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业余天文爱好者门田健一(上尾市,埼玉县)利用自己25厘米的反射望远镜加CCD分别在2008年10月15,17和18日发现了回归中的P/2001 J1 = P/2008 T5 (NEAT) 尼特彗星。来自日本的另外一名爱好者安部裕史(松江市,岛根县)在2008年10月18日确认了他的这一发现。彗星这次回归编号为P/2008 T5 (NEAT),正式名称:207P/NEAT尼特4号彗星。于2008年11月6日过近日点,近日距0.95AU。2008年的轨道显示这颗彗星比预报提前了0.6天,周期为7.67年。目前亮度在16等左右。

作者:北泽晋(赵晋)  资料存档: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

月亮与行星实验室的R. S. McMillan报告了他用Spacewatch 1.8米望远镜观测到的一颗新彗星,影像显示其彗发直径约5″并有西南西方向15″的彗尾。随后这一发现得到了Gibbs的确认。P/2008 U1 (McMILLAN) 麦克米尔兰彗星,正式名称:208P/McMillan麦克米尔兰1号彗星。是一颗周期8.13年的彗星,于2008年5月12日通过近日点。

作者:叶泉志博士 资料存档: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

2008年10月7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卡塔琳娜巡天系统(Catalina Sky Survey)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安德莉亚·波提尼(A. Boattini)发现了一颗亮度在17等左右的新彗星,并从莱蒙山巡天系统和早前林尼尔,卡塔琳娜巡天系统2008年9月底拍摄的图片中确认了这个目标的存在。初步的轨道显示这颗周期大约在5.9年的彗星在2008年10月25日距离太阳1.1AU处过近日点。2008年10月8日,彗星以发现者的姓氏被命名为P/2008 T3波提尼彗星。不久之后德国林堡的著名业余彗星学家麦克·迈耶(M. Meyer)根据彗星的轨道指出,这颗彗星很有可能是失踪长达116年的由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巴纳德在1892年发现的一颗彗星的一次意外的回归。随后G. V. Williams (SAO)和日本著名彗星轨道专家中野主一也确认了麦克·迈耶的这一发现。Wiliams从历史文献中重新找回了1892年那颗彗星的41个观测报告并且重新计算了那颗彗星的轨道。结果证明,两颗彗星的轨道惊人的吻合,这颗博阿蒂尼彗星就是已经失踪116年的D/1892 T1 = 1892e = 1892 V (Barnard) 巴纳德彗星。鉴于已故美国天文学家巴纳德和意大利天文学家波提尼对这颗彗星的共同贡献,彗星命名为P/2008 T3 = 1892 T1 (Barnard-Boattini) 巴纳德-波提尼彗星。正式名称:206P/Barnard-Boattini巴纳德-波提尼彗星。中野主一指出这颗彗星在1922年、1934年和2005年都近距离(0.3-0.4AU)经过木星,这很可能是这颗彗星轨道不断变化一直未能观测到回归的原因。

作者:北泽晋(赵晋)  资料存档: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

美国亚利桑那州卡塔琳娜巡天系统(Catalina Sky Survey)的天文学家希尔(R. E. Hill)于2008年10月8日发现一颗18等的暗彗星。莱蒙山天文台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博阿蒂尼随后确认了这一发现。初步的轨道显示这是一颗周期为9.2年的彗星,已经在2008年9月21日距离太阳2.4AU处过近日点,彗星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P/2008 T4 (Hill) 希尔彗星。正式名称:357P/Hill希尔8号彗星。这是卡塔琳娜巡天系统发现的第64颗彗星。

作者:北泽晋(赵晋)  资料存档: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aval Research Lab)卡尔·巴特姆斯(Karl Battams)提出报告:2020年1月13日的太阳与太阳圈观测卫星(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SOHO)上的日冕仪(coronagraph)影像中新发现一颗彗星,这是SOHO进入2020新一轮十年发现的第1颗新彗星。只不过,发现仅数小时后,它就冲向太阳,快速地被太阳热力蒸发殆尽,消失在宇宙间。下方是世界时2020年1月13日0时至9时的SOHO LASCO C3日冕仪影像,右上角红色的是一般所见的太阳影像大小,深蓝色部分为日冕仪遮蔽太阳强烈光辉以便能显现周围黯淡现象用的遮罩,中间偏下的亮点是水星,由左至右横向移动的光点是遥远的背景恒星,而用2短线标示的移动天体就是新发现的彗星,其他不连续的散乱亮点或亮线是杂讯。

最新发现的SOHO掠日彗星冲入太阳自杀的影像,小箭头所指即该彗星。Credit: NASA/ESA/SOHO
最新发现的SOHO掠日彗星冲入太阳自杀的影像,小箭头所指即该彗星。Credit: NASA/ESA/SOHO

