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1498143562645282.png  小行星是太阳系中的浪子,从数公分到上百公里的岩质天体,和地球一样绕着太阳公转,但偶然有些近地小行星闯入地球势力范围,可能撞击地球而造成局部或全球性的灾难。天文学家认为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事件可能就与直径约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有关,而最近一次的2013年2月15日的俄罗斯车里雅宾斯的陨石袭击事件也不过是颗直径仅15公尺左右的小行星肇的祸。

  为了纪念1908年6月30日,近期历史中地球遭受的最严重的小天体袭击事件——西伯利亚通古斯事件(Tunguska event),并提醒世人要注重小行星可能带来的影响,保护我们的行星和家人与社群不受小行星的威胁,因而在英国音乐人兼天体物理学家布莱恩·梅(Brian May)与电影导演兼制片人Grigorij S. Richters的倡议与推动下,并获得超过100多位太空人、科学家、技术专家和艺术家的支持与声援,自2014年12月3日决议,将每年的6月30日定为「国际小行星日(Asteroid Day)」。

  Richters等人于2014年初拍摄了「51度北(51 Degrees North)」这部有关小行星撞击伦敦事件的科幻片,不仅希望能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小行星的特性与危险,并希望借由影片呼吁加强对小行星的搜寻检测与预防。

  2015年6月30日是第一届国际小行星日,全球共有90多起相关活动。今年的国际小行星日持续办理,欢迎大家的加入喔!相关细节请参见国际小行星日官方网站

  台北天文馆与台湾各界共同参与这个国际性的活动,特地于2017/6/24下午2-4时办理「危险!? 地球周围的近地小行星」专题讲座,由中央大学林忠义博士主讲;另于6月底至7月办理小行星特展,欢迎一同加入喔!活动地点:台北市士林区基河路363号。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vtype_3.jpg vtype_4.jpg 

  第6号小行星韶神星(6 Hebe)预定在2017年6月26日到达它这次会合周期内最接近地球的时候,届时与地球的距离约仅1.539AU,亮度估计约9.5等,建议使用口径10-15公分以上的望远镜配合天文摄影或录影工作,比较容易观察到这颗小行星。

201706250415-ura-rin-occult.png

2017/6/15-2017/7/31的韶神星移动轨迹示意图。

  韶神星是第六颗被发现的小行星,在1847年7月1日,由德国业余天文学家卡尔·路德维希·亨克(Karl Ludwig Hencke)透过他的私人天文台发现的。Hebe之名来自希腊神话中的青春女神之名,不过这个名字并不是亨克提出,而是由另一位着名的天文与数学学家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所建议的。

  韶神星位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中,是主小行星中最大的小行星之一,由其质量占了主小行星带总质量的0.5%就可见一斑。不过,它的密度,达3.81±0.26 g/cm³,这在太阳系众天体中算是比较大的了,与月球(3.34)和火星(3.93)相当,所以即便它的质量很大,可是其大小仅约205×185×170公里而已。它自转一周约需时7.3小时,表面反照率约0.268(这表示照到小行星表面的阳光有约26.8%会被反射回太空),这让它成为继灶神星(4 Vesta)、谷神星(1 Ceres)、虹神星(7 Iris)、智神星(2 Pallas)之后,主小行星带第5亮的小行星。

  近年研究显示:韶神星很可能是H型普通球粒陨石(高铁群球粒陨石)的来源,有可能是韶神星被其他小行星撞击后产生的碎片进入接近地球的公转轨道而成为近地小行星,之后一部份近地小行星又因受到撞击而有部分碎片调落地球的结果。H型球粒陨石是所有已发现并记录的地球陨石中所占比例最多、最常见的,大约有40%均属此类。

  以上内容由台北天文馆提供,“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收录,欢迎多加利用。

转载自微信订阅号:天文茶餐厅
作者施韡:来自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建设指挥部

这两天一个小行星莫名走红网络,他有个萌萌哒怪怪哒名字——“星行小”!

等等,“星行小”小行星?这是什么鬼?怎么让我想到了“孙行者……者行孙……”?

  原来,这是“第一颗”被确认的逆行小行星,所以天文学家就把小行星的英文单词 Asteroid 倒过来,把它叫做 Dioretsa ,而国内的天文同行也顺其自然地把它亲切地唤作“星行小”了。有人说好可爱,有人说好任性,有人说太有趣,有人说太随意。今天我们就来八一八“星行小”的卦!

