是他发现的唯一一颗小行星。它也是唯一一颗在爱尔兰观测发现的小行星。名称的由来是神话中的提坦女神和海洋女神墨提斯,是忒提斯和俄刻阿诺斯的女儿。中文译名来源于清代李善兰翻译的《谈天》一书。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2018/6/15,第29号小行星海后星(29 Amphitrite)冲,位在天蝎座尾巴至人马座之间,非常接近银河中心所在方向。距离约1.72AU,整晚可见,但较好的观察时间是午夜前后的21:50~02:00间,仰角比较高,较易观察。 亮度仅约+9.5等,需使用口径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或配合天文摄影方式才比较容易找到它的踪迹。

  海后星于1854年3月1日发现。海后星位于小行星带,直径为212.2公里,质量为1.0×1019千克,公转周期为1491.013天。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

2018木星冲

  木星在2018/5/9的8:39通过「冲」的位置。本次木星冲时,亮度-2.5等,在天秤座,视直径43.8",距离约4.40AU(天文单位)。肉眼可见亮点,望远镜下可见平行的明暗条纹及较亮的几颗卫星,还有机会可观察著名的大红斑和其他云系特征。

  台北天文馆特别于5月12日晚间19时至21时开放第二观测室,让大家透过高倍率的专业天文望远镜仔细观赏这颗美丽的行星,机会难得千万别错过!

  今年的冲最特别的地方,是在冲当晚19:20-21:40期间,可见木卫二(Europa,欧罗巴)和它的影子从木星北半球通过,称为「凌木」,这段期间的大红斑则在相对应的木星南半球上;由于逢木星冲,木卫二和它的影子的位置差距很少,几乎重叠,所以整个木卫二和木卫二影凌木的过程比往常短,有望远镜的同好们不妨拍摄下这个过程,会很有趣喔!

1525870965997200.jpg

2018/5/9晚上20:00,木星在天空中的所在位置,以及望远镜下所见木星与其较亮卫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何谓「冲」?

  「冲」是指以地球为中心,地球轨道以外的天体和太阳分别位在地球两侧、相差180度之处,通常是一年中,地球轨道以外天体最接近地球、最大、最亮且整夜可见的年度最佳观测位置。 其中,地球轨道以外的天体,包含火木土天海等行星,以及小行星和彗星等太阳系小天体。

如何观察木星

  木星在5/9冲的时候,视直径约44角秒,相当于满月直径的2.4%,若将木星和月亮放在天空中一起比较,大约就是一颗软式棒球和一粒芝麻的大小比例。所以如果仅是用肉眼看的话,只能见到一颗亮白色的星点,木星约在傍晚18:00之后从东南方升起,约子夜0时前后过中天(通过最高点,或者说是通过子午线),凌晨5:30左右从西南方没入地平面。

  不过,不是只有冲的当天能观察木星,在冲前后数十天都是观察木星的好时机,甚至在10月底之前都能在日落后的西方天空观察到木星,只是距离冲的时间愈远,木星的亮度和视直径都会减少。

  透过小型望远镜可以观察木星表面的明暗条纹及其较明亮的卫星;若用口径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观察,还可见到木星表面著名的大红斑,甚至是其他云系特征。

1525873042153269.jpg

木星条纹与大红斑

  望远镜下最明显的木星特征就是平行于赤道的明暗条纹,亮者称为「区(Zone)」,暗者称为「带(belt)」。
  形成原因不明,有理论认为区为气流上升所在,带为气流沉降所在。
  大红斑是位于木星南赤道带边缘逆时针旋转的反气旋特征。
  自转一圈约6地球日或14木星日。
  直径东西约24000-40000公里,南北宽约12000-14000公里,大小相当于2-3个地球。不过观测显示目前大红斑正在缩小中。
  约350年前的1665年,卡西尼(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和虎克(Robert Hooke)即已发现大红斑。有科学家估计还能继续存在数百年之久。
  之所以呈现红棕色,可能是因为大红斑内的风会将氨(NH3)和乙炔(C2H2)等冰粒传递到比一般大气高度还高的地方,让这些冰粒暴露在更强的太阳紫外辐射中,从而被紫外线分解的结果。

