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破解银河系发展之谜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团队利用ESA盖亚太空望远镜(Gaia)及中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数据,确认银河系发展时序,并发现银河系的“厚银盘”早在130亿年前就开始形成了,比先前想法早约20亿年。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期刊。

  银河系主要部分可分银晕和银盘,银晕在外围由古老的恒星所组成。银盘则分为薄银盘和厚银盘,薄银盘包含大部分盘面上的恒星;厚银盘则比薄银盘厚两倍多,但半径较小。为了了解银河系发展的时序,天文学家必须确认恒星的年龄。但恒星年龄无法直接测量,必须以恒星的特征与恒星演化的模型相比较,来推断其年龄。由于宇宙诞生时,几乎只有氢和氦,其他元素是恒星内部制造,并在生命结束时炸回太空,因此,较老的恒星其金属(重元素)丰度较低。研究团队使用盖亚EDR3 数据得到恒星的亮度和位置,另外使用LAMOST提供光谱而得到金属丰度,如此获得25万颗恒星的年龄,这些恒星大多属于次巨星(subgiant star)。次巨星是恒星生命中相对短暂的演化阶段,属于较容易被确认年龄的恒星。

  通过鉴别不同区域的次巨星,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银河系形成分两阶段。早期阶段形成了银河系的厚银盘和银晕,晚期阶段则形成了银河系的薄银盘。第一阶段在宇宙年龄仅8亿年时开始,厚银盘先开始形成恒星,内侧银晕的恒星也开始聚集在一起。之后在110亿年前,一个名为Gaia-Sausage-Enceladus的矮星系与银河系合并,它触发了更多新生的厚银盘恒星。研究团队的分析表明,与Gaia-Sausage-Enceladus矮星系合并不但引发的大量恒星形成,还继续形成厚圆盘的恒星,直到80亿年前气体耗尽后,厚银盘才停止形成。此时银河系周围气体聚集到一个更薄的盘面上,薄银盘逐渐向两端延伸,一直持续至今。研究团队认为:天文学很难为我们所在星系提供可靠的日期。这项研究成功地建构出银河系早期的时间表,对于认识和理解银河系演化史非常重要。(编译/台北天文馆研究员李瑾)

银河系示意图。Stefan Payne-Wardenaar / MPIA
银河系示意图。Stefan Payne-Wardenaar / MPIA

资料来源:Tech Explorist

生成海报
(本文共有2人浏览过,今日共有1人浏览过,欢迎多加利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