Dioretsa在星空背景中的视运动轨迹,主要是自东向西(从左到右),与其他行星相反(来源:aerith.net)


首先,泼一盆凉水——这颗小行星早在2003年5月1日就被命名啦!所以不算新闻,只不过当时可能没人留意到吧。


其次,这颗小行星还真的很特别。它的轨道半长径23.82天文单位,近日距2.40天文单位,远日距45.25天文单位(冥王星48.871天文单位),公转周期116年,轨道偏心率达到0.89896(偏心率为0时轨道是圆,偏心率等于1时轨道是抛物线,偏心率大于1时轨道是双曲线,地球为0.0167,冥王星为0.2447)。轨道倾角160.4°,超过90°,说明它是“逆行”的,并且几何上与黄道面呈现约30°的倾角,相较之下,冥王星的17°算是比较“客气”的了。这颗小行星呈现出类似彗星的轨道。它难道是一个没有彗尾的彗星?还是被别的小行星撞出小行星带的?至少目前不得而知。

最后,我们来说说怎么给小行星命名吧。小行星是唯一可以由发现者自由命名的天体,注意不是以发现者名字命名。


第一步,发现后获得临时编号。格式为年份(YYYY)+两位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下标)。如我们的“星行小”朋友是由林肯近地天体研究项目(LINEAR)于1999年6月8日发现的(事实上1998年6月16日斯图尔德天文台已经看到过它),它获得一个临时编号1999 LD31,其中第一个英文字母L表示6月1-15日期间,第二位英文字母D代表序号为4,31表示经历了31次字母表(除字母I外共25个字母)的循环,D31合在一起表示经过31轮还余4,即31×35+4=1679,表示1999年6月上半月发现的第1679颗小行星。


小行星临时编号字母对照表

第一个英文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1/1-1-15 1/16-1/31 2/1-2/15 2/16-2/29 3/1-3/15 3/16-3/31 4/1-4/15 4/16-4/30 5/1-5/15 5/16-5/31 6/1-6/15 6/16-6/30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7/1-7/15 7/16-7/31 8/1-8/31 8/16-8/31 9/1-9/15 9/16-9/30 10/1-10/15 10/16-10/31 11/1-11/15 11/16-11/30 12/1-12/15 12/16-12/31
第二个英文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阿拉伯数字下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n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5×n


第二步,持续观测以确定其轨道根数。


第三步,获得永久编号。1999 LD31小行星现在就可以叫20461号小行星了。(怎么感觉反而有点low了……)


第四步,等待发现者提议,或发现者同意别人的建议后提出命名申请。Dioretsa(姑且叫“星行小”)这个别出心裁的名字就是由K. Kitterman和S. Cooksey两位建议的。不是所有的小行星都需要命名,目前发现了70多万颗小行星,大概只有大约5%获得了命名。


第五步,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获半数支持则通过。这个名字必须是不重复、无歧义、不会令人“不适”、能发音、不超过16个字母的单个英文单词。Dioretsa貌似还真的能发音!


第六步,额外的一步,中文名字的获得。由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研究议定一个比较合适的中文名字。什么谷神星、灶神星、婚神星、妊神星、阋神星、灵神星都出自这帮牛掰的老专家之手。但是越来越多的小行星不是以诸神命名,因此现在多采用音译。由此看来我们的Dioretsa是不是应该叫“迪奥瑞特萨”?要不还是请老先生们也任性一把,采纳了“星行小”的名字吧。


元芳,你怎么看?


关于逆行小行星

  搜索了国际小行星中心数据库,如果把轨道倾角(inclination)大于90°的都算作逆行的话,目前已经发现了85颗之多,其中1999年6月上半月一前一后就发现了两颗(1999 LD31 和 1999 LE31),只是1999 LD31抢得有幸摘得第一,因此被命名为 Dioretsa,也是目前为止这85个逆行小行星中唯一被命名的。特此更正!