木星卫星

  迄今已知的木星卫星共有67颗,是太阳系中卫星数量最多的行星。 木星卫星的英文名字为天神宙斯的情人、爱慕者或他的女儿。
  其中最大的4颗木星卫星分别为木卫一(埃欧,Io)、木卫二(欧罗巴,Europa)、木卫三(加尼米德,Ganymede)和木卫四(卡利斯多,Callisto) ,伽利略于西元1610年1月7日首次透过望远镜发现,故又称为「伽利略卫星」。
  经长期观测,伽利略发现这些木星卫星环绕木星公转,而非「地心说」认为所有天体都是绕着地球转的说法。 这项发现不仅证明其他行星也可以有卫星,也成为支持哥白尼「日心说」的证据之一。

司法星冲

  15号小行星司法星(15 Eunomia)在2018/5/9的2:24通过「冲」的位置,即以地球为中心,司法星和太阳在地球两侧,赤经经度相差180度的位置。此时司法星位在木星以南的半人马座中,距离约2.132AU,整晚可见,但比较好的观察时间是在午夜前后的21:10~01:40之间,仰角比较高,较易观察。可惜亮度仅约+9.8等,需使用口径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或配合天文摄影方式才比较容易找到它的踪迹。

1525872356108583.jpg

天琴座η流星雨极大期(ZHR~3)

  天琴座η流星雨(η–Lyrids,145 ELY)是每年固定发生的小流星群之一,发生时间一般在5/3~5/14之间,今年极大期预测落在5/9。 不过由于平均ZHR仅有3颗,流星昏暗,速度中等(每秒43公里),比之偶发流星还不如,状况不甚讨喜,且月相逢下弦,下半夜严重受到月光影响,观察条件并不好。 因此不推荐一般业余欣赏。(注:η为希腊字母,读为「Eta,伊塔」)

1525872871635583.jpg

  天琴座是夏季星座之一,天琴座Eta流星群的辐射点位在天琴座和天鹅座翅膀之间,在此时节,几乎整夜可见。

  这群流星雨发现的时间相当晚,近几年才正式列入国际流星组织(IMO)的预报项目中。 根据往年观测资料,流星雨专家推测这群流星雨的母彗星可能是C/1983 H1 (IRAS-Araki-Alcock)。

  由于这群流星雨很微弱,近年的观测资料几乎全部是录影观测的结果;所以有兴趣对这群流星雨进行观测的人,或许也准备做录影观测为佳,不过IMO建议利用望远镜在辐射点附近做窄视野的观察也不错,只是要小心分辨天琴座Eta流星群和偶发流星之间的差异。

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地址: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11160基河路363号
电话:(02)2831-4551,传真:(02)2831-4405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7号小行星虹神星(7 Iris)将在北京时间2017/10/30的12:02到达冲的位置,即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虹神星分别位在地球两侧、赤经经度相差180度的地方。此时是虹神星在最接近地球且最亮之时,亮度约+6.8等,距离地球约0.844AU(天文单位),位于白羊座方向,整夜可见。虽然利用双筒望远镜可以看到,但毕竟亮度恰在双筒可观测的边缘,所以建议最好还是使用口径8公分以上的望远镜,配合天文摄影方式进行观察,持续一段时间后,在视野里相对于其他恒星会缓缓移动的那颗,应该就是虹神星了。

1508426293227957.png

  英国天文学家欣德(John Russell Hind)是在1847年8月13日于格林威治天文台发现虹神星的,是第7颗被发现的小行星。虹神星之名来自希腊神话中的彩虹之神伊丽丝(Iris),神话故事中,她被视为神的信使,利用彩虹向人们传递神的讯息,尤其是天后希拉;因此西方语言中,「Iris」有时也可用做「信使」的代名词。也因为虹神星是最早发现的小行星之一,它拥有自己的天文符号虹神星的天文符号。,其形状便是来自它彩虹的神话传说。

  虹神星位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里,远日点距离约2.94AU,近日点距离约1.83AU,绕太阳一周约需3.7年,自转一周则仅需7.1个小时。它的平均直径约200公里,属于成分以硅质岩石为主的S型小行星,表面反照率可达0.277,意味着照在它表面的阳光,约有1/4可以反射回太空,这使得它的平均亮度达+7.8等(约与海王星在冲的亮度相当),成为主小行星带里继灶神星(4 Vesta)、谷神星(1 Ceres)和智神星(2 Pallas)之后第4亮的小行星。今年的虹神星最特别之处是它冲的时候,恰好也在它的轨道近日点附近,所以本次冲几乎是它近年来最亮之时,比今年的智神星和谷神星都还要亮。