  SOHO是非常有效率的彗星猎人,1995年12月发射升空至今已发现接近3900颗新彗星,多半是轨道近距离飞掠太阳的掠日彗星(sungrazer comet)。专业和业余天文学家利用SOHO图像发现新彗星的速度通常很快,所以像这次开年后13天才被发现的状况很罕见。不过,在新技术支持下,天文学家相信SOHO发现新彗星的数量于今年应会轻松突破4000颗。

  这颗自杀彗星应属于克鲁兹族掠日彗星(Kreutz sungrazer)成员之一,这个家族成员据信是公元1106年一颗大彗星分裂后的碎片,1965年的著名彗星池谷·关(C/1965 S1,Comet Ikeya–Seki)也是其中之一。这个彗星家族名称来自以研究这类彗星成名的19世纪德国天文学家Heinrich Kreutz。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克鲁兹族彗星飞掠太阳后瓦解消失;事实上,这个新一轮十年的第2颗新彗星很可能也是一个克鲁兹族掠日彗星。有兴趣者可关注后续消息。

  由于面对强烈太阳光辉影响,一般望远镜要在太阳附近的天区发现新彗星并不容易。但以掩码将太阳光辉屏蔽后的日冕仪图像就可以呈现许多一般望远镜无法观察到的天体。对发现新彗星有热情的业余天文学家会协助监看日冕仪图像,一旦在图像发现有彗星动态便提出报告,以便国际小行星中心等单位确认是否为新彗星。例如这个新发现就已成历史的SOHO彗星就是由泰国的Worachate Boonplod首先注意到,他曾发现的SOHO彗星数量非常多,是最有成就的SOHO彗星猎人之一。只不过约定成俗,从SOHO图像发现的新彗星一律以SOHO为名,不像其他新彗星是以发现者的姓氏为名。对发现新掠日彗星有兴趣者,不妨到The Sungrazer Project网站参考相关操作程序,或直接查看近期的SOHO LASCO日冕仪即时影像。(编译/台北天文馆张桂兰)

资料来源:Spaceweather.com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虽然对于业余望远镜来说,2I/Borisov鲍里索夫彗星一直是令人沮丧的目标,因为它的亮度从未超过19等。尽管如此,这颗首次记录到的星际彗星已经足以使用世界一流的望远镜进行研究,包括哈勃太空望远镜。

  下图左边是来自哈勃望远镜在2019年11月16日拍摄的图像,当时彗星恰好从遥远的背景星系旁通过,右边则是在2019年12月9日拍摄2I/Borisov鲍里索夫彗星通过近日点附近,位于小行星带的内缘时的照片。彗星经图像处理成蓝色(实际上是灰阶图像),以利天文学家区分细节。

左:彗星出现在遥远的背景螺旋星系(2MASX J10500165-0152029)的前面。在这次曝光中,鲍里索夫彗星距地球约18光分,而来自星系的光则已向地球行进了十亿光年。右图:哈勃在彗星距太阳最近的距离后不久重新访问了彗星,当时彗星距离地球3亿公里(16.7光分)。美国宇航局/欧空局/杰维特(UCLA)

  左:彗星出现在遥远的背景螺旋星系(2MASX J10500165-0152029)的前面。在这次曝光中,鲍里索夫彗星距地球约18光分,而来自星系的光则已向地球行进了十亿光年。右图:哈勃在彗星距太阳最近的距离后不久重新访问了彗星,当时彗星距离地球3亿公里(16.7光分)。美国宇航局/欧空局/杰维特(UCLA)

  彗星核心附近的光晕被称为彗发,是核心喷出的尘埃形成的构造。虽然哈勃望远镜仍然无法分辨出彗核的所在位置,但是最新的观测结果修改了先前对彗核大小的估计:核的直径小于一公里。

  「令人惊讶的是,哈伯的图像显示它的核比以前的研究所认为的可能还小15倍以上」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的David Jewitt说。

  目前这颗彗星正在快速移动,在近日点时的最高速度达到45,000km/s。预计在2020年中,2I/Borisov鲍里索夫彗星将会越过木星的轨道并离开太阳系。(台北天文馆王彦翔/编译)

资料来源:Sky & Telescope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天文迷一定都还记得的维尔塔宁彗星(46P/Wirtanen),是近年比较壮观的彗星,在2018年12月16日离地球最近,约0.0781AU,仅30倍地月距离左右,视星等达到肉眼可见的3.9等。当时NASA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将刚送上轨道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对准维尔塔宁进行研究,TESS用来寻找系外行星的高感光CCD完整记录了这颗彗星的亮度变化。

  马里兰大学在2019年11月22日发表了TESS对维尔塔宁的亮度变化分析,发现它在接近地球前抛散出了大量物质,质量约一百万公斤,可能在彗星表面留下宽二十公尺左右的喷发口。整个亮度变化从2018年9月26日开始,最初分为两个阶段:先出现了持续一小时的闪光,在接下来的八小时亮度又缓缓增加。第一阶段由喷发直接造成,第二阶段的亮度渐增则由喷发物质逐渐扩散,增加了反照区域所产生,闪光在过了20天后才逐渐消失。