  2017年4月19日直径约650米的小行星2014 JO25将近距离飞掠地球。不过美国宇航局(NASA)表示,尽管其块头大,但不会对地球造成威胁,因而不用担心。NASA周四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小行星运行轨道将与地球运行轨道交叉。届时小行星2014 JO25与地球相距约180万公里,约为4.6倍的地月距离。天文学家表示,这是小行星2014 JO25近500年来最接近地球的一次。NASA预计, 如果要观测下一次同样大小的小行星飞掠地球的壮观天象,可能要等到2027年。

}GQ)ZOJDSUQ3ZFV]3XNDWTV.png

  4月19日,它将从太阳的方向靠近地球,最大亮度约11星等,夜间使用小型天文望远镜就能看到,但只有一两天的机会,它就会快速离开;然后继续掠过木星,再掉转方向,朝太阳系中心飞去。


观看影片:危险的小行星(上海教育电视台)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 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金星和月球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金星合月」,通常是一个农历月之中,金星和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

  2017/3/1的凌晨3:59金星合月,地心所见的金星位在月球以北10.3度的地方。但此时的金星和月球都在地平面下而不得见。可在2/28或3/1的傍晚约18:00以后朝西边仰角约20-30度高的天空观看,大约20:00左右就已经贴近地平附近。

  金星亮度亮度-4.6等,月亮则是月龄2-3左右的眉月,估计眉月的亮度大约是-9.7等左右。这两者都很明亮,只要西边地平附近没有太高的建筑物、山脉或树木遮蔽的地方,都能欣赏金星与眉月接近的景象。

  不过本次眉月和金星之间的距离算是比较远的,2/28傍晚两者相距约15度,3/1则相距约10度,不适合用双筒望远镜或一般望远镜观赏,景致也不如前两个月那样夺人眼球。

201702281830-VEN_MOON.png

201703011830-VEN_MOON.png

2017/2/28和3/1傍晚18:30,金星和眉月接近示意图。
以上示意图Stellarium软件产生。

  根据天文学家估计,近地小行星2017 DJ16将在北京时间2017/3/1凌晨5:55近掠地球,离地球最近时仅有0.01045AU,相当于地月平均距离的4.1倍左右。无撞击威胁,所以不用担心。(地月平均距离(LD)=384,400公里)

  这颗小行星属于阿波罗型近地小行星,直径估计约为31公尺,绕太阳一周约1.49年。不过它在最接近地球的这段时间,亮度也仅有18-19等左右,必须使用大型望远镜才能观测,不适合一般业余观赏。


  优酷视频:危险的小行星(上海教育电视台)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 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台湾」在哪里?当然就是在地球上亚洲的东南方;不过您可能不知道,其实天上也有个台湾呢!「台湾小行星」是一颗太阳系小天体,它将在2017年2月19日通过与地球最近点,距离地球约1.775天文单位(AU),相当于2亿6,550万公里。当晚「台湾小行星」在狮子座,与明亮的一等星轩辕十四相距仅约2.4度左右,可惜它并不明亮,亮度仅约16等,必须以口径30公分以上的天文望远镜,在无光害处以摄影的方式才能观察记录到。

  台湾小行星于1964年11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但后来发现其实早在1938年就曾被观测到。国际天文组织将它编号为第2169号小行星,记为(2169)Taiwan。「台湾小行星」位于火星与木星间的小行星带中,以4.66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直径约19公里,自转一周约7.25小时,是一颗含碳比例较高的C型小行星。

201702192000-2169Taiwan.png

2017/2/19的20:00,台湾小行星所在位置示意图。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 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第16号小行星司宁星(14 Irene)将在北京时间2017/2/18的20:33达到冲的位置,此时小行星位于狮子座「后脑杓」附近,亮度约8.5等,距离地球约1.239AU,是近几十年来这颗小行星离地球最近、最亮之时,日落后见于东方,日出前沉没于西方,整晚可见,不过午夜前后仰角最高,观察条件最好。建议使用双筒望远镜或口径8公分以上的望远镜,以天文摄影的方式来观察记录,然后比对星图来找出这颗小行星,或比对间隔一段时间拍摄的系列照片,从中寻找移动天体,就能找到它的身影。天文学家估计,一直到3月底之前,司宁星的亮度都在8.5等左右,可观察期很长。

201702182100-14Irene.png

2017/2/18晚上21:00,司宁星所在位置示意图。
以上示意图Stellarium软件产生。

Symbol_14_Irene_vectorization.svg.png  英国天文学家John Russell Hind于1851年5月19日发现司宁星,为第14颗被发现的小行星。而后在着名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的建议下,以希腊神话中的和平女神艾琳(Irēnē)为名,而其天文符号也是与和平有关:一只头顶亮星、口衔橄榄枝的和平鸽,如右图。