  此外,由于轨道因素的关系,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很接近火星;下一次接近火星的时间会在2054年11月2日前后,届时它距离火星仅有0.4AU而已。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vtype_3.jpg vtype_4.jpg

  2号小行星智神星(2 Pallas)将在2017/10/29的7:38冲,即以地球为中心,智神星和太阳分别位在地球两侧、赤经经度相差180度的地方。此时的智神星亮度约+8.2等,距离地球约1.7AU(天文单位),位在波江座中段的方向,整晚可见,但子夜前后仰角高,观测条件较佳。由于此处的恒星稀疏,比在恒星拥挤区更容易观察到它。可利用口径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或是透过比对间隔数天拍摄的同天区影像,就可以找到它。

1508415043925334.png

2017/10/29的凌晨0时,智神星所在位置示意图。
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件产生。

1508415468447335.jpg  发现于1802年3月28日的智神星(Pallas),是人类第2颗发现的小行星,故编号为2号小行星;其实刚发现时,被人们当作是「行星」,后来因陆续发现多颗类似的天体,且后来估算出的体积与质量并不如一般的行星那么大,所以后来才被归类为小行星。但是,继小行星主带最大的天体谷神星被列为矮行星之一后,目前智神星也被列为矮行星的候选者之一。

  其自转一周约需7.8小时,虽然比不上行星,但由于直径高达582km × 556km × 500km,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主带的所有小行星中,体积是第二大的,但以质量来比较的话,却比灶神星(4 Vesta)还小一些。此外,从右方影像中可见:智神星的形状并不是对称的球形,而是有点不规则,事实上,它是太阳系已知所有形状「不规则」的天体中,体积最大的。

  在还没有自动望远镜搜寻而大量发现小行星之前,或者说,在前1000颗小行星发现的年代里,智神星在众小行星间相当突出,原因在于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倾角比一般主带小行星大许多,达35度左右。虽然在已发现数十万颗小行星的现在,轨道倾角大已经是个常态,可是小行星主带内的小行星,公转轨道绝大多数还是在黄道面附近,也就是轨道倾角几近于0,因此智神星的35度倾角就显得很怪异了。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1507733835850483.jpg  天王星是第一颗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也是离太阳第7远的行星。它于2017年10月20日的1:35到达冲的位置,也就是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天王星在地球两侧、赤经经度相差180度的地方,此时几乎是它一年中最接近地球之时,因此也是它一年中最亮、视直径最大之时,且整夜可见。

  本次天王星冲时,位在双鱼座方向,亮度+5.7等,距离地球约18.91AU(天文单位),建议用双筒望远镜或天文摄影配合星图的方式来观察这颗蓝绿色调的行星。我国比较适合的观察时间是在傍晚19:00以后至隔日凌晨4:00左右,其中在午夜23:30-24:00前后过中天时仰角最高,大气消光效应最少,最适合观察。

  不过因为天王星很远,虽然冲的时候是视直径最大的时候,不过也只有3.7角秒而已,在一般业余望远镜中,顶多只能看到比一般星点「肥」一点的样貌,比较难看到它的盘面,更遑论它的表面特征。所以观察天王星的重点就是:颜色,以及它相对于恒星的位置会慢慢移动。

  以上内容由台北天文馆提供,「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收录,欢迎多加利用。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vtype_3.jpg vtype_4.jpg

  第89号小行星淫神星((89)Julia)冲,即以地球为中心,淫神星和太阳分别位在地球两侧、赤经经度相差180度的地方。此时淫神星距离地球约1.102AU(天文单位),亮度达+9.0等,位在飞马座方向,离飞马ζ星(雷电一)很近,整夜可见,需利用口径10~15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或天文摄影方式来寻找。

1504618965987957.png

2017/9/6,89号小行星Julia所在位置示意图。
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件产生。

  淫神星位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中,于1866年8月6日由法国天文学家édouard Stephan发现。它的直径约150公里,绕太阳一周约4.07年,有很明显的硅酸盐(silicate)矿物的光谱特征,所以属于所谓的S型小行星。

  它的名称Julia源自Saint Julia of Corsica(法国科西嘉岛的圣朱利亚),又被称为迦太基的圣朱利亚,是被宗教迫害而为基督教殉教的处女烈士,死亡日期可能在西元439年以后。科西嘉人视她为守护神之一。

  以上内容由台北天文馆提供,「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收录,欢迎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