TESS捕捉到的46P/Wirtanen彗星物质大量喷发

TESS捕捉到的46P/Wirtanen彗星物质大量喷发

  一般彗星的物质抛散,是彗星在接近太阳时被辐射及太阳风的吹袭形成尘埃尾,像维尔塔宁这样大量喷发的机制则还不了解,可能跟彗星的表面性质有关,如山崩等地质活动,或是其他热效应所产生。彗星的大爆发无法预测,过去几乎没有理想的观测数据,TESS用来寻找系外行星的广大视野﹑高感光度等优势意外地非常适合拿来观测彗星的活动。TESS的项目科学家PadiBoyd也表示很乐意看到科学家用TESS进行其他非系外行星的研究,发挥它所有价值。预计TESS头两年可以观测到50颗彗星,帮助科学家了解彗星大爆发的成因。(台北天文馆虞景翔/编译)

资料来源:NASA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由凯克天文台所拍摄的2I/Borisov照片,右图中的地球为比例尺。

由凯克天文台所拍摄的2I/Borisov鲍里索夫彗星照片,右图中的地球为比例尺。

  耶鲁大学的天文学家Pieter van Dokkum、Cheng-Han Hsieh、Shany Danieli和Gregory Laughlin在2019年11月24日使用夏威夷凯克天文台的低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拍摄了星际彗星2I/Borisov的图像。最新图像显示,它的彗尾延伸了约16万公里!

  2I/Borisov鲍里索夫彗星是Gennadiy Borisov在2019年8月30日所发现的天体,「I」代表「星际」,它也是迄今发现第二个来自太阳系以外的天体。至于第一个确认的星际天体是2017年发现的1I/ʻOumuamua。2I/Borisov的彗核仅约1.6公里,然而它的彗尾长度却已超过地球直径的14倍。

  2I/Borisov鲍里索夫彗星预计于2019年12月8日在距离太阳3亿公里处经过近日点,同时将在2019年12月下旬以1.9AU的距离接近地球,最大总亮度仅约15等,之后便逐渐离开太阳系。(台北天文馆王彦翔/编译)

  资料来源:Astronomy Now

青岛艾山天文台拍摄到的2I/Borisov鲍里索夫彗星。

  2019年11月5日凌晨4:40-5:15,青岛艾山天文台使用台内的“南天巡天望远镜”(SST)在狮子座内拍摄到人类发现的第二颗星际天体——2I/Borisov鲍里索夫彗星的影像,亮度16.1等。

  2I/Borisov鲍里索夫彗星将于2019年12月8日达到近日点。届时它与太阳的距离为两个天文单位,与地球的距离也是两个天文单位。预计在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它在南部天空中将达到最亮,而且比1I/'Oumuamua“奥陌陌”更亮,并在之后逐渐远离,直到永远地离开太阳系。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于2019年9月24日正式确认了C/2019 Q4 (Borisov)彗星的高度开放轨道,并更名为2I/Borisov。其中“2I”中的字母“I”代表“星际天体”(Interstellar),2是此类天体中的第二个。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1571427852518645.jpg

  图说 这是哈勃太空望远镜对2I/Borisov彗星延时拍摄的观测图片,时间跨度为7个小时。彗星以约每小时18.3万公里的惊人速度前进。要拍摄彗星,哈勃必须跟踪它,就像摄影师跟踪赛马一样。因此,背景星因曝光形成条纹。

  美国NASA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好的星际访客鲍里索夫彗星(2I/Borisov)图象,其速度和轨道表明它来自太阳系之外。

  这张哈勃照片拍摄于2019年10月12日,是迄今为止最清晰的彗星图像。哈勃揭示了彗核周围的尘埃(彗核太小了,哈勃望远镜看不到)。

  2I/Borisov彗星是已知的第二颗穿越太阳系的星际天体。2017年,第一个确定的星际访客为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奥陌陌(ʻOumuamua)的天体。

  作为已知的进入太阳系的第二颗星际天体,彗星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帮助我们了解很久以前遥远的外星星系中可能形成的行星组成的化学成分、结构和尘埃特性。

  业余天文学家Gennady Borisov于2019年8月30日发现了这颗彗星。经过全世界业余和专业天文学家一周的观测,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和美国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天体研究中心计算出了这颗彗星的轨道,证实它来自星际空间。

  目前为止,所有被记录下来的彗星主要来源为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Kuiper belt),或者来自假想的奥尔特云(Oort cloud),距离太阳更远约1光年的球体云团,定义了太阳系的动态边界。

  研究人员说,鲍里索夫彗星和奥陌陌只是发现星际物体的开端,它们短暂地访问了我们的太阳系。根据一项研究,在任何的时间,都有成千上万的这种闯入者,尽管大多数都太微弱,无法用当今的望远镜探测到。

资料来源:SpaceDaily