  它位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里,绕太阳一周约需4.16年,外型不规则,大小约167x153x139公里(平均约152公里),自转一周仅需15小时左右。天文学家利用观测到的司宁星亮度变化曲线,以及利用司宁星掩星所得的观测结果,以电脑模拟绘制出的司宁星外貌如下图。

14Irene_(Lightcurve_Inversion).png

电脑模拟绘制出的司宁星外貌。取自维基百科。

发布单位:嘉义县北回归线太阳馆 发布日期:2017-01-11

  一颗大如10层楼建筑的小行星1月9日飞快掠过地球,当时距离地球仅是地球和月球间距离的一半。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道,亚利桑那大学卡塔琳娜巡天计划(CSS)1月7日才发现这颗名为2017AG13的小行星。

  2017 AG13大小介于15到34公尺,掠过地球时速度为每秒16公里。这颗近地物体当时与地球的距离,约是地球和月球距离的一半。天文学家费德曼(Eric Feldman)表示:「它移动很快,而且很靠近我们。」

  它下次掠过地球预估是在2017年12月28日。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vtype_3.jpg vtype_4.jpg 

  近地小行星2016 VY1将在北京时间11/12的23:13最接近地球,只有0.0066AU(相当于地月平均距离的2.59倍,或约100万公里),是1950年至本世纪末之内最接近地球之时。其直径约在22~68公尺之间,最近地球时位在天秤座、天蝎座头部与蛇夫座脚部之间的天区,但亮度仅有19.5等,需利用口径40~5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在少光害的地方才易拍摄到。无撞击威胁,请大家放心!

  这颗小行星最早在2016年11月6日由Mt. Lemmon Survey巡天计划发现,属阿波罗型近地天体(Apollo-type Near-Earth Object),轨道近日点接近地球轨道,远日点则在火星轨道附近。它的轨道倾角比前一颗206 VQ大一些,约10.59度,绕太阳一周约需1.18年。

2016VY1_MPC_orbit-diagram.png

  以上内容由台北天文馆提供,『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收录,欢迎多加利用

月球不是地球唯一的伴侣!

天文观测发现一颗小行星像卫星一样围绕地球旋转。令人惊讶的是,它已经围绕地球50年,却一直未被天文学家看见。该物体被命名为2016 HO3,2016年4月27日首次被夏威夷的Pan-STARRS1望远镜监测到。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16年6月16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近地物体研究中心的天文学家保罗.乔达斯(Paul Chodas)说:「我们计算出2016 HO3成为地球的稳定准卫星(quasi-satellite)的时间几乎已经半个世纪了,它还会围绕地球旋转几个世纪。」

监测小行星的科学家在推特上表示,2016 HO3的轨道稳定、距离较远,不必担心撞上地球。另据天文学网站Sapce.com报道,这个小行星2016 HO3的直径大约为40~100米,它围绕地球的轨道环状特点,像跳舞一样在地球周围旋转,与地球最近距离为1450万公里,最远为3860万公里。

小行星2016 HO3围绕地球轨道示意图(绿色粗曲线)( NASA/JPL-Caltech)乔达斯说:「它看上去像是在和地球跳一小段舞蹈。」运行轨道奇怪不是没有原因的,事实上这颗2016 HO3是绕着太阳为中心旋转,但经过地球附近时却会受到地球引力影响,偏离轨道。

这是地球的另一个月亮吗?根据NASA的说法,它距离地球太远,所以还算不上是一颗天然月亮,也不是卫星,只能成为一个「准卫星」。

这不是天文学家第一次观测到围绕地球旋转的小行星。乔达斯说:「10年前曾观测到一颗编号为2003 YN107的小行星围绕地球旋转,但是后来离开了。」

CNN说,有些科学家认为,存在「微型月亮」永久性或暂时地围绕地球旋转。2012年,研究者计算出,任何时间都会有直径至少为1公尺的小行星围绕地球旋转。

文章来源:br.de

资料来源:转载自中时电子报

有关小行星2016 HO3的详细参数,参见http://www.minorplanetcenter.net/db_search/show_object?utf8=✓&object_id=46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